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热播王丽萍编剧的《媳妇的美好时代》
原标题:编剧王丽萍和她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媳妇的美好时代 解码王丽萍的梦工厂。 均资料照片
日前,在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让坦桑尼亚人民了解到了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话音未落,掌声雷动。
吃“毛豆”,别有“余味”。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中,毛豆豆和余味的故事,在国内荧屏火过之后,漂洋过海,又红到了遥远的非洲大陆。在坦桑尼亚的荧屏上,入乡随俗的毛豆豆和余味也“说”起了斯瓦西里语。这也是首部被翻译成斯瓦西里语的中国电视连续剧。2011年11月,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了这部电视剧,获得不俗反响。
“无论中国人还是非洲人,情感是共通的,都会面临结婚、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孩子问题等,同样也会引发非洲观众的情感共鸣。”有着“金牌编剧”之称,一手打造《媳妇的美好时代》的上海编剧王丽萍在听闻非洲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向本报记者坦陈自己创作的感受,她说,“中国电视剧需要更多地走出去”。
【美好,创作的“温度”】
声嘶力竭的苦情套路,并不是大部分人的现实生活,我决定写一部主题直接命名为“美好”的戏。
被“点名表扬”的这一天,王丽萍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了。无一例外,都是前来恭喜她的电话。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她说:“是一件挺高兴的事儿,作为编剧我觉得很光荣。”
此前,《媳妇的美好时代》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一部“大满贯”电视剧:除了将2010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收入囊中外,它也拿下第10届中日韩电视剧制作论坛优秀电视剧一等奖、2010年韩国第5届亚洲编剧大会“亚洲文化贡献奖”、第四届东京国际电视节
“最佳海外电视剧”奖——这也是上海电视剧在东瀛首获殊荣。
比起“专家都说好”的这些奖项,“观众都说好”的收视率才是硬指标,对一部电视剧可能更有现实意义。《媳妇的美好时代》也不例外。2009年,《媳妇的美好时代》首轮播出时,王丽萍在自己的便写下:“不好意思……
《媳妇的美好时代》收视率14.12啦!”字里行间,满是谦虚,却也藏不住自豪和满足。
写《媳妇的美好时代》,缘于王丽萍母亲的一句话。“我母亲是教师,她经常跟我说,你能不能写一部戏,一部可以让一家老小一起笑着看的戏。因为现代人上班太累,下了班相聚的时间也不多。”当时,苦情戏正大行其道,王丽萍也裹挟其中。“写了两部挺纠结的戏,《叫我一声妈妈》和《谁懂我的心》。纠结过后不得不承认,这种声嘶力竭的苦情套路,并不是大部分人的现实生活。在认真考虑了母亲的话后,我决定写一部主题直接命名为‘美好’的戏。”
“狗血”易编,“美好”却难写。为了更纯粹地投入到“美好”的创作中,王丽萍“安静”地磨了一年多,一直写到第27集,才拿着本子去找投资方。“不像很多戏,有题目后先去找投资方,然后再根据投资方的要求命题作文。这部戏写得很安静,没有压力,所以也比较纯粹。”
《媳妇的美好时代》播出后,有观众评价:“从角色到剧情,都很灿烂、温暖。”王丽萍说:“一个编剧创作故事时必须心里装着观众,把希望和美好传递给他们,我觉得这是最美好的。”也有观众认为王丽萍写得过于“美好”,王丽萍反诘:“那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美好,如果有人认为不现实,多半是他们还没发现。”
【激情,创作的“长度”】
他说:王丽萍,你知道一个作家的创作生命力有多长吗?只要内心有激情还能去感受就可以。
在坦桑尼亚之前,在日韩播出的《媳妇的美好时代》也一扫之前日韩剧更抢“家长里短”风头的现状。在韩国,编剧们认为完全可以照着剧本让韩国演员“依样画葫芦”,出演一部韩版《媳妇的美好时代》;在日本,该剧直接配上了日文台词播出,并受到当地观众欢迎,500多位日本配音演员“争演”毛豆豆一角。
一部剧的成功或许是偶然,但王丽萍的作品单上,闪耀着一串观众朗朗上口的剧名:《婆婆媳妇小姑》、《错爱一生》、《双城生活》、《保姆》……和《媳妇的美好时代》一样,她作品中小家庭里的人物都很“小”,但连通千家万户的大家庭情感共鸣却很“大”。她说:“家庭文化的情感是共通的,每个家庭都希望家里有位好媳妇、好女婿。”
新作《我家的春秋冬夏》,依然将视角放在了“家”上。王丽萍说:“《我家的春秋冬夏》已经拍摄完成,这一次将视角投向了普通家庭里的养老问题。也算是献给我母亲的一部作品。”令人遗憾的是,曾经启发并分享了王丽萍《媳妇的美好时代》的成功喜悦的母亲,在王丽萍创作《我家的春秋冬夏》时离世。“我的父亲母亲从小给我订各种文学刊物,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我的文学理想,但他们很少表扬我。因为从小缺少父母的表扬,所以我也特别努力,希望自己可以更优秀些,好获得他们的表扬。如今,二老都不在了,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对王丽萍来说,还有一位“爸爸”对她的创作人生也影响深远,那就是她的公公、创作过《天云山传奇》的著名作家鲁彦周。“老爷子留给我一个永远的背影。他60岁时才开始学打字,坐在电脑前练打字的背影给我印象深刻。75岁的高龄,他还写出了几十万字的《梨花似雪》。他跟我说:王丽萍,从来就没有什么捷径,除了刻苦。他也跟我说过:王丽萍,你知道一个作家的创作生命力有多长吗?只要内心有激情还能去感受就可以。”
从第一部作品《婆婆媳妇小姑》开始,王丽萍的成绩堪称
“多产”。也有朋友问过王丽萍:“你怎么那么能写?你已经写了那么多故事了,你还能写吗?”王丽萍的回答是:“我还有很多没写呢?”她的声音明朗干脆:“至今为止,我写的都是别人的故事。我家里人的故事都还没写呢,我自己有14年的军旅生活也还没写呢。”
“生活是永远取之不竭的宝藏,只要你敞开胸怀充满激情去吸纳,你的笔永远不会枯竭。”王丽萍如是说,俨然已经彻底“消化”了鲁彦周的教诲。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