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为织染守候一生 台商职业经理人王金锁的故事

2013-01-25 16:36:32来源:中华东南王氏 - 福鼎王氏

打印 字号: T|T

       华夏经纬网   2012-11-22 12:58:41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篇关于石化工业对人类影响的报道,其中说道如果没有石化工业,那么人类将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没有衣服穿。原来对石化工业的印象一直是污染环境之类负面的居多,自从看过那篇报道后,就觉得石化工业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正好这次财富故事要采访的就是济南一家专做化纤面料纺织印染的企业——山东大鲁阁织染工业有限公司。

  走进大鲁阁位于济阳台湾工业园的工厂,让我们觉得耳目一新,与其说是厂区,不如说是一个花园,在厂区的一隅还有一个池塘,鱼儿在里面游来游去,我们到的时候,总经理王金锁正在和客户洽谈业务,在公司肖副总的带领下,我们先参观了大鲁阁织染工业有限公司的产品陈列室,这里展示了这家公司的几乎全部产品,这些产品色彩鲜艳,有衬衫、外套、有正装、运动装、还有羽绒服、冲锋衣等,在与门相对的一面墙上整齐地挂着各种颜色的布匹,看上去五彩斑斓,走进这里仿佛进入了时装大卖场,肖副总拿来一个玻璃罐,里面是粉色的小颗粒,他拿起几粒放在手心里说,这就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化纤颗粒,工厂就是把这种颗粒抽成丝,再织成化纤面料。

  说话间,王金锁先生急急忙忙走了进来,看他忙碌的样子,我们不禁为占用他的时间而有些不好意思,王金锁先生是台湾著名企业三功集团在大陆纺织印染项目的负责人,用行话来讲应该是一位“职业经理人”,但在与他的交谈中,我感觉到,他对纺织的所有细节都相当熟悉,几乎到了无所不知的程度,而且讲起来通俗易懂,让我们这些外行人很容易就理解了。

  如果只是一名管理者的话,怎么会懂得如此之多呢?

  原来王金锁的祖上就是做纺织行业的。1947年,王金锁出生在上海,第二年他随父母迁居台湾,到台湾后父亲仍然操持就业,在台湾开了一家纺织厂,刚学会走路的王金锁经常跟着父亲在车间玩耍,所以,他几乎是伴着机器的运转声长大的。

  这种从小的耳濡目染,使王金锁的一生与纺织行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学后,他选择到技校读书,专门读纺织专业,从经线纬线的排列开始,系统地掌握了纺织技巧。

  如此精通纺织行业的王金锁为什么不继续经营自己的事业,而要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呢?

  这要从王金锁的创业经历说起,毕业以后的王金锁子承父业,帮助父亲经营着家族纺织厂,那时候,正是台湾经济起飞的年代,“几乎干什么都能赚钱”,作为传统行业,纺织企业很快就能见到效益,因此也使得很多人纷纷加入这个行业,纺织厂遍地开花,但好景不长,随着经济发展的停滞,市场需求的下滑,这个行业越来越不景气,“传统行业就是这样,很容易上手,但也最容易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王金锁的纺织厂同样面临巨大的经营问题。

  残酷的现实让王金锁开始思索纺织行业的出路,他认为作为传统行业必须集中优势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进行大投入、大产出,但是作为个人资金薄弱,力量单薄,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下决心结束自己的纺织厂,加入了资金雄厚的三功集团。

  2003年集团在济南投资2800万美元建设山东大鲁阁织染工业有限公司,王金锁被委任为公司总经理,他从自己做老板成为了一名为别人打工的职业经理人,对于身份的变化,王金锁说,无论是自己做还是替别人经营,都是为了把这个行业做好。

  王金锁确实是热爱这个行业的,他的全身心都投入了公司,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吃住在公司里面,早上7点多一点就来上班,一直工作到很晚。在他印象中,从来没有周末休息的概念,也从来没有休过假,用他的话来说是“从星期一工作到星期七”。

  如今的大鲁阁公司在大陆同行业中排名第五,但以成立时间来看发展速度已是很快了。这都得益于王金锁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可是,王金锁倒不这么认为,他说,在公司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团队,他说从公司投产到现在,一直保持着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一方面是山东人淳朴实在,另一方面是他与员工间一直保持着朋友般的关系,他经常和员工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需求,无论大小员工在有婚丧嫁娶等事情的时候,他都鼎力赞助,正是有这样一支稳定的队伍,大鲁阁公司才能应对各种困难的、稳健发展。

  近几年,在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以及中东局势动荡的影响下,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出口订单下滑、国内需求疲软,这些不利因素使得纺织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但大鲁阁公司的利润率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王金锁说除了团队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注重研发。

  在陈列室中,有一种面料很独特,外观看起来像皮革,摸起来柔软富有弹性,仔细看,在面料上印着许多三维立体的花纹:有豹纹、有图案,花样繁多。王金锁告诉我们这是大鲁阁自己研发的新的印染方法,称为“鲁雕织”,是在织好的化纤面料上涂抹一层胶,然后用带有花纹的模具在胶上滚过,形成这种立体感很强的花纹,这种技法开创了在化纤面料上印立体花纹的先河,是公司的专利技术,用这种技术制造出来的面料,既有皮革的质感,又能随心所欲添加时尚元素,适应了市场的需求。

  王金锁说,目前公司有1.3%的资金用在研发上,平均每季度都会推出新产品,他们的面料被许多著名服装品牌使用,销量一直很好。从2005年正式投产到现在,月生产各类面料200多万米,产值突破两亿元。

  现在的王金锁已过花甲之年,但他热情不减,他说,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忙碌的背影,让他知道了做这一行停不下来,必须加倍勤奋,才不会落于人后,这背后的动力就是对纺织行业的热爱,这几乎已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海峡之声记者黄伟华 特约记者梁海涛、张东晓、刘洪杰)

    来源:海峡之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