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杭州王启明 连续8年深入西部掏出160万元助学

2013-03-02 20:39:38来源:

打印 字号: T|T

2013年03月02日 08:27: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日报讯 每到春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明信片与感谢信,总能把王启明家里和单位的信箱塞得满满的。而他最幸福的事,就是闲暇时沏一杯茶,坐在书房里,一封封仔细阅读。

  日前,记者来到杭州市滨江区的王启明家里,他正在书房里翻阅一年来资助学生的情况和他们的来信。

  “感觉像看到一年来的收获。”王启明笑称,读这些信,心情特别愉悦。而他身后的一个普通红色纸箱,已经塞满了他这几年来深入甘肃、云南等地资助贫困学生后收到的2000多封感谢信。

  王启明目前是杭州一家公司的小股东。他为什么连续8年深入西部,掏出160多万元助学?

  在王启明看来,这多少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他说,少年时家庭的困顿,让他深深体会到拉别人一把的重要意义。他发誓,等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去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人。

  10多年前,他从一家机关单位辞职下海,事业小有成就。他遵守诺言,开始帮助别人。老家每次修桥铺路,王启明总是出资捐助。村卫生院开业,他力邀几位自己熟悉的专家为村民义诊。

  2004年,在一位朋友介绍下,他来到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石乡黄坪村,开始了助学生涯。

  “那地方确实太穷了,村里唯一的学校没有围墙,房子年久失修,有些地方甚至用塑料布来遮雨,课桌椅更是缺胳膊少腿。”王启明被深深震撼,立即与当地教育局取得联系,表示要出资捐助。

  在新校舍落成典礼上,看到孩子和老师们开心的样子,王启明落泪了,“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帮助别人的欣喜。”于是,王启明决定以自己爷爷的名义成立“王文升助学基金”,开始了有规划、有系统的助学。

  “我们一般通过当地教育部门或团委寻找需要资助的学生。”王启明说,他每年都会投入20万元到基金中去,并至少两次去当地学生家中走访。在王启明看来,除了给那里的孩子送上爱心款,最重要的是送去精神上的帮助。

  8年来,在慈善事业上,王启明光个人捐款就达160多万元。很多人对他的行为不理解。云南德钦一所中学的校长曾不止一次问他:你这样一次次来送钱,到底图个啥?

  王启明坦言,刚开始做慈善时,确实承受了很大压力。而在默默做了8年后,身边一些朋友开始理解他,并加入到助学活动中。这两年来,王启明在国外经商的一位同学在甘肃资助了27名学生,成立一个由53名贫困学生组成的“博爱班”;一位邻居资助了30名大学生,并在甘肃会宁成立一个“希望班”……

  王启明说,助学8年,他收到来自全国各地2000多封感谢信,这无疑是留给子女的最大财富,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