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台湾专家解开金门战事三大谜团

2013-06-07 07:27:53来源: 海西晨报

打印 字号: T|T

《两岸秘密档案》讲述人:杨锦麟 华人世界知名时事评论员和主持人


  

《两岸秘密档案》见证人:王丰 台湾传记作家、近代史专家

 

《两岸秘密档案》见证人:张友骅 台湾军事评论家

  
金门排雷行动步步惊心。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兵家必争之地,不是位处南北咽喉,就是往来两地的军事要地。比如位于台海间的金门。

  与厦门比邻的金门,旧名浯洲,因其地位内捍漳厦,外制台澎,实有“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势,因此得名“金门”。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金门自古以来征战不断,但历史上最著名的是近代台海战役。该战役让这弹丸之地,遭受前所未有的战争洗礼。

  1958年8月23日,驻福建解放军炮兵部队奉命展开行动,一时间,金门上空弹如雨下。一场长达44天、超过47万发炮弹的炮仗,几乎将金门每一寸土地都翻了一遍,但这小岛并未消失,反倒成为两岸分隔的一道屏障,也让金门一战成名。到底这一湾海峡,造就了金门怎样的独特格局?当年,国共军队在金门,又有哪些交手的往事?金门的地上地下,又有着哪些因战制宜的秘密工事呢?

  金门难攻之谜

  两场战役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第24天,在厦门和金门间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大,但影响深远的战役。解放军乘坐300多艘木船进攻金门,经历三个昼夜的苦战,因缺乏两栖登陆经验,攻克金门失败。

  1958年8月23日傍晚5点30分,驻厦炮兵部队400多门火炮瞄准金门岛展开炮击。金门上空弹如雨下,小岛笼罩在硝烟之中,金门这弹丸之地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落弹高达四万多发。

  从“八二三炮战”开始的44天内,解放军共向金门群岛发射了47万多发炮弹,平均每平方米落弹4发。之后两个月,解放军宣布对金门实施单打双不打的炮击策略。这两场战役虽战于一隅, 却影响全局 ,而影响今天仍然存在。

  【杨锦麟 对话 王丰】

  炮战实为“斩首”蒋介石?

  问:金门战役的国共两军消长,成败关键是什么?

  答:海军跟空军是国民党军队的两张王牌,上世纪50年代,解放军海、空两军还在组建,实力不如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凭借两张王牌盘踞周边岛屿。

  问:“八二三战役”据说原本是为“斩首”蒋介石,但为何情报会失准?

  答:这个情报一开始就失准。蒋介石1958年8月21日清晨登岛。他登岛是搭登陆艇去的,这违反他过去的习惯。

  过去蒋介石到金门通常会有架前导机和一架尾随机。他通常坐在尾随机上,前导机把解放军雷达系统搞混乱,飞机就趁此时低飞到金门附近降落。过去都是坐飞机去的,这次却是搭船去的,所以解放军完全不知道他去了。

  解放军在8月23日这天开炮,针对的不是蒋介石。蒋介石8月22日晚9点离开。8月23日下午两三点,有一架C-46飞机来了。搭的是当时台湾防卫首长俞大维。俞大维到了金门,解放军从瞭望口发现有一架座机来了,误以为是蒋介石的座机,就判断这个时候是可以“斩首”蒋介石的时间点。

  金门坑道之谜

  地下迷宫

  自金门从不起眼的边陲小岛变为战略要塞,金门就有了地上公园与地下堡垒两个不同的世界。利用坑道保存战力是战时常用方式。花了三十几年建置而成的地下长城,是金门固若金汤的秘密武器。金门的坑道发展至此,已经不仅仅是避难中心。随着时间流逝,坑道功能也逐渐改变,有的成了酒窖,有的开放观光。

  【杨锦麟 对话 张友骅】

  千辛万苦挖坑道

  问:金门是花岗岩的故乡,花岗岩质地坚硬无比,要在花岗岩上凿出大洞,坑道开挖容易吗?

  答:非常不容易。首先,当时没有定位系统,只能按图纸施工。南北两端要凿通的时候,我们会不断地测试距离,减少误差。其次,全部都用人工挖掘。首先先装炸药。然后确定顶盘,从两边挖,顶盘最后挖。每一次挖到最后,负责装炸药的工兵官在装好顶盘后开始敲锣打鼓,30秒以后开始吹口哨,我们就要用最快的速度跑到坑道外面,他一按按钮的时候炸药就爆炸。

  曾经有一个班,他们没听到敲锣打鼓,等听到哨声想出来的时候,工兵官突然按了按钮,整个班全被炸死在里面。所以金门有些坑道上面的血,到今天都没有清除。

  问:金门坑道最大的厅有多大?

  答:最大的厅是擎天厅,所有台湾部队下了船以后,因为司令官要训话,就到擎天厅。先遣部队加上一个半营,差不多可以坐1200多人,相当于一个小礼堂。

  金门地雷之谜

  步步惊心

  现在的金门是一座活的战争博物馆,除了保留了碉堡、防空洞与地下坑道外,在海岸线上,阻碍对岸抢滩登陆的地雷,也是危机重重,步步惊心!区区弹丸之地,却在海岸沿线,埋下多达10万枚的地雷。结果当年到底埋了多少颗地雷,谁也说不清。

  据军方人士回忆:地雷会随着海水而飘移,有时候大风一吹,沙滩变沙丘,地雷又成了深埋地底下的秘密。就算有配置图,现在拿出来看,也全失了准。这让往后的排雷行动,变得困难重重。只能凭经验判断,或是询问金门耆老们,以此先划分出雷区。

  台湾在2006年,制定“杀伤性地雷管制条例”,编列高达10亿新台币的经费,积极展开排雷行动。2012年年底,金门就把已知的308处雷区,全都清除干净。

  【杨锦麟 对话 张友骅】

  “狗王”排雷挑大梁

  问:金门的地雷大概都是什么时候埋下的?这些地雷从哪里来,这些地雷有哪些类型?威力有多大?

  答:地雷是古宁头战役后陆续埋下的,一直到1979年叶剑英发表“叶九条”之后才停止。日本投降后有很多地雷放在台湾。蒋介石出于防御需要,把日本的地雷送往金门。金门的整个雷区,有东面、北面跟西面,南面比较少。雷区,多的话大概到450米,少的话300米。350米的地雷,其威力可以炸死两个人。两个人只要有1个踩在地雷上的话,两个人都会阵亡。

  问:从上世纪50年代到1979年这么长的时间,地雷分布有没有明细的地图?

  答:有。但是,我们去埋地雷,虽然有标定位置,但有的长官叫你埋10颗,仓库里有15颗,你全埋了,但只上报10到12颗。这就导致资料不明,地雷比较难清除。

  问:据说金门有“狗王”之说,“狗王”跟扫雷有关系吗?

  答:有。金门喜欢养狗,“狗王”有中尉军阶。你看到“狗王”没有敬礼的话,狗会咬你裤管,咬到你对它敬礼为止。养狗是为反摸哨,那时大磴岛、小磴岛的水鬼会摸上金门,所以清晨5点半到6点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条狗配两条台湾土狗,放到地下碉堡去放哨。此外,狗非常聪明,它如果嗅到炸药的味道,就会开始在地雷区扒土。所以金门盛行养狗,一是反摸哨,一是清查地下碉堡、避免误触雷区。

  [预告]

  周末为您揭秘

  两岸“攻心计”

  60年前,两岸在最柔软的人心处,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心之战。从广播喊话到空飘海漂,攻心不断升级。攻心一甲子,两岸心战策略如何展开?面对攻心战,两岸民众如何具有超强的免疫力?6月9日、10日,杨锦麟将携手台湾资深名嘴张友骅、王丰一起来厦门卫视,讲述《两岸攻心计》。

  (本版稿件由厦门卫视独家提供,总制作人:杨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