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唤醒了“植物人”》追踪 王爱菊家的欢乐年
2013-02-25 09:38:19 星期一 天天天水网□记者 柏拓
“其实,不管付出多少,对我来说都是应该的。因为,他毕竟是和我相伴了16个年头的爱人。但是,想不到经过晚报报道后,引起了社区和许多爱心人士的关注,为我们家送物捐款,让我们一家过了欢欢乐乐的新年。实在是太感谢晚报、社区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了。”2月21日,王爱菊致电天水晚报,向帮助他们一家的大城街道办事处皇城路社区以及爱心人士表达了谢意。
1998年,王爱菊和姚建生步入了婚姻殿堂。2000年,儿子姚祎博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他们的生活虽然极其简单,却过得非常充实。然而,姚建生于2003年9月6日去市内一家建筑工地打工时,不幸从5米高的地方跌落。在医院经过9个多月的治疗,姚建生出院了,但却被医生断言为“植物人”。
10多年来,王爱菊对瘫痪在床的丈夫不离不弃,对其进行康复护理和锻炼,终于出现了奇迹,使得姚建生逐渐恢复了记忆,能抬一点胳膊到完全会说话了。
本报1月26日6版《爱 唤醒了“植物人”》一文对此进行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家庭的关注。秦州区大城街道办事处皇城路社区的崔世世主任带领社区干部,前往王爱菊家进行了慰问,并给其送去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
一对青年男女慕名前往皇城路,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王爱菊的家。他们不仅看望了尚在恢复之中的姚建生,还特别对王爱菊表达了敬意。临走时,他们给姚建生留下了爱心款200元,嘱咐王爱菊买点营养品,给姚建生补补身子,并祝愿他早日康复。同时,这对年轻人还留下了联系电话,一再叮咛王爱菊,如果生活中遇到了困难请联系他们,他们将尽力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许多读者也纷纷致电本报对王爱菊表达了敬意。
家住罗玉小区的赵大妈告诉记者:“这篇报道不仅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妻子用爱唤醒“植物人”丈夫的奇迹,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普通百姓家庭与命运抗争的感人故事。看了王爱菊对家庭10多年的艰辛付出,对丈夫不离不弃的精神,确实让人感到她是一个非常值得敬佩的人。和王爱菊家相比,如果我们每一个健全的家庭为了一点琐事便闹得不可开交,便感觉有点脸红哎。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确实很多,不仅让我们更加珍爱家庭,而且还懂得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呢。”
对此,王爱菊非常感激。她告诉记者:“我觉得这个年是这些年来我们一家人过得最开心的一个年,我和丈夫心里总觉得暖融融的,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我在帮助丈夫做康复锻炼时也感觉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虽然丈夫能够站起来的可能性很渺茫,但总觉着有大家的关注,希望就在不远的将来似的。”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