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有关临川荆公祠:宋、元、明、清各时期的文史记载

2013-08-01 07:23:27来源:

打印 字号: T|T

<临川荆公祠> 历史前沿:

    “荆国公祠”是后人祭祀北宋伟大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祠堂。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从宋神宗熙宁二年至九年,曾两次任宰相,封荆国公,世称荆公,故其祠又称“王荆公祠”。卒谥文,其祠又称“王文公祠”。

    荆国公祠记坐落在北宋临川县城东南“盐埠岭”(今抚州市临川区荆公路邓家巷),宋崇宁五年(1106年)

即王安石辞世后十九年,郡守田登因公旧宅创祠,肖公像而祀之。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
   
     诗人:陆九渊  朝代:南宋文献
 
 公世居临川,罢政徙于金陵,宣和间,故庐丘墟,乡贵人属县立祠其上,绍兴初常加葺焉,逮今余四十年,隳

圯已甚,过者咨叹。今怪力之祠,绵绵不绝,而公以盖世之英,绝俗之操,山川炳灵,殆不世有,其庙貌弗严,

邦人无所致敬,无乃议论之不公,人心之畏疑使至是耶。郡侯钱公,期月政成,人用辑和,缮学之既,慨然撤而

新之,视旧加壮,为之管钥掌于学官,以时祠焉。余初闻之,窃所敬叹,既又属记于余,余固悼此学之不讲,士

心不明,随声是非,无所折衷。公为使时,舍人曾公复书切磋,有曰:足下于今,最能取于人以为善。而比闻有

相晓者,足下皆不足之,必其理未有以夺足下之见也。窃不自揆,得从郡侯,敬以所闻,荐于祠下,必公之所乐

闻也! 


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号象山,金溪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中国“心学”创始人。 

    写作背景: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郡侯钱象祖拨款重建荆公祠,并邀请这位名扬海内的大儒、心学大师

陆九渊撰写了《荆国王文公祠堂记》赞颂王安石,对王安石的人品道德、学业以及治国之术皆给予了极高的评

价。

 

 

《王荆公诗文笺注》

  诗人:李璧  朝代:南宋文献

 抚州盐步门,即公所居。

 余尝至其处,今有祠堂。

 

    李璧,也作李壁,字季章,号石林,又号雁湖居士,又号石林,谥文懿。眉之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

县)人,南宋历史学家李焘之子,生于公元1157年,1207至1209年,他谪居临川,因作《王荆公诗文笺注》,该

书捃摭搜采,具有根据。疑则缺之,非穿凿附会者比。李璧在注解王安石《过山即事》诗句“盐步庭帏眼欲

穿”,时说:“抚州盐步门,即公所居。余尝至其处,今有祠堂。”李璧也是亲自到盐步岭进行考察,确定是王

安石的故居的。
 
  《王文公祠堂记》 

       诗人:虞集  朝代:元代文献 

    顺二年冬, 中顺大夫抚州路总管达普花赤塔不台至那……明年, 故翰林学士吴公澄就养郡中, 过故宋承相荆

国王文公之旧祠, 见其颓尔而叹焉。候闻之曰:“ 是吾责也。”乃出俸钱, 命郡吏……经营焉。……以某年某

月某日告成。……按郡志, 宋崇宁四年(实为五年), 郡守田登为堂于守居之侧, 肖公像而祠之。淳熙十五年,

郡守钱某更筑祠,而象山陆公九渊为之记。公故宅在城东偏盐步岭, 有祠在焉, 作而新之, 则侯用吴公之言

也。……使人拜公之祠, 施公之象。诵公之文,考公之行, 以求公之志而有所感发焉, …… 其于人心风俗岂小补

哉。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崇仁人。元代著名学者、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

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

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

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看看这句:公故宅在城东偏盐步岭, 有祠在焉。

      王荆公故宅 

 诗人:八大山人  朝代:清初文献
 
归到钟山问半峰,浮云深锁百花丛。

故园桑梓仍盐阜,野老+耘话相公。

槐冷堂空罗有雀,笛催梅落调成宫。

只今犬吠驴鸣地,犹忆沙堤晓雾蒙。 

八大山人(1626年—1705年),名朱耷,江西南昌人,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原为

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

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

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

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写作背景:明末清初之际,那时临川文坛还很昌盛,由抚州知州苏剑浦组织的“临川十咏”雅集和临川知县

胡亦堂倡导的梦川亭诗会,吸引了很多人参加,其中,吟咏王安石在盐步岭故居的人,计有八大山人、李来泰、

丁宏海、李茹旻、张瑶芝、饶宇朴、揭贞传等十多个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佳作,这些佳作也是了解王安石故居

有益的资料。 

 
  《清风门考》 

     诗人:李绂  朝代:清代文献 

    云:“ 清风门,即盐步门,旧为卸盐之地,故俗以盐步呼之,而门内小峰亦曰盐步岭。----至于晏元献

(殊)、王荆国(安石)、曾文肃(布)三相国故居并在清风门内。荆国文公坊,在盐步岭前,曾氏兴鲁坊,在

盐步岭迤西,元献旧学坊,在文公、兴鲁二坊之间。”又撰《清风门旧基考》云:“清风门在盐埠岭前, 故一名

盐埠门, 与荆国公故居相对。荆公忆家诗有‘盐埠庭闺眼欲穿’, 之句, 其可据者一也。”

 

李绂 fú (1675~1750)字巨来,号穆堂,江西临川县城荣山镇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和诗文家。康熙三

十八年进士,由编修累官内阁学士,历任广西巡抚、直隶总督,因参劾下狱。乾隆初起授户部侍郎。治理学宗陆

王,被梁启超誉为“陆王派之最后一人”。著有《穆堂类稿》、《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阳明学

录》、《八旗志书》。

 

李绂(1675-1750),他不仅是乾嘉方志学的代表人物,而且他还是乾嘉考据学的先驱者。当年毛泽东就指定要看

他编的方志,可见权威性几何,李绂有不少关于临川和临川人物的文章,王安石是他敬仰的乡贤,他曾多次著文

为王安石的冤屈作辩护。他的这篇《清风门考》就涉及到王安石的故居。
 

    蔡上翔(1717~1810)是研究王安石的著名学者,在其专著《王荆公年谱考略》里,涉及王安石故里的篇章,

蔡上翔完全引用《抚州府志》中〔书王文公祠〕一文:王文公祠在府治东南盐步岭,宋崇宁五年(1106年),郡守田登因公旧宅创祠,肖公像而祀之。淳熙中(1181——1185年),郡守钱象祖修葺,比旧加壮,为之管钥,隶于学宫,岁时祀焉。。。。。

 

   结束语:据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临川的“荆国公祠”是后来在王安石的故宅后来改建而成的,同时也证明了王安石故里在临川盐步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