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冀望文化突围 王三运的新抓手
2013年02月23日 09:11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农历蛇年春节刚过,甘肃就匆匆奔赴北京召开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新闻发布会。
西部城市甘肃的梦想就是缩小与东部省份的差距。“在全国,甘肃几个重要指标‘倒数一、三、五’。倒数第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倒数第三是人均GDP;倒数第五是小康进程。”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接受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颇有感触地说,“这些指标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上”。
“我们正在寻求转型之路。”王三运从安徽省省长调至甘肃不到一年,为甘肃争取了一批含金量很高的区域规划政策,其中较大的特殊政策有两个:一个是兰州新区,另一个就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甘肃此次获批国家层面的文化类区域规划,这在全国也是首次。对此,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认为,甘肃的“长”就是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有效“扬长”,甘肃的经济也会后发制人。
“把文化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会上,王三运说,甘肃要实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获转型平台
2月19日,国新办举行甘肃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新闻发布会。此前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这一文化创新区。
“这是甘肃省继兰州新区之后,又一个摆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王三运说,与此前不同,此次从文化创新区入手的政策扶持还是国内少有,这反映了国家对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相对富集地区发展的新思路。
“甘肃将探索出一条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地区的科学发展之路。”出席此次新闻发布会的文化部部长蔡武也认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就是把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蔡武认为,甘肃建设文化创新区,与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目标是一致的。
“我们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下力气把文化的工作抓好。”王三运认为,与其他地方相比,甘肃差距最大的:一是经济发展,二是文化教育。
据有关部门统计,甘肃的文化资源丰厚程度在全国排名第五,但各项经济指标却排在全国的末尾,是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据王三运介绍,按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设想:把文化产业与经济转型跨越结合起来,以此为平台加快文化大省的建设。但王三运说,把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这需要一个过程。
和中东部发达省份相比,如今甘肃也面临同样的产业转移大潮,曾经的“后进生”甘肃正在快速化蝶而飞。为未来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甘肃提出今后8年文化产业的增幅要年均达到30%左右。
去年前三季度,甘肃的GDP增速都比较快,排在全国第三位。“这也是微不足道的。”王三运说,甘肃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偏重型产业占相当大比例,必须跨越。“甘肃经济总量太小,如果没有跨越,也就没有速度。”王三运说,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嬗变之路
甘肃此次获批国家层面的文化类区域规划,十分不易。
“甘肃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很好的平台。”自王三运上任以来,甘肃一直致力于缩小与其和中东部发达省份的差距。事实上,甘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排在全国倒数第一,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现实。投资拉动,仍然是甘肃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据王三运介绍,“十二五”期间,甘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会有一个大发展。本报记者采访了解,甘肃跟铁道部、交通运输部就“十二五”期间一些重要项目进行了衔接。比如,从兰州到重庆的兰渝铁路已经在建;下一步从兰州到成都,从兰州到新疆,以及到青海的几条铁路都在规划中。
“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是甘肃的一个主攻方向,也是投资拉动的一个主攻方向。关于公路建设,甘肃的高速公路以后要连接九寨沟,在“十二五”期间使省内的高速公路联网。今年甘肃将确保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64亿元,建成通车高速公路400公里,开工高速公路500公里,通车总里程将突破3000公里。
在产业发展项目上,国务院去年专门就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搞了一个量身定做的29号政策性文件。其定位是,要把甘肃打造成新能源基地、新材料基地、能源化工基地、特色农产品(6.03,0.02,0.33%)基地。这是甘肃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
此前,国家给了甘肃这样经济欠发达省份很多政策的支持。比如,国家在甘肃设立了循环经济示范省,又量身定做了陕甘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西部大开发和新十年的扶贫攻坚规划都对甘肃予以倾斜。
本报记者查阅,2012年投资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8%,加大投资是推动其快速发展最有效的举措。
但不一样的是,甘肃更注重对文化项目的招商引资。“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实施的项目,仅10亿元以上的项目就有20多个。”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告诉本报记者,去年,签约的项目达到156个,签约的总资金600多亿元。
尽管甘肃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虽然只占到了GDP的1.4%,但其发展势头强劲,连续几年增幅都在20%以上。
本报记者在会上还了解到,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相关的许多重大项目已启动实施,比如甘肃省博物馆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兰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获得批准,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申报工作有序开展等。
“做好文化产业,甘肃会迅速走出失落。”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称,而今甘肃正在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