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招卿八扉王氏祖祠
招卿八扉王氏祖祠位于安溪县西南隅,东临芦田,西接龙涓钱塘,依山傍水,四周崇岗峻岭。主峰双髻山高耸于村北面,盘谷间骏马岗似奔马而朝主峰。祖祠坐落在骏马岗东侧。据族谱记载,它始建于宋初(977年),历代多有修葺,原始构件保留完好。
招卿王氏始祖王直道,原名继达,字伯三(延政之三子),号潜夫。宋初率子筑宅隐居招卿后,辑修王氏家谱和以族招卿昭穆行次;其五世孙王名世编修首册《招卿王氏族谱》,历代续修,是一部开闽王氏南迁生活轨迹和招卿王氏家族繁衍史迹较完整的记录。谱书记载先祖入闽的德政“圣称克勤”、“后嗣勤政”、“威惠八闽”,记载清嘉庆、道光帝敕赐“鄂省著英明,闽都称博士”、“五世同堂”的恩荣。还载有劝诫予孙继承“农圃家风,诗书世泽”、“夙怀每属千年望,寸步休忘万古情”家训。
王审知孙王直道于后晋开运年间(946年)偕妻兄詹敦仁从泉州入安溪,踏寻避居地,辗转于崇信里山川,爱其地形佳妙,“山深幽而肃穆,树参天而珍禽集”;“山水环回,地面远跨三乡,盘谷间有地可耕,尘俗不到”,是隐居、垦拓、生息的好地方。此后敦仁与直道监事小溪场,“勤政恤民,鼓励生产,重视文教,德惠属多”。后周显德二年(955年)经请准置清溪县,敦仁为首任县令,举荐直道继正令,而辞老隐居佛耳山隅多卿乡。
时至宋开宝元年(968年),清溪“邑民分安,民乐耕纺”,“文运渐辟”,王直道挂冠举萧仁宪代任,远离“舟车所通,贸迁化居”的凤城,携眷到多卿,构庐与敦仁为邻。他们樵焚躬耕,吟诗言志,课儿稽古。诗吟“明时方急士,儒术可谋身,报国丹心赤,传家黄卷训”;“窗檠宜自勉,蔬饭莫嫌贫,吾志子应佼,禄劳须及亲。”虽居草茅,仍尊儒重教,为儿孙作表率。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多卿人稠地沃,直道58岁又举家迁徙招卿,带着子孙开山稼穑,傍田结庐,构屋为八扉。因傍骏马山,号其居为“走马攀鞍”之宅。在其居辑录了先祖开闽概略,勉励后代奋发自强。在他的教育下,“子孝孙贤,能文能武;名自莫掩,仁贤君子,接踵如林”。慕名而来求学的有詹、陈、张、林等七家子弟。去世后,裔孙把其居易名“八扉祖祠”,供奉先祖。熙宁年间,以“卓著贤声,士民皆爱戴”呈奏宋帝,请颁庙号。敕赐王家“天子之裔”竖匾与“王氏家庙”的庙额。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修葺,明相国、书法家张瑞图书题“开闽传派”、“威惠疆境”、“八闽第一”、“文武世家”、“五邑无双五块匾额及对联。
招卿王氏家庙坐西朝东,祠堂为长方形木质结构,四周翅廊,祠埕广阔。谱书载: “左有飞泉瀑流注入宅前方池,其四周茂林修竹,曲径通幽。”是读书习武的清静地方。祠堂古朴大方,大厅正面是神主龛,敬奉开闽三王谱系,供奉招卿始祖王直道至十二世孙的神位。大厅里悬挂三对镏金板刻柱联与20个镏金牌匾。敕封的“天子之裔”、“王氏家庙”匾悬挂于大门前正上方。祠埕两侧分列着16副双斗旗杆碣,一对自重320斤的练武石,都是反映招卿王氏家族代有文武名贤和荣耀的重要文物。
招卿“王氏家庙”遗留史迹,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他姓祠堂风格迥异的建筑有四处:(1)埕连祠堂的石阶是双数,而一般祠堂民居的外埕石阶恰恰都是单数;(2)大门两侧置有一对石碣,其形非石兽。碣侧阴刻螺旋形纹,耐人寻思;(3)_大门门槛高出地面42厘米,他姓历来认为“王家门槛非常高”;(4)祠堂屋顶有双根中脊梁,而一般的祠堂民居只用单根中梁。
招卿王氏家族已繁衍40余代,分衍在安邑20个乡村,入台、出洋,遍布海内外。
历代名贤辈出,新中国成立后,留居安邑的招卿裔孙,其中不乏教授、工程师、医师、企业精英、党政领导。旅居境外的有著名实业家王永庆、王金祥、王金钟等。如今,招卿村四周层峦叠翠,茶果满山,采茶歌、泉水声、琅琅读书声交响在骏马岗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