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大师”王涌泉38年坚守定瓷恢复一线

王涌泉的作品定窑大圆罐。
王涌泉的作品定窑刻花龙纹钵。
他的作品得到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的肯定,并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他整理出了500多种定瓷纹样,并创新了30多种印花陶范;他被保定市评为定瓷传统烧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带出了40多名学生……他,就是38年一直坚守在定瓷恢复一线的“陶艺大师”王涌泉。
“王涌泉的作品结构严谨、图案对称、刀法细腻、朴实大方,刀法在继承中有创新,但又不脱离传统。”2011年4月,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到保定曲阳定窑遗址博物馆考察时,在观看了工艺美术师王涌泉现场创作的定窑刻花龙纹钵后大加赞赏,并欣然为王涌泉题词“陶艺大师”。
定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白瓷胎质洁白细腻,釉色匀净,薄而坚硬,有“薄如纸、声如磬、白如玉”之称。王涌泉就出生于定窑遗址附近的郭家庄村,儿时玩耍中,他对这些留有龙、凤、花、鸟等流畅刻痕的瓷片感到好奇,便对着花纹进行临摹。上高中后,他又跟着美术老师系统学习了美术基础知识。
走进王涌泉的办公室,桌子上整齐地排列着《陶瓷工艺技术》、《陶瓷材料》、《陶瓷工艺学》等十几本工具书。旁边笔筒里,插着单刀、双刀、组线刀、划针等各种刻刀。旁边摆放的各种原料,原料标签上都清楚地记着“紫土2780℃”、“黑灰石1275℃”……
1975年,曲阳县兴建定窑瓷厂,王涌泉凭借过硬绘画功底,以一幅《松树寿带》被招进厂,负责研究定瓷的造型和装饰。“听到被招取的消息后,我高兴地一夜没有睡觉。”说起当时的兴奋劲儿,王涌泉满脸笑容。
由于封建社会口述、心烙的传承方式,关于定瓷的制作技术、工艺配方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研究定瓷得从零开始。为探求定瓷技术真谛,王涌泉曾跟中国著名陶瓷艺术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梅建英学习陶瓷技术,并多次参加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的陶瓷专家交流活动。“当时家里穷,厂里也没有多少钱,只能住在小旅馆或者地下室里,找资料、对着器物临摩图案、模仿。”王涌泉说。
虽然历史上烧制定瓷的原料设备、技法工艺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但保存下来的瓷片堆却为恢复定窑提供了线索。王涌泉捡拾碎瓷片分析研究定瓷的胎、釉配置,对定瓷器物造型、装饰艺术及烧制工艺进行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寻找原料配方、制作工序、装饰手法。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王涌泉整理出了500多种定瓷纹样,并创新了30多种印花陶范。2010年,王涌泉的印花作品云龙印花组合盘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定瓷以装饰见长,刻花奔逸,印花典雅,更有剔花、堆花、贴花等手法。王涌泉在参照定瓷瓷片艺术风格和古代出土刀具的基础上创造了单刀、双刀及组线刀等各种工具,经过30多年实践,王涌泉形成了刀法流畅奔逸,刚劲有力、顿挫有致的的艺术风格。
刻花工艺虽然复杂,但胸有成竹的王涌泉左手扶钵,右手所握着刻刀,钵逆着走向而旋转,刀随钵的弧度而伸展,在顿、挫、捏、按中,转瞬间,一条清晰的龙纹图跃然钵上,粗细、弯转、撇捺、布局疏密、间架结构皆安排妥当。
“剔花是定瓷的一大流派,但是留传下来的完整器物不多,剔花瓷则是少之又少。”王涌泉说,“但研究剔花定瓷,却没有任何资料和实物可以参考。”但当王涌泉听说定窑遗址附近一户人家收藏着一个剔花瓷枕时,他便主动找上门去看,结果人家连大门也没让他进。一次不行就两次。几天后,王涌泉带着自己刚烧制好的瓷碗和几盒香烟,大谈恢复定瓷的好处,终于将瓷枕换了回来。“一连多少天,我都是捧着这个瓷枕看,就是晚上做梦梦到的也是这个剔花瓷。”凭着这种执着和努力,王涌泉研制的灰胎外施化妆土剔花产品被河北民俗博物馆收藏。
2010年,王涌泉被保定市评为定瓷传统烧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目前,王涌泉创作出寿星侧流壶、鸭壶、龙纹盘、文房四宝等30多个品种,并带出40多名学生。(郭英昆)
编辑:王文静 来源:燕赵都市报冀中版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