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怀君:将乡邮之路进行到底

2013-12-19 20:04:05来源:福鼎新闻网 曾云端 陈永远 黄益巧 彭登笋

打印 字号: T|T

        “最近‘邮信君’怎么没看见?”去年5月份,王怀君的脚被车碰伤后住院的那段日子,店下镇洋中村的董春妹大妈逢人就打听王的去向。在她的印象中,店下镇邮政支局邮递员王怀君一向工作认真、平时很少请假,这几天,她的视线里没有出现“邮信君”,她料定他有事了,便着急了。当得知王的脚受伤住院,她几经周折得到王怀君的手机号码,并执意要去医院看望他。
         与董春妹一样念着王怀君的还有巽城、洋中、阮洋、溪岩等几个村落的一些60岁以上老人和众多群众,他们的心情就像家人在天黑时盼望着亲人的归来。
 
 
入行,缘于“子承父业”
 

        王怀君,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店下镇。父亲是位绿色使者,母亲是位普通的家庭主妇,家庭虽然不富裕,王怀君却有梦想。在年幼的王怀君眼里,父亲成天背着邮包风里来、雨里去,走村串户送信,做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父亲的影响下,一颗理想的种子在他的心中渐渐生根、发芽。1989年,22岁的王怀君从福鼎七中高中毕业后,毅然踏上了乡邮之路,光荣成为一名乡村邮递员。
         然而现实工作距离梦想有着一定的差距。王怀君所负责投递工作的巽城、溪岩、阮洋、洋中等几个行政村大多数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几乎要靠步行,才能把信件送到群众的手中。每天6点钟,王怀君准时从店下邮局出发,然后翻山越岭,行走在崎岖、坑洼的山路上,直到晚上四五点才能返回家里,每天行走总里程要达到31公里。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年下来,解放鞋要穿坏四五双。”王怀君说。
         有一年冬天,福鼎下大雪,为了能够把信件和报纸及时送到群众手中,他顶着严寒,踩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一路艰难前行,等到把所有信件送完,他简直冻僵了。乡邮投递员是一项考验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工作,有时王怀君遇到一些小病,他总是坚持工作,实在忍不住,就利用晚上时间打针、吃药,第二天继续上路。20多年来,除了节假日,其余时间在这条乡邮路上均能见到王怀君的身影。
 
 
坚持,因为舍不得乡亲
 

        在20多年的乡邮投递工作中,王怀君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除了做好邮件报刊投递的本份工作外,还经常帮助山区群众做了许多份外事。溪岩、阮洋、洋中这些村离集镇较远,交个电话费、电费之类的很不方便,王怀君便主动义务帮这些村的群众代缴这些费用。时间久了,交电话费、电费、代寄(领)包裹、汇款、为低保人员代领生活补助费等事情便成为王怀君义务为山区群众服务的重要内容。
         董春妹退休后从顺昌县回到老家洋中村居住,她的退休金由儿子每月转汇到信用社,但洋中村没有信用社,她得到10多公里之外的店下集镇取钱。花钱、花时间不说,还很不方便。王怀君得知此事后,就主动承担起帮她免费代取钱。不仅董春妹,巽城老人协会、巽城学校等单位的水电费发票也都寄王怀君代开。“王怀君热爱事业,他也关心群众,大家念他好,”巽城老人协会会长何发东说。
         近几年来,王怀君利用送信空隙,还走村串户宣传有关“三农”服务的知识,为山区农产送种子、送农药。由于全身心地投入乡邮工作,王怀君的生活并不富裕,全家仅靠他一个月2000多块钱过日子,加之孩子正在读高中,生活负担很重。为了改变家人的生活质量,他也曾动过改行的念头。“我也很想辞职,但想到父老乡亲有很多不便,最终因舍不得父老乡亲而坚持了下来。”王怀君说。
         □ 曾云端 陈永远 黄益巧/文 彭登笋/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