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国熙:古稀老翁丹青妙手

2013-01-24 14:44:00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王国熙,广东省美术协会会员,揭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揭阳市委员会盟员,揭阳市画院荣誉画师,揭阳市中国画院画师,揭阳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揭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岭东书画院名誉理事,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汕头市老干部书画研究会研究员。

  现年76岁的王国熙最近成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的会员,并且出版了画册《王国熙作品集》,在本市书画界颇为震动。

  成长路上:教艺并重 刻苦攀登王国熙,1933年出生于揭阳榕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与父亲均是书画爱好者,祖父画得一手好兰,而其父亲却写得一手好字,出生在这样家庭的王国熙深受感染,自小酷爱书画艺术。

  1946年,小学毕业刚满14岁的王国熙随父亲拜潮汕著名海派画家林逸先生为师。入门时,林逸先生要求非常严格,他让王国熙长期练习白描,并不断练习没骨法和双勾法,加强写生课,从而提高了王国熙对大自然了解和物象认识及造型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国画传统基础。

  自1952年开始,王国熙常常利用寒假时间与一些外出习画归来的学生学习西画,他们总会聚在一起画画、讨论。王国熙便常利用闲暇时间“观摩”他们作画,也常与他们探讨西画理论,与画友们结下了深厚情谊。而今在我市画界,很多人都知道王国熙会中国画,却不知道他还会画西画。这段有趣的青少年经历使王国熙在不断地自学、“观摩”、探讨中汲取了许多西画的理论和技法。

  1959年,时任红学小学(红旗小学前身)教导主任的王国熙与刘特正先生合绘大幅墙头宣传画。他们采用“单线平涂”的方式,仅利用乌烟、水泥红、水泥黄、白粉、胶水,就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墙头宣传画作品。此期间“单线平涂”的画法和之前对西画的研究,使得王国熙更加夯实了国画基础。自此,王国熙先生便与缪斯女神结下了不解之缘,踏上了绘画艺术之路。

  王国熙同时也是一位勤恳耕耘的园丁,他不仅教授美术,也担任学科教学和少先队及共青团的工作,参加县内的宣传活动。1984年前后,他负责揭阳文联主办的“揭阳艺术讲习所”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同时揭阳县总工会主办“工人业余美术培训班”,他主讲色彩学。

  艺术路上:妙用“丹青”,再塑先贤从《王国熙作品集》中可以看出,王国熙的人物、山水、花鸟,无不涉笔成趣,而其历史人物画,堪称一绝。他极富个性的绘画语言,鲜明独到的艺术风格,深厚博大的文化涵养,在其历史人物画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国熙笔下的孔子、老子、司马迁、屈原、陶渊明、李白、达摩、曹雪芹、李大钊等历史人物,神形兼备,各显风采。每一幅人物画,从面部表情到内心世界,他都反复雕琢刻画。孔子的中庸正大、老子的高深睿智、李白的洒脱不羁、怀素的狂放自得、达摩的虚幻无我,无不昭示了王国熙对中国辉煌历史的深厚学养和对历史贤杰名士的崇敬之情。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周国屏如此评价王国熙的画作:读其画,如读史,窥远古,聆古训,益心境。

  王国熙在历史人物画上有如此造诣是经过他30多年的潜心研究,努力耕耘获得的。在王国熙的“丹青台”上,放着一本《古代人物资料摘要及长题内容整理(手记)》,这是他30多年来读史、读先贤、读儒道佛、读百家经史子集后披沙拣金整理记下的札记,是创作的源泉。翻开《手记》,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伟大的文艺巨匠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辉,照耀着悠长的历史,其不朽著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艺瑰宝,而且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我以丹青再现他们伟大形象,让我们的子孙永远缅怀。”几十年来,王国熙搜集民间留下的单线绣像、相关题材的邮票,多方面积累素材,博览群书,勤作笔记,已成了习惯。

  王国熙这种“师古不泥”的精神同样表现在其山水画和花鸟画上。曾经,著名画家王兰若对王国熙的画作《春华秋实》给予很高评价:此画既有西画基础,有具写实功力,南瓜蔓藤非常漂亮,非有扎实书法基础不能画出如此遒劲流畅笔法。王国熙老师在山水和花鸟的创作过程中,坚持外师造化、长期观察生活、写生生活的创作道路。在他眼中,大自然元气淋漓,是生命所在,他在自然万物中,走出了一条“眼观,心悟,心目自成”的创作之路。

  人生路上:与时俱进,孜孜以求年届古稀的王国熙先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为人所称道。

  王国熙在生活上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他平常喜欢看书、写字、作画,有时参加一些采风活动,回来后便写一两首诗。他的诗歌写作不拘一格,五言、七律、白话诗,样样精通。

  王国熙在艺术创作上与时俱进,对传统书画技法和新时代艺术思潮兼收并蓄,去粗存精。他的创作观念不断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其画作也体现出了新时代的审美价值。早在红小任教时,他就非常重视齐白石先生所说的“学我者生,俏我者死”的创新理念,认为齐白石大师要后学者以继承国画的传统笔墨为主,使笔墨效果有所领悟,有所理解,而不是依样画瓢地一笔一笔临摹下来,变成了“复印机”。因为对艺术创新的不断追求,使得他在几十年的艺术道路上,师古不泥,博取众长,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和读书心得,撰写了《神化于物,因心而得》、《金秋岁月话丹青》等40多篇艺术论文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

  古稀老翁,丹青妙手。王国熙以其高尚人品,渊博学问,深厚才情,创新思想书写历史,记录生活,成就艺术。

  (编辑:李泽娜)揭阳新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