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休宁县溪头三槐堂
溪头村拥有著名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槐堂,该建筑建于明代,系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乡举王经天的故宅,因《宋史·王旦传》内有“旦父佑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必有为三公者”一说,王氏后人即以三槐为典故,堂名取“三槐堂”。整个祠堂内部雕刻工艺精湛,技法细腻以木雕著称,为徽派祠堂建筑所少见,故在当地又被称作“金銮殿”。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溪头三槐堂位于休宁县城南8公里处的秀阳乡溪头村,建于明代,系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乡举王经天的故宅,也是当时王氏族人聚族议事和举办喜事庆典之所。因《宋史?王旦传》内有“旦父佑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必有为三公者”一说,王氏后人即以三槐为典故,堂名取“三槐堂”。 溪头三槐堂建在溪头村中心,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达900多平方米,背靠群山,面临溪水,选址讲究,环境幽雅。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外观呈高墙封护式,白墙黑瓦,庄重大方,由门前广场、门屋、享堂、寝殿组成,后进寝殿已毁,现仅存门屋和享堂。 大门后退,建门廊三间,大门包以铁皮、门钉,铺着皆为铁制。门屋中三间为过厅,东西两侧各有一厢,每厢各三间,过厅与厢之间为塾,各一间,这样总面阔达11间。享堂面阔9间,中三间为朝堂,贴梢间的次间为夹室,东西屋间之外为过道,东西梢间、尽间为厢,并设有夹层,向外出挑。整个祠堂内部雕刻工艺精湛,技法细腻,尤以木雕著称。
溪头三槐堂的梁架结构比较复杂,多处采用草架。梁架的柱大多为梭柱,柱下础石除门廊础为圆形复盆外,其余均呈八边形,简洁大方。整体结构规矩严谨,以大门为中轴线向两边延伸,室内遍布“满堂柱”,以柱、梁、坊之间的榫卯契合支撑起整座建筑,在视觉上拓宽了内部空间。它将各种不同功能的房屋组合在一组建筑之中,但主次分明,均衡有序,每个单元都以天井通风采光,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其平面布局之复杂,为徽派祠堂建筑所少见,故在当地又被称作“金銮殿”。该建筑在建筑形制、平面布局、内外部装饰等多方面都反映了明代中期徽派祠堂
.建筑的特点,是研究当时徽派建筑风格、三雕工艺以及当地宗法制度的重要实物史料,堪称徽州祠堂建筑瑰宝。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休婺”公路至秀阳左转,一条近4公里的平坦水泥村级公路把我们送到溪头村。进入村中,路更为“华贵”,竟有800米的卵石“镶边”的石板路,此路目前被称为“休宁村级第一路”。
溪头村似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积淀着徽州文化,传承着古代文明。走进直而平整,宽而明亮石板铺砌的村街,碎步长长深深又宁静的巷弄里,所见到的是一幢幢远古遗存下来又保护得很好的雕门楼、深天井、马头墙,大厅堂古宅。一踏入那厚重历史文化的大门,仿佛来到一座徽文化馆藏之地。读着厅堂中柱联、壁联、中堂、画屏,品着条案及条案上的屏风、花瓶;八仙桌及桌边的太师椅,如同在一页一页地翻阅徽州历史文化。
溪头是休宁县一个千年古村落,溪头村究竟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称,王家到他们这里已经是63代,由此推算,溪头成村当在隋唐时期。溪头村数王家为大姓,较大的姓还有叶、吴、程等,紧挨三槐堂的东侧,另有一幢百年老宅,那便是程家祠堂。一条小溪顺流而下沿山麓流淌,水声潺潺,清澈见底,水面老鸭嬉戏,河底小鱼觅食,与整座古村构成一幅绝伦绝妙的图画。
溪头村最令人向往的去处,当属坐落于村中央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槐堂”。“三槐堂”系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丁酉科乡举王经天故宅,故又称王家大厅。此宅占地900余平方米,砖木结构,有柱182根,其中99根主柱围粗1.4米,柱上支撑雕镂平盘斗,下垫刻花柱托和八边石雕柱磉。梁架作冬瓜型月梁,梁下用雕花雀替承托梁头,檐口斗拱均为五踩。前、中两进之间开大天井,两侧配厅各有小天井,总体结构严谨,气势宏伟。
.
置身三槐堂,谁都会为这座集木雕、砖雕、石雕及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古徽州建筑赞叹不已,怀旧情结也会油然而生。铁皮包裹的大宅门,依然透露出贵族者的威严。厅正中悬挂的“龙章宠锡”巨额牌匾,仿佛诉说着主人曾经有过的辉煌。倘若抬头四顾梁上尚存的一排排铜制匾钩,便会对堂内原有百块大匾的说法深信不疑。而最让人称奇的是,三槐堂历经400多年苍桑,所有木料虫不蛀鼠不咬,更无丝毫腐烂,甚至偌大的古宅中竟然找不出一丝蜘蛛网。这或许是三槐堂选料精良,所辐射出的特殊气息能够抗虫鼠拒腐蚀。而至于主柱为何不凑足百位数,则无人作出合理的解释,至今乃是个谜。
“三槐堂”又有“金銮殿”之称。其建造者是王经天。传说宅主王经天在京城做大官,留下瞎眼老母寓居老家。王经天极孝,得知老母想摸摸京城金銮殿,便雇请工匠,在家乡大兴土木,仿照金銮殿兴建了王家大厅给老母住,了却老母心愿。谁知,有人告密,王经天在家乡建造“金銮殿”之事被其政敌获知,于是以“谋反”之罪上奏朝廷,弹劾王经天。皇帝龙颜大怒,当即指派钦差大臣赶赴徽州府查实。而这位钦差却是王经天的至交,离京之前向王经天透出风声。王经天大惊,差人火速返乡,赶在钦差到来之前,在三槐堂前建了一排屎缸,这才躲过了一场灭顶之灾。故三槐堂也被村人称作“屎缸堂”。
有关三槐堂的典故甚多,还有另外版本,戏谈风水故事,颇耐人寻味。话说,王经天之父王祜年轻时家境贫寒,一日替人放鸭,群鸭忽然一齐飞至“和尚塘”钻入水中,王祜一急,忙入水摸索,鸭未摸着,却摸出四块玉金砖来。后王祜用其中一块置办田产成家立业并连生三子,次子即王经天,接着出资为三子建造了三槐堂。三槐堂竣工之时,正巧有一风水先生途经溪头,见三槐堂正对的五座山头恰似五匹扬蹄奔腾的骏马,料定王家日后必出大人物,于是进入三槐堂道喜,王家甚悦,盛情款待风水先生。不料想下人一时疏忽,用了刚刚淹死的“屎缸鸡”,风水先生得知实情,顿起邪念,翌日又向王家进言,称王家风水虽好,但门前地势太过宽阔,灵气易漏,不妨在三槐堂前挖一深沟,阻止灵气外泄,沟水还可用作预防火灾。王家不知是计,聘请风水先生全权筹划。不日,建成一条百米长、3米宽、1人多深的石砌水沟。水沟两端各建双口水井。自那以后,王家逐渐没落。究其原因,全在于那对双口水井:井上用的是长2米、宽1.5米的红石板,中凿圆形双口,这便是枷锁造型,设想,双肩枷锁桎梏,岂不倒楣?
“三槐堂”虽享有“国保”之誉,但由于当地经济落后等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受到冷落,弄得断垣残壁,蓬头垢面,其景甚是凄凉。我读初中时已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从屯溪瞻川经溪头到休宁竹后去喝喜酒,目睹她时,还是一座铁门紧闭锈迹斑斑,山墙欲倒,岌岌可危的模样。许多家乡人也许根本就不知道休宁还有这样一座具有独特的建筑结构和明代徽州“三雕”艺术的瑰宝。她多么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一辈子为子孙后代庇荫挡风雨,她的皱纹里藏着很多典故,心头有着说不完的有趣故事。“三槐堂”无疑是休宁的“建筑老人”,它厚重的阅历和深邃的目光穿透了400多年的中国建筑史。
所幸的是三槐堂遇上了好时代。自2007年开始,休宁县兴起了一场“拯救濒毁古建筑”行动,通过社会募集、财政拨款、引进外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对境内古桥、古塔、古民居等进行分步保护与维修,至今已经修复、迁移保护一大批古建筑,如胡开文墨店、胡正言故居、黄村中宪第、溪口红庙、登封古桥等。自然“三槐堂”重修项目也是休宁县该行动的重要内容。政府筹得资金180多万元,规划将用6个月时间对古建筑“三槐堂”进行维修。三槐堂的开工维修,成为休宁县该行动的又一里程碑。
慢慢品读拥有三槐堂的溪头村,有“池养金鱼度悠闲”的开心惬意;楼上楼下电话、彩电声不断,在洗衣机、电冰箱、保险柜、电脑,“普及中透出攀比”;摩托车进进出出,时髦里显出富有;徽派民居群内点缀着新式建筑。仔细留意这些古宅的古色古香时,临窗往外看,是绿树翠竹掩古村,环流清水映老墙,曲径通幽通院落,花木盆景尽春色。雕门楼下的光滑石凳上,一些容光焕发老者在相互诉说未曾褪去的远远古古的遗风美德,描绘着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
溪头三槐堂有着古老悠久的文化底蕴,置身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之中,相信经过修缮后一定能焕发昔日的风采,永续辉煌灿烂。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