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学子王振华:“湖北小梅兰芳”
6岁唱老生 16岁反串青衣 立志弘扬国粹京剧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肖婷/文 熊峤/摄
他,一身凤冠霞帔,身段妩媚动人,眉目顾盼生情,看似“女娇娥”,实为男儿郎;
他,在同龄人唱流行歌曲的年纪,已经学习京剧13载;
他,被业内评价为“文武昆乱不挡”,被观众认作“湖北小梅兰芳”;
他,不以京剧为职业,却立志将这门国粹传播得更广;
他,就是湖北理工学院的在校学生,19岁的王振华。
6岁唱老生
王振华6岁与京剧结缘。当时他读小学二年级,教语文的周老师曾是湖南京剧团的琴师,在学校办了一个京剧兴趣班,少先队队长王振华成了京剧兴趣班第一个学生。
王振华出生在湖南永州一个普通家庭里,全家无一人接触京剧,但他从小与国粹有缘,自幼便学习国画和书法,接触了京剧后,也越来越喜欢。小小王振华跟着周老师学习的是老生,且兼顾文武,因此唱、念、做、打,样样都要学。每天清晨,王振华必须要跑七八公里,再接着拿大顶、踢腿、下腰,练刀枪剑戟,还要花一二个小时练吊嗓子,非常辛苦。在老师的悉心栽培下,王振华很快学会了《战樊城》、《打登州》、《失空斩》等戏。
10岁师从名师
对于儿子学京剧,父亲不太支持。在王父看来,京剧不景气,将来不可能以此为职业,所以也没有学习的必要。但外婆的鼎力支持,让王振华得以在京剧的路上越走越远。
王振华刚接触京剧时,还是懵懵懂懂的,2003年,9岁的他去香港参加京剧交流时,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因为他在香港感受到了与内地完全不同的京剧文化,香港之行,让他真正喜欢上了京剧。
2004年,王振华到北京戏校插班学习。虽然只是寒暑假去上课,但老师对他的要求极为严格。幸运的是,王振华在戏校老师的引荐下,赴上海戏校继续学习,他在一位师兄的毕业演出《珠帘寨》中客串一位老生,因为这场戏,王振华受到余派京剧专家王思及老师的赏识,开始在他门下学戏。
这样的机会是多少人盼都盼不来的,王振华格外珍惜。炎炎夏日穿着厚底靴、胖袄,背着靠练功,汗流浃背甚至受伤,他都不在乎。平日的空闲时间里,他不是去剧场看戏,就是翻看前辈的演出视频。王振华进步神速,没多久就学会了《定军山》、《阳平关》、《击鼓骂曹》、《问樵闹府打棍出箱》、《洪羊洞》等戏。
2008年,回到湖南读高中的王振华,在学校舞台上表演了余派代表剧《失空斩》在学校引起轰动。学校自此成立了京剧社,王振华担任首任社长。为了纪念恩师,京剧社取名为思及社。
16岁反串青衣
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振华临时客串青衣一角。没想到穿上凤冠霞帔后,王振华的扮相颇具韵味。上台表演时,他的假嗓子也得到了认可。从此,王振华改唱青衣。
京剧讲究的是童子功,跨度这么大的转行又谈何容易,可凭着他的天分和对京剧的痴迷,王振华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凤还巢》、《彩楼配》、《宇宙锋》、《生死恨》等戏中,他扮相俊美,嗓音甜润清脆,身段妩媚动人,赢得了阵阵喝彩声。
2011年9月,王振华考上了湖北理工学院。从报到那天起,有个男生会唱京剧的消息在校园里不胫而走,学校举行各种文艺活动,都会请他去唱一段。他的一曲《咏梅》让同学们领悟到了国粹神韵,他表演的梅派名剧《凤还巢》,其扮相和嗓音技惊四座。
2011年11月在武汉琴台大剧院,王振华举办了“幽兰雅韵”学艺十周年专场演出,京剧界前辈老师和朋友们2000余人观看了演出。演出完毕后,有观众来到后台,送给王振华亲手书写的“湖北小梅兰芳”字样,业内人士也评价他“文武昆乱不挡”。
19岁弘扬京剧
王振华坚持学习京剧,不仅因为他非常享受在舞台上的感觉,还把弘扬京剧当作自己的使命。
刚到黄石,王振华就四处打听黄石的票房(指票友聚会练习的处所)。很快,他便融入到黄石票友之中,而他的艺术成就也赢得大家的赞许。
学业之外,王振华还忙着到周边其他城市去参加票友间的交流活动。他说,自己做这些并不是为了宣传个人,还是为了弘扬京剧。“京剧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是国粹,不应该被时代遗忘。”令他欣慰的是,受他的影响,学校里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学习并喜欢上京剧,京剧进校园的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