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四川王氏集团捐助十万爱心款为聊城少年治病

2013-04-03 10:10:12来源:2013-04-03 聊城新闻网

打印 字号: T|T

    本网讯 4月2日,济南千佛山医院,受四川王氏集团委托,聊城晚报记者将该集团捐出的10万元爱心款转交给闫森的父亲闫玉房。这也是闫森家庭在屡遭变故后收到的数额最多的捐款。

    当本报记者在病房中将四川王氏集团捐助的10万元爱心款递给闫玉房时,他数度哽咽。闫玉房说,女儿做了肾脏移植手术后,恢复良好,现在已经转入普通病房。虽然女儿恢复良好,但是,高昂的医疗费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这些天,他四处奔波筹款,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幸运的是,不断有好心人来医院捐款,但是,之于不菲的医疗费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

    “有时真的想放弃,但又不忍心。”闫玉房哽咽着说。让闫玉房想不到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王氏集团捐出10万元,这让他感动不已。在病房内,闫玉房与四川王氏集团办公室主任游淑瑜通了电话,感谢王氏集团的捐助。

    四川王氏集团办公室主任游淑瑜介绍,王氏集团董事长王德彬在网上看到本报报道的闫森事迹,当即决定捐款帮助这个苦难家庭,并委托办公室人员与本报记者取得联系,了解闫森家庭的情况,商量捐款事宜。

    据了解,四川王氏集团创立于1996年,位于泸州市。集团有10个子公司,涉及酒类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商贸、物管、酒店、客运、矿产、融资担保等多个领域。多年来,王氏集团为希望工程、再就业工程、抗灾赈灾、光彩事业、扶贫济困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近6000万元,播洒了一路爱心。

   王氏集团董事长王德彬乐善好施,是“四川省十佳慈善之星”。他成立了“王德彬教育基金”,帮助数百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斥资上千万元在其家乡龙马潭区石洞镇永寿修建了纯公益性质的王氏敬老公寓,开启了民营企业出资修建纯公益敬老院、无偿供养孤寡老人的先河。2008年12月,又将敬老公寓的产权及附属建筑设施设备无偿赠送给石洞镇民政部门,用于接收更多符合条件的孤寡老人入住。现在,100余位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在敬老公寓颐享天年。每到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不管有多忙,王德彬都会抽出时间去看望老人,给他们送去慰问品。

    游淑瑜说,虽然王德彬事业有成,但他是一位低调的人。闫森捐献器官和其家庭陷入困境的报道,让乐善好施的王德彬心里很有感触,看完报道后,他决定捐款10万元救助闫森家庭。(记者 于新贵 侯晓)
  接受弟弟肾移植的她,不知道弟弟已不在世
    面对巨额医疗费,这个家庭仍需要爱心人士的帮助

    闫森捐献的器官,其中一颗肾脏成功移植到姐姐闫淑青身上。闫淑青恢复良好,这成为一家人唯一的希望。但是,这个将儿子器官无私捐献出来的大爱家庭,却因为女儿的巨额医疗费再次陷入困境。

    事迹:15岁男孩捐出器官 救了姐姐和其他5名病人

    早在2009年,闫森就被查出患有脑血管畸形,这种疾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医生建议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随后,闫玉房借了十几万元,带着儿子在北京宣武医院做了手术。

    祸不单行,2011年,正在聊城大学读大三的闫淑青患上了尿毒症。经过多次求医,闫淑青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因为家庭困难,闫淑青强忍痛苦,依靠每周两次透析维持生命。

    2013年3月14日晚,15岁男孩闫森因病去世。去世后,他的父母作出一个决定:捐献闫森的肾脏、肝脏、眼角膜。经死亡判定专家核实死亡后,在山东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专职协调员的见证下,闫森的两个肾脏、一个肝脏和两个眼角膜成功捐献。

    闫森捐献的一个肾脏在几小时后被送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成功移植给了闫森的姐姐闫淑青,另外一个肾脏、一个肝脏和两个眼角膜分别在三家医院移植给了两名脏器衰竭患者和两名眼病患者。一个15岁男孩捐献器官成功挽救了5名病人。

    闫森的父亲闫玉房说,先是闫森患重病,再是闫淑青患重病,由于为两个孩子看病,家里债台高筑,现在欠下40多万元的外债。更没想到的是,手术后的闫森竟然在今年3月14日因为突患脑出血去世,给家人的打击很大。

    困境:女儿的医疗费高昂 可把老两口愁坏了
    闫森去世后,一颗肾移植给姐姐闫淑青。3月15日,千佛山医院成功为闫淑青做了肾脏移植手术。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闫淑青恢复良好,手术前她脸色灰暗,很快就恢复了红润。但是,一道难题又摆在其家人面前:高昂的医疗费。

    闫玉房说,刚做完手术时,女儿在重症监护室里,每天的费用一万多元,好心人捐助的爱心款几天就用完了。后来,闫玉房的亲戚朋友凑了几万元,不过也很快也花光了。

    “现在,医院又催款了。”闫玉房无奈地说。虽然前几天闫淑青已转入普通病房,但是,每天的医疗费还要六七千元。

    闫玉房是聊城酒厂下岗工人,下岗后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靠拉客挣钱维持生计。后来,闫玉房和妻子摆摊卖蔬菜或者衣服,日子过得相当困难。闫淑青的医疗费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座大山,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

    千佛山医院泌尿科副主任王建宁介绍说,闫淑青出院后,同样要服用排异药物,并且在最近两年内服用排异药的费用都不小,每月大约需要4000多元。

    闫玉房说,家里本来有两个孩子,现在儿子走了,只剩下女儿了,这是一家人的唯一希望,无论多难,也要把女儿的病看好,况且女儿还有一个心愿:病好后,读完大学。

    “给女儿看好病,让她读完大学。”这也成了闫玉房和妻子的心愿。

    隐瞒:女儿追问弟弟情况 夫妇俩只能瞒着不说
    闫玉房说,闫森是3月13日晚上10点多钟患病的,他当时正在做作业,感觉不舒服,到厕所吐了一口鲜血,就栽倒在地上。随后,家人将闫森送往医院抢救。

    闫森住院后,家人将闫淑青送往济南千佛山医院。闫淑青住院后,一直追问闫玉房和妻子,弟弟闫森去哪里了。面对女儿的追问,闫玉房和妻子总是强压悲痛,告诉她“闫森患的是阑尾炎,在聊城住院”。

    闫淑青转入普通病房后,再次追问闫森的情况。闫玉房骗女儿说,闫森今年就要中考,学习紧张,不能来济南看望姐姐。

    对这个善意的谎言,闫淑青并没有察觉,躺在病床上的她很乐观,不时发出笑声。

    闫玉房说,现在家人因为怕影响闫淑青康复,所以强忍悲痛,没有告诉闫淑青实情。等闫淑青出院后,如果实在瞒不下去,再把真相告诉她。

    呼吁:面对巨额医疗费 这个家庭依然需要帮助
    闫森捐献器官的事迹经本报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很多读者对闫森捐献器官的行为表示敬佩,同时对屡遭变故的闫森家庭伸出援手。

    聊城市烟草公司的两位女士捐了1000元现金,这也是本报收到的第一笔捐款。她们在本报看到关于闫森捐献器官的报道后,心里一直不能平静,每天都通过《聊城晚报》了解情况。

    莘县翰林中学一名中学生致电本报记者说,她的同学看完报道后,都感动得哭了。作为闫森的同龄人,感觉闫森是一个勇敢的男孩。这名中学生说,她愿意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帮助闫森的姐姐。

    在聊城某机关上班的董先生捐出500元,聊城某公司的张先生捐出2000元,聊城实验小学四年级400多名小学生也将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出来。

    阳谷一位农民在看到报道后与本报取得联系,捐出50元。他说,虽然50元对于这个家庭微不足道,但这是他的一点心意。

    四川王氏集团董事长王德彬看到报道后,当即决定捐款10万元,救助闫森家庭。威海一位“母亲”从网上看到报道后,为闫森家庭捐出200元。

    爱心潮涌,让这个处于困境中的家庭感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但是,面对巨额医疗费,闫森家庭依然需要爱心人士奉献爱心。希望有意奉献爱心的人士,联系本报热线8510000。本报将及时把您的爱心款转交给闫森家人。(记者 于新贵 侯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