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等一回 两岸一家亲

王金平与莆田王氏委员会王金良、王宝诚合影
闽王王审知金身巡安澎湖活动记
今年6月7日至12日,莆田市王氏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王金良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宝诚,受福州晋安王审知研究会之邀,参加王审知金身赴澎湖会香巡安访问活动,亲身体会了两岸民俗文化交流的热浪,感受了两岸民众同根同祖的血脉情谊。
7日上午9时30分,全体访问团成员从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出发,乘坐和平号轮船横渡厦金海峡抵达金门码头。在金门用过午饭转乘一中型飞机于下午3点到达澎湖县马公机场。因为时尚早,导游安排访问团到澎湖生活博物馆、歌曲创作才子张雨生和歌手潘安邦故居参观。潘安邦即著名的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弯》作者,他那低矮的故居就面对着湛蓝的波光粼粼的澎湖湾。大家一边参观,一边体味歌曲里流淌着的那种浓浓的亲情和乡情,在故居“外婆”和少年的塑旁流连忘返。直至导游催促上车,大家才在晚风斜阳中离去。导游告诉我们,今晚澎湖县政府为访问团接风洗尘,大家尽可畅饮。就在我们到达酒楼坐定之后,王乾发县长准时步入宴会厅。他身材魁梧壮实,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用浑厚的南中音向大家表示欢迎,并祝愿此行圆满成功。在他按桌敬酒时我们与他交换了名片。他认真地看了名片上的名字说:“哦,你是金良,你是宝诚,是莆田市的宗亲,欢迎欢迎!”当晚宾主共有十多桌酒席,熙熙攘攘。初次见面,客套了几句我们的注意力就转移到桌面那鲜美的海鲜大菜上去了。
澎湖王氏举办欢迎福建宗亲餐会
澎湖县长王乾发致欢迎词
莆田王氏委员会向澎湖县长赠联
第二天一早,我们换上访问团统一的大红唐装,来到西卫社区王氏祠堂。这是审知公后裔迁来澎湖时建成的第一座宗祠。祠规模不大,平屋三间,厅堂区中安放着访问团从福州运成的王审知金身。祠前广场上搭起凉棚,中间是长长的供桌。我们分别在左右两侧坐下。西卫社区的宗亲们正在七手八脚的整理会场。忽然,一队身着粉红上装、黑色绸裙的礼仪小姐翩翩来到,开始整理祭桌供品。主持人随即宣布说,王金平宗长乘座的飞机约十点到达。祭祀将于十点半开始。
礼仪小姐在摆设供品
十时许,一辆黑色中巴疾驰到祠堂前。车门打开,王金平宗长在王乾发长及五六个随员陪同下,满脸笑容步入会场。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金平、乾发与大家一一握手,互道问候。主持人安排他们与福州晋安王审知研究会王大盛会长、金门县议长、澎湖县宗亲会长等在中间主位就座,并一一介绍莅会贵宾。然后由王县长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澎湖王氏宗亲的源由与分布,竭诚欢迎福建王氏宗亲莅澎。接着王大盛会长发言,希望两岸王氏宗亲加强交流、共同追溯与考证王氏先祖迁徙途经,找回王氏宗族的“根”。最后,主会人请金平宗长讲话。金平先介绍上午在台北“立法院”主持会议,通过了一个重要议案,即提高离岛民众的生活补贴。这个议案的通过,包括澎湖在内的离岛民众将享受到更多的福利。话题转到这次审知公金身巡安澎湖上来。他说这是王氏宗亲尊祖敬宗、血脉情谊、福国安民的一次重要活动。审知公率领闽台人民的祖先,从中原来到福建,惠政爱民,为福建的开发和全国的安定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先民从福建迁徙到澎湖,再迁徙到台湾,克服了种种艰辛,毕路蓝缕,披荆斩棘,开发、促进了全台湾的建设。我们礼敬审知公,就是要发扬审知公的精神,为民众谋福福祉。祝愿闽台王氏宗亲加强联系、发展联谊,祝愿巡安会香活动圆满成功!在浓浓亲情的气氛之中,主持人宣布互赠礼品,我们也急忙上前向金平宗长说,我们莆田王氏宗亲向您问好!一边展开书法条幅,一幅是王琛写的“爱鹅求鲤”,一幅是王宝诚书写的“温良恭俭让”。宝诚向金平宗长递上名片,金平含笑说:“哦,这书法是你写的呀,写得好写得好!谢谢谢谢!”他还特意与我们平展条幅,一起合影留念。卷起条幅后,还分别与我们单独合影,说:“莆田的宗亲,欢迎你们!单独来一张!”金平宗长在台湾向以性格随和闻名,要求与他合影的人围在圆圈等候,他总是有求必应,面带微笑,一一满足了大家的要求。福州仓山、长乐王审知研究会请他题词,他也欣然答应,就在主席台边拉过椅子,分别题写、签名。
吉时已到,礼炮轰响,鼓乐齐鸣。主持人请各位主祭陪祭换了汉服,挂了绶带,列队入场。王金平宗长亲任主祭,站在首位。王乾发县长、王大盛会长任荣誉主祭,紧随其后。其他陪祭依次就位。礼仪小姐给金平递上三柱香,开始按传统最为隆重的“三献礼”仪式进行祭祖大典。大家随着主持人高唱的诵词,向王审知金身行三跪九叩大礼。先由王金平颂读祖德颂及祝文,接着礼仪小姐依次递上各种供品,由金平一一供奉。每上一道祭品,主持人都唱词咏赞,大家同声应和,直到供桌摆满。金平代表祭礼人饮下祭酒,礼成。王乾发县长又率县政府一帮人再次叩拜行礼。最后由金平、乾发、大盛共同焚化贡银、金箔、祖德颂文和祝文。隆重的祭祀大典遂告结束。金平接受了福州电视台的采访后即向大家告别。据说他还要马上返台参加下午的会议。整个祭祀共一个半小时。金平宗长毫无倦意,长跪叩拜,行礼如仪。接受采访和合影,平易温和,使在场的人无不感受到其亲民、低调的作风。
王金平主祭、敬献礼品、读《祖德颂》
用过午餐,香团一行纷纷换上行头,披挂执旗,个个摇身一变成了王审知金身的护驾,开始整队。排在队伍前列的是“闽王王审知澎湖巡安”橫牌,接着有鸣锣开道,肃静回避、龙旗香盘、武士宫女、凉伞日月扇、金身大轿等依次排列,开始在西卫社区巡行。每遇王氏人家,大轿即在门前梭巡一番。王氏家人也都摆起香案供果,燃放鞭炮,举香敬祷,叩拜不止,气氛隆重而虔诚。西卫社区巡安毕,队伍继续游行,往马公另二个王姓聚居区前寮、尖山祠堂巡安到境。下午5时许,队伍行至尖山时,王乾发县长下乡返回赶到,一起参加祭拜,行礼氛围显得更是庄重有加。
莆田王氏委员会副会长王金良在澎湖抬闽王銮驾
当晚,会香团一行簇拥着王审知金身,在县政府广场整装出发进行马公主要街道巡安。马公岛上王氏宗亲也尽出武轿陪巡。他们驾着装饰了闪烁五彩灯光的彩车,使游街队伍更显声色。王乾发县长自始至终参加巡行,跟着队伍步行了近两个小时,把马公市主要街道全部游遍。两岸同胞一齐巡示祈福,表达共同心愿:祝愿海峡和平、民众幸福!我们深深感到这是两岸民间特别是王氏宗亲之间深情往来的一件盛事!
恰逢这些天天气极为闷热。马公宗亲用斗车装满冰镇啤酒和各式饮料,随队行进,不断招呼会香团成员取饮解暑。一位守在车旁边马公宗亲硬把两瓶啤酒塞到我们手里,说你们肯定没有喝过这种台产啤酒,清爽解渴,要多尝尝。其实这一天下来队伍到之处,都有民众招呼递送饮料、矿泉水,尤其是一些白发老太太,那股热情劲,让我们十分感动!
翌日,《澎湖日报》头条以《闽台澎宗亲——甲子破冰》为题,热情地报道了巡安活动。文章说,闽、台、澎王氏宗亲相隔了一甲子,总算在两岸关系“化冰、解冻”后,昨天终于马公市西卫里王氏宗祠相聚。福建晋安王审知研究会还特别致赠“八闽人祖”贺匾给西卫王氏宗祠,强调两岸三地王氏宗亲都是血浓于水一家亲,希望尔后能继续加强王氏宗亲的交流。
按照行程安排,9日起我们在澎湖各岛观光。澎湖游览区分马公与南线、北线三路。我们先去南线的桶盘屿。这里有以柱状磐石玄武岩著称的火山地质世界级奇景。岩在桶盘屿南端,高十余丈,非常壮观。岩前的海滩上有个同心圆状的火山口,也是难得一见的奇景。桶般屿再往前,游船把我们送到虎井屿。据说曾有老虎掉进岛上水井而得名。如若岛上真有过老虎,那简直难以想象,沧海桑田,令人感慨;但虎井屿上真真实实的有过日寇遗迹。那是二战中日军在此挖了个隐蔽而牢固的观测所,专门监测过往台湾海峡的船艇。又传说山本五十六曾到此视察,凭添了观测所的神秘感。
虎井往南约十海里,有望安岛。岛上中社村古厝——花宅因曾被选为电影拍摄地而广为台岛民众所知。岛西有天台山,高7300厘米。山顶一巨石上有长约30厘米的脚印形凹坑,俗称仙足迹。又听说对面另一岛上有对称的另一足迹。传说是吕洞宾蹈海来此时踩的脚印。真有意思,台湾与大陆连神话传说都极相同,可见海峡两岸的渊源关系了。
时已过午,大家饥肠辘辘。可在用餐时导游再三嘱咐大家不要吃饱,下午还有好吃的呢。 大家颇觉奇怪,问导游是什么好吃的呀?他却笑而不答。只是招呼大家上船。这次换乘的是一种半潜快艇,船舱下部开有舷窗。船到澎湖外湾,广播通知大家靠近舷窗观水下奇景。原来这片海域盛产珊瑚。快艇放慢速度,让游客尽情欣赏。大家观察那静静生长的珊瑚与倏忽往来的游鱼,不禁产生人鱼共乐之感!导游介绍说,珊瑚是海洋一种生物遗体累积而成,所以,从环保角度来说,是不准采集的。澎湖盛产珊瑚而未经加工者严禁出口,如被海关查到,便处以五万元新台币的罚款。
船再前行,我们来到一处海上养殖场,大型网箱整齐排列,可供钓鱼爱好者垂钓。网箱旁有一只大船,敞亮的船台上排着二三十只台桌。每桌中央设有炭火盆。服务员端来刚从海里采下的牡蛎房。由游客自行将蛎房摆在炭火上。蛎房遇热,析出水分渗入炭火,丝丝有声,蛎房自然张开,烤海蛎便新鲜出炉了。此时用特制小钢铲铲出蛎肉,沾上椒盐等调味品送入口中,那清鲜香甜的滋味充盈口腹,真是美极了!船上还有海蛎饭供游客自由取用。那是稀饭中加入海蛎、鱼虾等一些不知名的海鲜,佐以姜葱调味,实在是绝顶的好吃。难怪导游在午餐时力劝大家不要吃饱,留一些胃口来海上大快朵颐。夕阳西下,大家登上快艇返航。导游忽然指着前方一片说,那就是潘安邦所唱的沙滩了。现在正在开发筑堤,堤成之后,那沙滩就会消失。以后再来澎湖,说不定就难见到歌曲中的这片沙滩了。
海上回来,访问团成员直接来到澎湖酒楼。原来晚上由福州访问团回请澎湖宗亲。席设近30桌。宴会厅上横幅写着“恭迎闽王王审知金身巡安澎湖两岸一家亲餐会”。王乾发县长、金门、台南等县宗亲会长出席。澎湖各王氏祠堂都来了人。宗亲们欢聚一堂,互换名片,称兄道弟,喜不自胜,气氛极为热烈融洽。王乾发县长一见我们就说:“这是宝诚兄,金良兄,是莆田市的。”非常亲热。我们感到十分诧异,想不到前天接风宴会上匆匆一面之后,他还能记得我们的名字!我们急忙举杯致谢。席间宗亲们展开联谊,群情殷殷,高潮迭起,乃至于后来福州、澎湖两地宗亲竞相上台,握手搂肩,齐唱《本是一家人》等深情歌曲。整个宴会自始至终充满浓浓的血脉情谊。临别,王县长握着我们的手说:“欢迎乡亲们来澎湖!旅游中碰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来找我。”
6月10日,清晨一觉醒来,已是六点半了,昨晚真是好睡!饭后立即出发。今天的第一站是跨海大桥。这是澎湖的一处标志性景点。桥全长近2500米,桥梁长975米, 宽13米。如长虹卧波横卧水面,连接沙屿与西屿两岛。既方便交通,也很具观光价值。过桥上了西屿,岛上最著名的景点是二嵌古宅。这是澎湖先民从大陆跨海来此初期营建的闽南风格民居。在居民另建新屋之后,不是把旧居拆迁,而是由县政府与当地民众一起有计划地整修后作为旅游景点开放参观,由是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特别是许多为了怀旧的游客。他们到这里缅怀先民披荆斩棘开发荒岛的艰辛。这些古民宅都不高,但收拾得极为整洁。一尺见方的大红地板砖洗刷鲜亮。屋内处处就地取材,以昔人生活文物、器具及各种艺术品装饰点缀,既供雅玩又可售卖。有一些过去的学堂、猪棚牛舍,经过改造,建成童玩馆,供来参观的儿童体验过去的玩具,甚至激发了大人们的童心。游人恍似回到自己的孩提时代,也津津有味地与孩子们一起制作起小玩具来。我们还看到几家坚守用传统手工艺生产柱香的住民,在表演和售卖他们的特产。
岛上另一处著名景点是通梁古榕,也是游客必到之处。来到这片遮天蔽日绿荫前,乍看之下,会以为是难以计数的榕树林。但经导游介绍,这么多榕树原来都源自于一棵老榕。老榕气根着地,渐渐又繁衍出了枝叶,于是延续生命,形成了近千平方米的大片绿荫。村人又对气根作了精心的修理,在每个分支立地处埋设了水管灌溉,使古榕郁郁葱葱,焕发出无穷生机。村人视之若神,以大红布为老榕主干披红。看着这棵与云南西双版纳独木成林相类的古树,不能不令人慨叹生物那种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
出二嵌古厝,我们直奔大义宫。这是供奉关公的一处大庙,所塑关公形象与大陆并无二致。此庙特色是庙下有一天然大洞,洞中长满各色珊瑚,配上霓虹灯照射,令人恍入龙宫秘境。大义宫右侧,有座“螃蟹博物馆”。馆藏螃蟹多达400种。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真想不到在这偏僻小村里竟有偌大世界!在众人的赞叹声中,我们的旅游车到达了“澎湖水活馆”大门前。这是一处设施先进的二层海洋生物展馆。馆内分海滨区、礁岩区、大洋区、观景台和互动区(含触摸池)、雕塑区等几个单元。前三个区设玻璃水箱,其中悠游着许许多多奇形怪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海洋生物。观景台可眺望海景。互动区可供游客触摸一些活体生物。这个融观赏、知识与实践体验于一身的展馆,给游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忆及几天来到过的这么多展馆,感叹小小的澎湖能建起这么多各具特色与内含的博物馆,并发挥其教化功能,不能不说是很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11日导游安排我们到风洞参观。素有“不到风柜听涛,不能算到过澎湖”之说,说明这又是一处代表性景点。旅游车直达岛屿的终端,往前几步便是深黛色的玄武悬崖。这些柱状火山岩在海浪长年的冲击下,刻划出一条条狭长的蚀沟和蚀洞。当巨浪袭向洞口时,岩洞内爆发出一阵阵奔雷轰响般的涛声,尤有如风箱鼓风般的独特声响,加上大海波涛汹涌、浪花奔腾,真是有色有色,惊心动魄。这天下午船去吉贝岛。这里是海玩佳处,游客可乘快艇踏浪,可乘气球冲天,还有许多嬉游项目。但上了年纪的我们只能是袖手旁观了。
12日是澎湖游程的最后一天。上午主要在马公市区游览几处古迹景点。市区有条中央老街,不知是何许年建成。但老街最北端有一口修于明代初叶(1592年)的“四眼井”(也称“穴井”、“孔井”)。原为一口径约2米的大井,后在井上加了四个圆孔的大石板盖。此井出水量多而甘美,至今仍能为周围居民供水,是马公市最古老的水井,列为国家级古迹。沿着只有五六步宽的老街前行,两旁老屋如旧,店外招牌如旧,脚下石板如旧,颇能令人生思古之幽情。侧身入一小巷,导游指引我们步入施公祠,这是澎湖唯一纪念施琅的祠堂。祠不大,单间一进。施琅浓眉大眼,身着军服端坐台上,接受着不多不少的几柱香火。出祠往右十数米,就是远近闻名的全台最早的妈祖庙——开台天后宫。据载该天后宫建于明万历2年,是台湾一级古迹。宫门高踞,墙壁斑驳,苍峻清雅,保持着古朴风貌。庙内妈祖神像,面目慈祥,俯瞰众生。妈祖是我们莆田的骄傲。每到一处凡有妈祖庙、娘娘庙、天妃宫、天后宫这些奉祀妈祖的宫庙,我都怀着虔诚而自豪的心情入内膜拜。天后宫后殿,珍藏着全台最早的石碑,刻有“沈有容退红毛番麻即等”几个大字,是明万历2年胆略过人的都司沈有容孤身深入敌营,晓以厉害,谕退荷兰入侵者的明证,是台湾抵御外敌的珍贵文物之一。出天后宫右行,可达“澎湖城”。这是澎湖古城六个城门中仅存的一个城门楼。原来澎湖城有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叫“妈宫城”,即由妈祖宫音变而成,也即是马公市的旧名。该城墙建于清光绪30年,为清廷最后一座防御性城池。了解它的历史,更深切地体会到澎湖地理位置所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史载,澎湖自古为军事要冲及重要的移民中继站,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故历来有“台湾海峡之键”的雅称。
至此,在澎湖的行程全部顺利结束。午餐之后,全体访问团成员登上金门的飞机,带着巡安活动圆满成功的喜悦,带着对美丽宝岛澎湖的美好回忆,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马公市。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