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扇面书画:咫尺间的雅趣风流

2013-07-08 10:18:34来源:文汇报

打印 字号: T|T

  扇子从来都与文士风雅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士大夫宽衣博带,扇子藏于袍袖之间,是随身携带把玩的雅物。尤其到了明代,藏扇蔚然成风,士人每每收藏百余把,讲究每日换一柄而不重样;每遇同好,彼此交换欣赏,品评高下,更是雅集的时尚。张大千就曾说:“在文人社会中,扇子并非只是用来纳凉的。你手持一把扇子,字是谁写的,画是谁画的,扇骨是谁刻的,别人从扇子上就能看出你的身份、地位,比现在用名片有效多了。”
  扇子成为文士地位、人格的一种物质投射,而扇面与书画一经结合,便已超越实用性,成为一件艺术品。“万里江山归一握”,扇面对书画家的创作要求颇高,需要布局精准、技法娴熟,一幅盈尺小品往往体现出创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笔墨意趣。在扇面上写书作画,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
  
两宋前团扇是扇画主角
  扇子作为实用工具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以现有的文献来看,最迟在尧舜时已有所谓的“箑”,即扇子的雏形,吊于室中,用绳牵引,摇荡生风。团扇和折扇是中国扇子的主要两大类别。团扇产生时间要早,约在东汉成帝时就已开始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