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安石有关故里的诗辞描写记录

2013-08-01 07:27:48来源:

打印 字号: T|T

《大中祥符观新修九曜阁记》

 诗人:王安石  朝代:北宋

    某自扬州归,与叔父会京师。叔父曰:“大中祥符观所谓九曜者,道士丁用平募民钱为堂庖庑,已又为阁,置九曜像其下,从吾乞汝文,记其年时,汝为之。”

    临川之城中,东有大丘,左溪水,水南出,而北并于江。城之东,以溪为隍,吾庐当丘上,北折而东百步,为祥符观。观岸溪水,东南之山不奄乎人家者,可望也。某少时,固尝从长者游而乐之,以为溪山之佳,虽异州,乐也,况吾父母之州,而又去吾庐为之近者邪!虽其身去为吏,独其心不须臾去也。今道士又新其居,以壮观游,阁焉,使游者得以穷登望之胜,使可望者不唯东南而已,岂不重可乐邪?道士之所为,几吾之所乐,而命吾文,又叔父也,即欲已,得邪?惜乎,安得与州之君子者游焉,以忘吾忧而慰吾思邪!阁成之日,某年月日也。

全文译文:

    我从扬州回到京师(开封),与叔父相见。叔父告诉我:“大中祥符观为供奉九曜星君的道观,丁用平道士通过招募老百姓的钱盖道观的屋宇,又建了楼阁,安放了九曜神像,(丁用平)让我讨你的文章,记下这事的年时,你做这件事(记其时年)吧。”
    在临川城中的东面有小山丘,山丘在溪流的左侧,溪流由南流来,在北面与抚河交汇。城的东部,以溪流为护城壕,我的房屋就在丘岭上,往东北走百步,就是祥符观。观赏溪水时,临川城东南面的山遮不住远处居住的人家,可以远眺得见。我小时候,虽然随父亲宦游外地,但(心中) 眷念临川城内景物,认为(临川城的)溪水山丘佳美。即使现在远离抚州,我很乐意作文记其时年,况且是我的家乡,而(祥符观)距离我的房屋又很近。即使现在远离抚州,但是我还是乐意写文章记其时年,唯独我的心片刻不离去。现在道士又修新祥符观,使得观游更加壮丽,(修建)的阁楼,使得游者得以穷尽登高望远的美妙,使得可以观赏到的景色不仅仅是东南方向的,难道这不是主要愉悦的缘由吗?道士所做的事情,差不多都是我所乐见的,而叔父又嘱托我为文,只此我想写文章(记其时年),现在完成了。惋惜的是,怎样才得得以与抚州君子再次游(临川城),以减弱我的忧愁,而安慰我(对故土)的思念!楼阁建成的时日,在某年某月。

说明:王安石故宅,在临川县城的盐埠岭,临近抚河,亦叫做清风岭,在现在的抚州市区邓家巷。

     本文结论:王安石不但描述了他的故居在临川城内的地理位置,而且描述了盐埠岭周围景物之美好,使他在壮年宦游外地之时,心中也无一时不眷念着环绕盐埠岭附近的大好河山。此文更反映出王安石对临川县城具有非常浓厚的家乡情结。


~~~~~~~~~~~~~~~~~~~~~~~~~~~~~~~~~~~~~~~~~~~~~~~~~~~~~~~~~~~~

       《杂咏四首》

《临川先生文集》诗人:王安石  朝代:北宋


  故畦抛汝水,新垄寄钟山。

  为问扬州月,何时照我还?

“汝水”,即今日的抚河。王安石说:我的故乡(故畦)在汝水河边。

 

~~~~~~~~~~~~~~~~~~~~~~~~~~~~~~~~~~~~~~~~~~~~~~~~~~~~~~~~~~~~
         《过山即事》

《王文公文集》 诗人:王安石  朝代:北宋

却过兹山已九年,江湖身世只飘然。

曲城丘墓心空折,盐步庭闱眼欲穿。

惨惨野云生陇底,萧萧饥马立风前。

转多愁思摧华发,早晚轻舟上秀川。


 曲城,即江宁(金陵,即今南京市);丘墓,王安石父母均葬于江宁(见本文前述);

盐步,即盐埠岭;庭帏,本意是父母居住之地,引申为故里、祖居。


写作背景:1051年后的一天,想到父亲王益的坟墓刚葬在南京将军山,而临川老家(盐埠岭)还有年迈的祖母,挥笔写下了《过山即事》

 

~~~~~~~~~~~~~~~~~~~~~~~~~~~~~~~~~~~~~~~~~~~~~~~~~~~~~~~~~~~~~~~~~
     《忆昨诗示诸外弟》

   诗人:王安石  朝代:北宋

返家上堂拜祖母,奉手出涕纵横挥。

出门信马向何许,城廓宛然相识稀。

译文:

王安石回到家里,在堂前跪拜年迈的祖母,祖母握着他的手,高兴得老泪纵横。出了家门,骑着马毫无目的地在老家周围随便走走看看,城墙一目了然,非常真切,但是久别故里,路上认识的人却没有几个。


结论:“城廓宛然”一语非常明确地记录了王安石老家盐步岭就在城廓附近,这个城廓就是今天的抚州市区,因为在一些荒山野岭之地,怎么可能一出门看见城廓,只有住在城廓附近才能看见城廓,所以王安石故里就在临川县城盐步岭。

 

~~~~~~~~~~~~~~~~~~~~~~~~~~~~~~~~~~~~~~~~~~~~~~~~~~~~~~~~~~~~    
 《次韵十四叔赐诗留别》

诗人:王安石  朝代:北宋

穷冬追路出西津,得侍茫然两见春。

发策久磋淹国士,起家初命慰乡人.

行辞北胭楼台丽,归佐南州县邑新。

班草数行衣上泪,何时仗展却相亲。”

诗中所称“十四叔”,即王盛,在同辈人里排行十四。

     其中“西津“在现在抚州市郊区(王安石故宅约二公里处)),在google地图上,在宜黄河和抚河交接处,可以找到一个叫做西津的村子。十四叔王盛科举久不得意,至今日始才起家初仕,自此宦游无定,以后相会不易,所以王安石依依难舍。而此诗就是记载了王安石在抚州市郊的西津渡口依依不舍送叔父赴任的情景。

所以说,王安石叔父王盛居家住于临川盐埠岭的。


~~~~~~~~~~~~~~~~~~~~~~~~~~~~~~~~~~~~~~~~~~~~~~~~~~~~~~~~~~~~

【清风阁】

诗人:王安石  朝代:北宋

飞甍孤起下州墙,胜势峥嵘压四方。

远引江山来控带,平看鹰隼去飞翔。

高蝉感耳何妨静,赤日焦心不废凉。

况是使君无一事,日陪宾从此倾觞。


 清风阁,又名清风门,位于抚州城之东南。唐宋时期即存在,文献也有记载。王安石故宅就在“清风阁”门内不远处(300米左右)的盐岭上。

曾巩也作《清风阁》:百级危梯屈曲成,栏干朱碧半空横。天垂远水秋容静,雪压群山霁色明。海燕力穷飞不到,郊园阴合坐犹清。风前有客须留醉,莫放归时月满城。

李绂《清风门考》:
云:“ 清风门,即盐步门,旧为卸盐之地,故俗以盐步呼之,而门内小峰亦曰盐步岭。----至于晏元献(殊)、王荆国(安石)、曾文肃(布)三相国故居并在清风门内。


~~~~~~~~~~~~~~~~~~~~~~~~~~~~~~~~~~~~~~~~~~~~~~~~~~~~~~~~~~~~

《为裴使君赋拟岘台》

诗人:王安石  朝代:北宋

君作新台拟岘山,羊公千载得追攀。

歌锺殷地登临处,花木移春指顾问。
城似大堤来宛宛,溪如清汉落潺潺。

时平不比征吴日,缓带尤宜向此闲。


(王安石故宅500米左右)拟岘台位于抚河大道西侧,建于北宋,历来为郡城第一胜景,曾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齐名,文化积淀很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