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平浪王氏寻根之旅

2013-05-05 13:30:27来源:王海源

打印 字号: T|T

   1998年,我从都匀民师毕业后,因家族中原掌管家谱的伯父王恩雨(1989年去逝)去逝已有九年之久,伯父之子王双林,便把家谱交到我的手上,并说家谱中有不少的文言文,因他们的文化程度低,很多都看不懂,且家谱是需要经常更新记录的,现家族中就数我的文化好一点,应该由我来掌管家族的家谱。
    接管家谱后,起先是被抄录家谱的祖人的书法所吸引,有空时便时常拿出来当字贴练习写毛笔字。慢慢地在书写中逐步了解家谱中所叙述的一些家事,深深地被我的家史所吸引。从此走上了寻根的不归路。

 
    纵观我平浪王氏历史,由被尊为入贵州的一世祖王福景,字应铭,号鼎彝,幼年时,因元朝末年元顺帝时陈友谅在鄱阳湖纵兵抄掳,父亲王中甫携家人从江西吉安到湖南宝庆避难。建立明朝后,王应铭携配偶吴氏,奋志从军,于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由湖南宝庆府武岗州高山石大鱼塘以车骑将军奉旨到贵州平叛。洪武二十二年因功勋显著,明朝皇帝题应铭公授贵州都匀府平浪长官司之职。洪武二十七年又被奏准世袭长官司之职。这一职务世袭540余年,一直至民国成立(公元1912年)云贵土司一律取消之后才无袭者。这些史实在《明史·贵州土司列传·都匀府》、《贵州土司史》等史料中均有记实。

    现在以贵州省都匀市平浪镇为中心的平浪王氏,从应铭公衍传到现在,以集中居住地为名,分为官房与包阳、蒋拱、高枧、翁江这四个族,共五支人。四族有四族的八房,官房有官房的八房,共计十六房。在本地被普通百姓称为:“四族官八房”,最远的己有25代,最近的还在16代。现分支二十多处,还有部分于省外,可谓枝繁叶茂。前不久,经我平浪王氏几个主要负责人的不完全统计,我氏现大约有3000人左右。
    应铭公入贵州后,忙于征战,至明洪武二十九年被叛民杀害,一直都没有修成家谱,直传至七世王仲武,才把征战记录功勋的宗功原本作为家传资料,又传至十三世王彰德,于康熙五十一年间,正式修成家谱,因不清楚应铭公的上源,加之受《百家姓》和望族三槐王氏的影响,所以取谱名为《槐堂族谱》。直到康熙庚子年,长者王氏(即江西吉安王该公之后裔)三十二世王士勷到贵州任按察司经历,在看到王彰德修的家谱后,帮我氏考证,才于康熙六十一年为我平浪王氏撰写《长者王氏谱序》,并开列平浪王氏上源从开基荒径始祖王进铜(号乐白)至应铭公的世序(即15世王进铜——16世王仁成——17世王球——18世王从舟——19世王中甫——20世王应铭),以及当时长者王氏在贵州任职的官员名单。由此,我们平浪王氏才知我们来自长者王氏,王应铭即是长者王氏的二十世孙。所以原修成家谱的王彰德,于康熙六十一年写了《王彰德再识》一文加以解释。这篇文章虽短,却是不可多得的印证材料。
    这些家谱资料在后来的社会发展中,经历了几灾几难,特别是咸丰乙卯年(即公元1855年)发生的动乱,在这之后的十多年里,因时局动荡,族人东奔西逃,家谱几乎灭迹。后幸好在高枧族中寻到一残本,经翁江族王治鑫等人的抢救整理得以还原。之后又经官房王道崇,等加以整理,民国时期芒顶王滋林,王西伯等人整理补充过,预备通过王仲书拿去北京翻印。结果谱还未印又因时局变化,王西伯家中出现变故。家谱又再次散失。解放后,在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家谱手抄本被没收焚毁,但也有一些残本在部分宗亲的暗中保护下幸存下来。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时代开放,各族各姓徐徐地又兴起修家谱。经我氏高枧族王恩雨,蒋拱族的王时印等人的抢救整理,凭手抄录和补充,把家谱延续下来,实在是功不可没。

    因我平浪王氏族旺丁兴,枝繁叶茂,又因家谱历来以手抄的方式延续下来,至使抄录过程中受到抄录人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修订一本比较完整的平浪王氏家谱,一直以来是族中老幼的一大心愿。一作为平浪王氏子孙中的一员,在当今时局稳定的时期,深感是修订家的大好时机,于是我从2000年开始,利用空余时间,遍访各族老幼,搜罗各族家谱,爬山涉水,抄录碑文,自费购买《贵州土司列传考证》、《都匀文史资料》、《中国通史》、《明史》、《宋史》、《中华姓氏通书》等书籍资料,又于2003年自费购置电脑。对平浪王氏的上源和现状作细致考证。

   有幸的是在2011年寒假期间,我在网上发贴寻长者王氏王进铜的上源。得到云南王啶安的回帖,建议我找江西吉安太原王氏联谊会的王磊晶副会长帮忙,并提供了王磊晶副会长的电话给我。我试着和他联系,没想到王磊晶副会长是一个热心的人,于2011年清明前一日,到贵州遵义务川办事,于贵阳弥留之际,电话通知我带家谱到贵阳和他见面,在贵阳他看到了我们平浪王氏的家谱后,很高兴,详细询问平浪王氏的情况,并打电话回江西指示查证王进铜的有关资料。第二天他还在返回吉安路上给我打来电话,说已经查到线索。他回到江西后,翻阅《吉安县志》,并于4月12日亲自驱车往返百余公里,前往荒径(即现在江西吉安敖城镇芳径村,因当地人觉得“荒”字不吉利,现改为“芳”,“径”改为“境”,现在又改为“毓芳村”)见到族长王福英,族人王汉书、王泉益、王腾芳等。并细查阅荒径旧谱,方知荒径始祖王棻,字进铜,号乐白实乃一人。并到王进铜的墓地查看碑文,当晚便复印荒径王氏族谱王棻即乐白公至长者公间十余世祖之世係,扫描后用电子邮件发给我。至此我平浪王氏江西段历史在中断七百余年后,无缝链接成功使我平浪王氏水得源、木得本。值得一提的往上追宗发现平浪王氏系宋朝著名爱国诗人王庭珪嫡系后人,世序清晰完整,都匀新闻中心、黔南热线和《黔南日报》等媒体迅速转载了这一消息。(江西一段的世系为:1、王该(长者)—2、王馀—3、王顷—4、王当—5、王邵—6、王怀,—7、王赞—8、王著—9、王祥—10、王奭,—11、王庭珪—12、王頔—13、王澹—14、王潜—15、王棻(字进铜号乐白,开基茺径始祖)—16、王仁成—17、王球—18、王从舟—19、王中甫—20、王福景(字应铭,号鼎彝,是平浪王氏开基始祖)。)



 
   欣喜之余,我群发短信告知平浪氏部分宗亲,大家闻讯均惊喜异常。寻根梦圆实乃我平浪族人数百年的夙愿,且是一大奇迹,王磊晶宗亲为我平浪王氏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奇功。

 
    江西长者十一世王庭珪(1079~1171)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民瞻。安福(今属江西)人。政和八年(1118)进士,为衡州茶陵县(今属湖南)丞。弃官隐居卢溪(今属湖南),自号卢溪真逸。绍兴十九年(1149)因诗得祸,被贬。二十五年秦桧死,不久得归。孝宗即位,授国子监主簿,后转直敷文阁。王庭珪的学生杨万里说他的诗率直(《卢溪先生文集序》)。绍兴八年(1138),胡铨因得罪秦桧,被贬,王庭珪不畏权势,勉励胡铨男子要为天下奇(《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后又寄诗,赞扬胡铨百炼不屈刚为肠(《胡邦衡移衡州用坐客段廷直韵》),于是得祸。他同情农民,在《寅陂行》中,率直地把老农的话记下来,揭露朝廷兴修农田水利乃虚名。他久居农村,有不少清新的作品。他的文和词在当时也颇有名气。所著《卢溪集》50卷,有明刊本、《四库全书》本。《卢溪词》有赵万里校本。
    在平浪王氏2012年正月初六“四族官八房”集中祭祖之际,我们将这么多年来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梗概,讲述平浪王氏的简史;第二章为上古史,主要记述黄帝之父少典至开姓始祖太子晋的历史;第三章为中古史,主要记述太子晋到吉安王该公的历史;第四章为古代史,主要记述王该到平浪肇基始祖王应铭历史;第五章为迁黔简史,记述平浪一世祖王应铭开基平浪以来的家族简史;第六章为迁黔后各族宗谱。分别为第一节官房族谱;第二节包阳族谱;第三节蒋拱族谱;第四节高枧族谱;第五节翁江族谱;第六节散谱。第六节的散谱主要记述共黑石头祠堂,无法或暂时无法找到归哪族的散谱。在家谱中我们还收集整理和补充了平浪王氏族歌,字辈,新旧家法家规,诗人王庭珪的诗集等必要的家谱佐证材料。在整理家谱中,我们以国家历史为鉴,凡符合国家历史的,以国家历史为印证,与国家历史不符的,尽量以多本家谱作参照对比考证,无法考证的尽量保留各方原始资料以供后来宗亲继续考证。此次修家谱,继续延续十三世王彰德修家谱的有美必彰,有善必录的宗旨,并采纳多方建议,增加收录我氏血统中女性的部分资料,以求符合时代进步的需要。此次修谱,尽量做到史实性、资料性、通俗性、趣味性。
    在此次修家谱过程中,得到族中大部分老幼的大力支持,有的不惜化费自己的时间,带领笔者走访熟识的宗亲;有的虽没时间,但给笔者出谋划策;有的和笔者一道爬山涉水,带领笔者抄录坟茔和收集资料;有的贡献出从不轻易示人的宝贵资料。这些热情接待、积极参与,积极配合的事举不胜举,不再一一累述。但在修谱过程中,也有部分宗表现得令人遗憾。有拖延时间不及时上交资料者;有光说得好,但没有实际行动者;有把资料视为宝贝,自己又不去加以补充者;有虽有高文凭但对家谱漠视者;有隐瞒和自己有仇宗亲资料者;有害怕社会变故,不愿出示家谱以求明哲保身者。
    通过这次修谱,吸引更多的有识宗亲参与到之后家谱的修订之列。这次成的家谱成为我平浪王氏的家庭教育读本,为后续编写族谱提供素材。
    2012年正月初六,贵州都匀平浪王氏千余宗亲齐聚都匀市河阳乡翁谷水库王家坟,成功举行大型祭祖暨家谱发行活动。 在纪念1982年成功举办解放后首次大型祭祖活动三十周年之际,平浪王氏各户代表于2012年正月初六日由周边各乡镇,及周边六个县市,以及广西等地,会集于贵州都匀市河阳乡翁谷水库王家坟,千余宗亲成功举行大型祭祖活动,并为宗亲发行新印的家谱。江西吉安庐陵太原王氏联谊会王磊晶副会长,贵州余庆牛塘王氏王达丰宗亲,供职于贵阳的织金王氏王书钰宗亲,放弃春节宝贵休息时间,亲自到现场祝贺,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2年8月14日,我们平浪高枧王海源、昌明王龙新、岩梅王有刚,平塘王时坤,在平浪王氏联谊会会长王时才的带领下,一行五人,顶着酷热的太阳,从都匀出发到江西吉安市吉安县敖城镇芳径村老家寻根问祖,15日到老家,受到老家人的热情接待.当天到叙伦堂分祠、集义堂分祠、怀晋堂分祠和芳境总祠堂祭祖,又到王进铜的墓地拜祖坟,当晚和老家宗亲交流,查对族谱,16日又到长者王氏始祖王该公和十一世王庭珪公的墓地祭祖。17日游文天祥纪念馆、青原山公园,庐陵生态园等地。18日返程,19日到家。在此次寻根问祖的过程中得到江西吉安太原王氏联谊总会王磊晶的帮助,全程给予指点和作向导,实现了平浪王氏近七百年来的寻根心愿。
     在8月15日晚,在江西老家王汉书家查对由于所得的谱只是上房谱,所以没有找到和我们平浪王氏相对应的记载。第二天上午到族长王福英家看到了全套共六本家谱。由于时间关系,只在中房谱中找到的世序如下:王棻——王仁成——王球——王勋臣。前面三辈和我们平浪老谱相符,从谱中看到王球只有一个儿子叫王勋臣,且谱中记载王勋臣的生平是“闽省未回籍”(即迁到福建未回来),这与我们平浪王氏谱中记载的王球的儿子叫王从舟不相符。当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好好细查便匆匆忙忙离开了。回来后我一直在考虑,是不是王从舟还有另外的名字叫王勋臣,还是王球还有第二个儿子,或是其他的另外的原因,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总想有机会一定再到江西老家好好地考证。



 
     终于在12月份冬至前,江西传来好消息,他们已重修好乐白公的墓,希望我们冬至节能参加落成典礼。于是在冬至节前,我们平浪王氏一行13人分三批到江西老家参加庆典。我因在凯麻高速堵车,和平塘王时坤,包阳族王化林一起是最后一批到达。当晚受到老家人热情的接待。席间,我和毓芳村支书王泉益谈起此事,并向他提出能否调剂出一套家谱给我们平浪王氏。但他说他们也只有一套,所以我只好提出当晚想要看全套家谱的愿望,他爽快地答应了。当晚我们吃晚饭后到达王救芝宗亲家时,王泉益已安排其他宗亲到族长王福英家把全套家谱送来了。我和王化林各持一步数码相机同时开工,一页一页地把家谱照下来。一直照到凌晨五点左右,还剩最后一本,因王化林觉得实在太困,所以由我来完成最后一本。当我带着困意拍照到第58页时,有一个名字“王从舟”映入我的眼帘,再往下看,有“王中甫”的名字,再看还有“王福景”。顿时我的困意全无,再仔细查对,才发现王从舟的父亲应为王瑯,不是王球,是我们平浪家谱记载错了,正确的世序应该是:“王棻——王仁成——王瑯——王从舟——王中甫——王福景”。有王福景的生平简介中写有:王福景,字应铭,迁居湖广武冈州高沙市,任贵州都匀平浪司。且记有王应铭的儿子王震,孙王玺的名字。到此,平浪王氏的家谱和江西老家的家谱可说是达到了无缝链接,真正的寻根圆满成功。我当即把这一消息告诉正在睡觉的王化林、王时坤、王龙新,他们听到后立即起床来看,大家兴奋得再也睡不着觉,纷纷抱起家谱拍照留念。第二天,毓芳村的宗亲也感到异常惊喜。当他们知到是快天亮时才查到的后,“快天亮了!” 、“天亮了!”、“快,天亮了!”这些话成了大家吃早饭和分别时的开心嬉语。
      现在我们平浪王氏正在筹划重修祠堂,预计二年内重新整理家谱,并付印成精装彩版。
附:1、庐陵太原王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王磊晶电话:13979636334
    (通迅地址:江西吉安市阳明西路29号)
2、江西省吉安县敖城镇毓芳村支书王泉益电话:1397962819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