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之美》——《笔阵图》
摘编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汉字书法之美》
卫夫人虽然没有重要作品传世,可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她教出了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书法家——王羲之。
卫夫人留下的《笔阵图》,收录在许多读书法的书里,也有人认为是伪托王羲之的名字撰写的。对我来说,《笔阵图》流传的真正意义是,可以借此了解卫夫人当年是怎么教导王羲之进入书法领域的。
点——高峰坠石
点,在文字书法结构里是最重要的基础。
她要这个学习书法的小孩(王羲之)去感觉一下,感觉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
石头是一个物体,视觉上有形体,用手去掂的时候有重量。形体跟重量不同,用眼睛看它是视觉感受到的形状,用手去掂时则是触觉。
石头拿在手上,可以枰它的重量,感受它的质感。在石头坠落的时候,它会有速度, 速度本身在“坠落”过程中又有物理学上的加速度;打击到地上,会有与地面碰撞的力量——这些都是一个小孩子吸收到的极为丰富的感觉。“感觉”的丰富,正是“审美”的开始。
横——千里阵云
“一”是文字,也可以就是这么一根线条。
“千里阵云,,这四个字不容易懂,总觉得写“一”应该只去看地平线或者水平线。其实“千里阵云”是指地平线上云的排列。云低低的在地平线上布置、排列、滚动、就叫“千里阵云”。有辽阔的感觉,就像两边横向延展的感觉。
云排开阵势时有一种很缓慢的运动,很像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慢慢晕染渗透开来。因此,“千里阵云”是毛笔、水墨,与吸水性强的纸绢的关系。用硬笔很难体会“千里阵云”。
竖——万岁枯藤
老藤拉不断,有很顽强、很坚韧的力量,这个记忆变成写书法的领悟。“竖’’这个线条,要写到拉不断,写到强韧,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展起来的张力。
“万岁枯藤’’不再只是自然界的植物,“万岁枯藤”成为汉字书法里一根比喻顽强生命的线条。“万岁枯藤”是向一切看来枯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的致敬。
王羲之还在幼年,但是卫夫人通过“万树枯藤”,使他在漫长的生命路途上有了强韧力量的体会,也才有书法上的进境。
撇——陆断犀象
“陆断犀象”讲的是汉字结构里向左去的一“撇”,例如匕首的“匕”最后一笔,从右到左斜向切入。这一“撇”是逆笔,毛笔笔锋逆势而行,要像切断的犀牛的尖角。要像截断的大象的弯曲象牙,有锐利而又坚硬的质感。
“陆断犀象”这一课,是从动物身上理解书法中的“撇”这一根线条,如同“万岁枯藤”是从植物现象中学习“竖”这根线条一样。《笔阵图》是将书法的学习通向自然万物的。
弋——百钧弩发
卫夫人在教王羲之练习写“弋”或“戈”这一类字的时候,提醒年幼的孩子,笔画里有一股巨大的弹性,就像力量非常大(百钧)的****,要把一支箭射出去。
卫夫人强调的不是****或弓箭的形状,而是****拉开后绷紧张力下巨大的弹性,因此,“发”这个字变成重点——一根线条要充满弹性的力道,可以“发射”。
“射箭”使用****,拉动一张弓,我们的臂膀与弓弦之间会有张力,力道的强弱也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卫夫人正是要王羲之体会箭射发出去那一刻弹性的力量,把这种感觉
用到书写“弋”这根线条上。
这是彻底而完全的“美学教育”,不是在教技巧,不是在教写字,而是通过写字,回归到自己的感觉去体悟生命。
力——劲弩筋节
“劲弩筋节”讲的是汉字写“力”这个字的转折。从水平转向垂直,把水平的力量过渡到垂直书写,如何让两个不同方向、不同力度的线条之间,找到最好的“筋节”。
就像人的关节,因为要承担巨大的力量,筋骨错综复杂。我们的手肘、手腕、膝盖、脚踝,都是如此。
观察一张好的****,木制或铁制的弓体两端,连接动物筋皮制成的弓弦。弦与弓之间,为了防止松脱,用胶用线缠绕固定,完全像人的关节,非常壮大有力。弦一拉开,紧绷的力量使人觉得“有劲”,“劲道”十足。
辶——崩浪雷奔
用毛笔写这一根线条时,会有不断拖出、拉长的感觉,就像宋朝黄山谷(黄庭坚)的书法——“一波三折”。好像那条线一直拖、一直拖,力量里涌现出力量,力量再带出力量。
“崩浪”是河或海的波浪,一层一层,往前或往上涌动,层出不穷。
我们听到夏天的雷,像是从很远的地方滚来,由很小的声音慢慢变大声,一波一波,有连续不断的力量,这就叫做“雷奔”,是我们写“远”写“近”最后的一笔。长长地拖出去,连绵不绝,是海浪崩涌,是雷声喧哗。
“崩浪雷奔”——这四个字,是海浪与雷声的记忆,不单只是眼睛在看海浪,卫夫人似乎是要王羲之自己变成浪,感觉身体的滚动汹涌。“雷奔”也是如此。在巨大的宇宙空间里,有声音不断传来,好像有很大的郁闷。就像夏天的雷,从很大的压抑与郁闷里,突然爆发出呐喊,低沉却不暴烈,声音层层堆叠而来。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