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藏学诗情(足音)

2012年11月22日03:38 王尧(速写)
罗雪村绘
不久前,王尧先生的众多弟子和再传弟子齐聚一堂,以隆重而温馨的方式,庆贺他从事藏学事业60周年;同时,恰逢他的藏学文集全套出版面世。弟子们奉上洁白的哈达和美好的献辞,表达对耄耋之年的师尊成就和风范的尊重。可以说,这是当代中国藏学值得纪念的一刻。
置身庄岳 遍知雪域
王尧早年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中文系,1951年进入中央民族学院研习藏语和藏文,自此投身于藏学研究和西藏文教事业。他的导师于道泉是中国现代藏学的开山祖师。他念兹在兹的学术持守,正是于道泉所倡导的“置身庄岳,事半功倍”的治学思想,此说喻指环境对于语言学习不容低估的影响。当年在北平时,于道泉为了跟喇嘛学习藏文,在雍和宫一住就是几年;后来负笈巴黎,他为了迅速通晓法文,竟移居不见华人踪迹的地区。
谈及于先生的教诲,王尧曾经这样追怀:“这就是我后来(20世纪50年代)进入贡噶雪山的贡噶寺师从贡噶活佛的原因,也是我曾经着意搜集、翻译藏族民间歌谣、民间故事和民间戏剧的根本原因。”正是在贡噶山求学期间,他将西藏最负盛名的训世哲理诗集《萨迦格言》译为汉文,随即在《人民日报》连载了近两个月。
在藏族同胞中间长期生活,培养汉藏民族的亲密感情,这便是王尧素所秉奉的“学行相应”的理念。他曾经十余次深入藏区,遍访山川胜迹、古刹庙堂、农牧宅帐,在苦乐中获得有关西藏的渊博知识。这使他的藏语毫无生涩的书卷气,著述却具足地道的真精神。他的名著《吐蕃金石录》正是酝酿于碑版摩挲与行囊纸笔之间。同时,他与西藏各界民众结下了水乳交融般的情谊,并曾多次为十世班禅大师、阿沛·阿旺晋美等僧俗上层担任翻译。藏族友人亲切地在他的藏名“旺杰”之前冠以“通司”(译者)二字,以此表达对他诚挚的赞许和尊敬。
骋怀纵笔 通摄汉藏
王尧是极具诗人情思和文学天赋的人,他的作品大都立意广远深湛、落笔缤纷有致。他将自己平生主要藏学论著的结集,视作“回馈社会,仰报师友”的一份文化使命。五卷本的《王尧藏学文集》,无疑是当代中国颇具宏伟气魄和精神气度的藏学著作之一。其中所涉论题,常将汉学与藏学两大领域自然铸为一炉,且每每切中问题的究竟。
敦煌藏文文献的释读和研究,曾被共许为最能检验藏学家学术水准的一个领域。上世纪80年代,国内藏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之一,便是以王尧为代表的学者对敦煌藏文写本的译释。他在磨难中以心血译注的《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连同其他那些在没有现成古藏文辞书可依的条件下完成的译品,至今仍以平妥圆融、风雅宜人而享誉士林。汉藏民族文化的双向交流,乃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王尧以其博学深观,考出南宋末代皇帝入元以后,流寓西藏萨迦寺为僧、成为娴通藏文的译师,后又蒙冤罹难、遗恨千古的传奇史事。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更是孜孜以进、勇于变法,毅然将主要精力转向对于汉藏文化交流的探究,治学境界更臻开阔宏大。譬如,他对藏译汉籍名著和故事,以及藏文化中五行和八卦思想的考察,概皆展现出举重若轻的大家手笔。
得天独厚的藏地阅历和藏文修养,使王尧的撰著更多一层游刃有余的怡然之风。他热诚推许西藏政治和文化史上的伟人萨迦班智达,乃至将其积极入世的自觉时代意识与孔子的社会思想比况映鉴;他极力推崇太虚大师创立汉藏教理院,“沟通汉藏文化,联络汉藏感情”的功绩。近年来,他还发愿为贡噶上师、东噶活佛编订年谱。时至今日,与这两位大德皆有深交的一代学者几尽凋零,恐怕也惟有他能堪此重任了。就在去年,他又于旅欧途中撰成长文《我所结识的喇嘛》,追怀与多位藏族学者“血浓于水”的情缘。在他看来,这批藏族友人的学行理当列入中国现代藏学史的谱系。
究极学理 滋育英华
王尧的藏学生涯,始于对西藏语文和藏传佛教的研习。他尤其称道西藏的经学教育传统,认为现代教育理当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在他看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乃是人生最大的快事。关于青年藏学人才的培养,他曾这样劝导已为人师、前来就教的座下门徒:“教学生就好比编草鞋,编着编着就像样儿了!”正是在他的亲炙和提点下,不少晚学后辈毅然消除了事业选择的疑虑,坚定了投身藏学研究和西藏文教事业的志愿。
王门锻造出了一支汉藏兼通、学风鲜明的藏学劲旅,其中不少学者已是当今西藏历史、佛教、艺术等领域的翘楚或掌门。王尧曾经就此颇为自得地说,他欣喜地发现了北京城中的一个有趣现象:在西三环北段及其延长线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所高校,均有藏学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中心,蔚然形成一条南北贯行的“藏学轴线”。
一个学者浪漫壮阔的诗意藏学人生,一个甲子历久弥新的无悔事业追求。王尧以其身教和言教,恩育了不少卓荦拔萃的嫡传弟子和精进有为的编外门徒。2008年在他八秩华诞之际,作家马丽华曾作文一篇,将其比作中国藏学的“航空母舰”,将其门下桃李比作激扬盛放的“无限花序”。或可一如《萨迦格言》中的比喻:“住在须弥山上的鸟儿,都披上了金色的外衣。”为师者有如峰峦,从游者恰似雏鸟。假若没有王尧这副根基深广、重巍如山的“巨人之肩”,当代中国藏学的振羽翱飞、鹏程云霄恐会缺失太多的力量和光彩。
(来源:人民日报)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姓宗祠对联门楣题辞
- · 吟族谱诗
- · 王氏宗祠通用對聯
- · 宁溪王氏诗词歌赋
- · 闽南王氏宗祠联之一
- · 福鼎召开赤溪楹联楼群全国征联大赛颁奖大会
- · 夏日诗词: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 · 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
- · 王士进录安徽王懿修诗抄
- · 户县王氏先辈诗词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