访中国夏布画创始人王少农教授
让科技携文化起舞
本报讯(实习生 段春秀)“把科技与文化结合,可以形成具有长远影响力和强大推动力的文化科技名片。”近日,中国夏布画创始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王少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结合内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契机,他将把夏布产品打造成内江科技与文化融合的“金名片”。
隆昌夏布被誉为传统手工技艺“活化石”。王少农经过潜心研究和特殊处理,把传统的国画与古老的夏布文化融为一体,首创了中国夏布画之先河。夏布画还因保存时间长的优点,成为继中国绢画、宣纸之后又一民族文化奇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是王少农对在内江大力发展夏布系列产品的形势分析。
“夏布画是国家原创型发明专利,本身就是一种新材料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创新,可以说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典型代表。”在王少农看来,目前,内江着手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是最好的“东风”。他认为,将文化做成高新技术产业,必须要有高科技来支撑,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就是重要的载体。
“高新技术可分为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方面的前沿工艺、技术突破就属于高新技术,完全可以做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王少农告诉笔者,以夏布为例,现有多家公司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已经开发了夏布床上用品、夏布服装、夏布背包、夏布挂件等系列产品,让夏布工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对于如何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王少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园区定位方面,要注重园区的原创性和唯一性。“必须要有大的主题项目支撑产业。”王少农说,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必须要围绕主题项目,发展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
在产业选择方面,要注重潜在价值和影响力。“产业园区所选择的产业,必须是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城市形象能起到提升作用。”王少农建议,在引进产业方面,要注重其影响力和潜在价值,要选择低碳、环保、附加值高的朝阳产业。
在产业布局方面,不要忽略文化产业。王少农还建议,在注重农业科技和工业科技时,还要结合“文化内江”的定位,打造具有内江特色的文化科技产业载体,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建设新型文化业态孵化器,推动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带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为内江文化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此外,王少农还表示,如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文化版块”,他将毫不犹豫地携夏布艺术“入驻”,让科技携文化起舞,带动内江相关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文化内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