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王张三姓人口已三亿
同姓未必同宗 五百年前非一家 异姓却有渊源 六桂联芳有佳话———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通鉴·外纪》)
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是标志家族系统的母系血缘符号。其名称来源于原始家族。氏族或部落联盟的代号(一说图腾)。中国姓氏文化历经了四五千年动荡和变迁,却始终不停地延续和发展着。专家最新研究发现,中国人古今姓氏已超过2.2万个。
在中国,陌生人初次见面,最先问的往往就是姓氏。而遇到姓氏相同或者相近时,往往要客套一句:咱五百年前是一家。不过,抛开五百年这个时间概念不说,单从姓氏角度讲,同姓之人其实未必是一家,而不同姓的人追溯起姓氏源头,反而可能是同宗。
三大姓人过两亿却由多支合并而来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完成了一项对中国姓氏的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2.996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然而,分别追溯这三个大姓的源头却发现,旁支甚多。
第一大姓
李罪臣逃难、异族改姓功臣受赐都姓李
据调查,李姓是中国的第一大姓,有统计说人口超一亿。李姓来源甚广,有数百之多,主要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之职,其子孙以官为氏,称理氏。商纣时,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从此不敢称理,便改姓李。
2.出自别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姓。唐朝开国元勋诸将有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舍利、董、罗、朱邪等16姓,因立功从唐国姓,赐姓李。之后的唐太宗、唐高祖、唐肃宗直至唐昭宗一直兴赐姓之风,使得李姓更加人丁兴旺。名人传说酒醉捉月采石矶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据说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习剑术,结交侠士、隐者。民间传说在李白临终时,着宫锦袍,喝醉后夜游长江采石矶,傲然自得,旁若无人,最后入水中捞月而死。
第二大姓王
赐姓数不胜数远祖多曾称王
王姓的来源十分复杂,向来被认为是中国姓氏中来源最多的一个,赐姓、改姓之多难以计数。单是主干,就有子姓、姬姓、妫姓三大源头。
1.子姓之王传说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赐姓子。契传至汤时,灭夏建商。纣王无道,比干被杀。不久,商朝被周武王灭掉。周武王把比干墓的所在地朝歌(河南卫辉北),赐给了比干的后裔。从此,比干的后裔世代相传居住在这里,因为是王室的后裔,遂以王为氏。
2.妫姓之王传说舜娶尧的两个女儿为妻,居住在妫(guī)水之滨,以妫为姓。其后裔妫安,被项羽封为济北王。项羽被刘邦打败,妫氏后裔为纪念先祖以王为姓,号曰元城王氏。
3.(1)姬姓之王相传,黄帝又以姬为姓。黄帝后裔弃,也称后稷,是周朝始祖。王子成父之后,王子成父,讳姬森,周襄王九年戊寅生,即生于公元前643年,齐昭公十七年(前616)秋,北狄鄋瞒国(胞族兄弟四人:侨如、简如、荣如、焚如)率众侵宋,被宋败于长丘;入鲁,十月叔孙得臣败狄于咸,杀之狄首侨如,侵齐,城父败之于周首(属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临阵斩狄首荣如,埋其首级于北门外;并驱狄人至经卫,复被卫人败杀(简如),并驱迫迁河南、山西一带(入晋,焚如),鄋瞒由是遂亡(注:至宣公十五年(前594)晋灭潞氏,获侨如之弟焚如)。王子成父因有功拜齐莱为大夫,遂定居齐国都城临淄,《春秋》载:宣公三年(前606年)“赤狄侵齐””和宣公四年“赤狄侵齐”, 成父驱灭之;《左传》宣公六年(前603年),赤狄犯境,周王告急,求救于齐,齐派成父驱赤狄出境,并被周定王(前606年—前586年在位)赐姓王氏,成为琅琊王氏开族始祖,始别姬为“王”,王姓自成父始。事载三国魏《王基碑》及唐韩愈《王仲舒神道碑》,并见《春秋》、《左传?文公十一年》。葬齐都临淄,娶齐姬姜氏。其后人由山东迁居洛阳后分琅琊、太原。
(2)姬姓之王相传,黄帝又以姬为姓。黄帝后裔弃,也称后稷,是周朝始祖。周灵王生太子晋,晋体恤民情,直言敢谏,触怒了灵王,被贬为庶人。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其为王家,其后裔则以王为姓。
名人传说
卧冰求鲤有孝子
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有一天继母病了,想吃活鲤鱼,他便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后传为二十四孝或三十六孝里面的卧冰求鲤。
第三大姓张
黄帝子孙制弓矢云南酋长得姓张
张姓自汉代开始逐渐增多,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行有关,当时盛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究其来源,主要有三:
1.出自黄帝的后人挥。据《元和姓纂》中记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张星,因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姬姓的后代。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云南的酋长曾被诸葛亮赐姓张。
名人传说
张良进履得兵法
张良,秦末汉初军事谋略家。传说,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漫步,一老人故意把鞋摔下桥底。张良拾鞋后,给老人穿上。老人大笑,与张良约好5日后凌晨相见。二次会面,因张良迟到而散。第三次张良夜半赴约,先老人一步,老人授给张良《太公兵法》。
异族同宗原来是一家
有些人虽然现在不是同姓,但追踪溯源,反而有可能是同宗。由于历史原因,古人被改姓、赐姓,乃至分姓都客观存在。对于分姓一说,古来一直有诸多争议。不少人都认为这是对祖宗姓氏的不敬,但分姓之人大都是为了避祸,不得已而为之。
六桂联芳翁分六姓
据传,翁氏祖墓遗诗中有这样的话:落地三朝语不通,出枝是姓“公”与“翁”。诸子传流分六姓,兄南地北各东西。诗中讲述的是1000多年前发生在福建泉州莆田地区翁氏分姓的故事。五代后晋太祖天福年间,闽国被吴越南唐瓜分,时居莆田的候补官员翁乾度为躲避战乱,隐居乡野,并将自己的六个儿子分别改姓为洪、江、翁、方、龚、汪。到赵匡胤建立宋国后,社会得以逐渐安定。北宋初年,翁乾度的六个儿子先后得中进士。当年六兄弟显赫一时,名扬朝野,被誉为“六桂联芳”。复姓分开冯同不婚
有一说,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而受宫刑,他的两个儿子司马临与司马观为避免被株连,就改名换姓,隐居乡里。兄弟俩各取“司马”中的一个字,哥哥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二人虽姓氏不同,但仍保手足之情。后来民间有言,“冯同不分,冯同不婚”。就是说冯同是一家子不能通婚。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