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涛:用热血和大爱弘扬雷锋精神

2012年10月24日09:47大河网 2012年5月7日,中央文明委、中国文明网组织的2012年5月份“中国好人榜” 开始投票,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教师王雪涛跻身“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行列,接受社会各界的评议和投票。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普通高中教师,为何能被中央文明委、中国文明网推介为“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原来,是王雪涛那种大爱无言、心“髓”相连、助人为乐、博爱奉献的新时期雷锋精神,深深感动了社会各界。
王雪涛,男,1977年11月生,汉族,河南太康人,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第四届周口市十大优秀青年,第二届周口市道德模范,周口市青联委员,郸城县政协委员,全国第632位、全省第52位、周口市教育系统第1位、郸城县第1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2009中国世界邮展志愿者,全国第七届农运会志愿者,河南省第474位签署捐献眼角膜志愿书的志愿者。
王雪涛自参加工作以来,11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他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工作勤奋,废寝忘食,对学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和同事、学生打成一片,受到领导的肯定、同事们的好评和学生的爱戴。
2006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雪涛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周口市红十字会征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报道后,于当年5月22日献血时抽取了血样,参加了资料库HLA初检。最终检测合格,正式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的一名志愿者。
或许世间真的有一种爱叫缘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3个月后的2006年9月,河南省红十字会就通知王雪涛和一名白血病患者低分辨率配型成功。得知患者是福建省福州市一名正上小学的11岁小女孩吴钺,王雪涛的心情很沉重,11岁,花一样的年龄,却受到白血病魔的折磨。王雪涛当即答应捐献,并顺利通过高分辨率检测。体检时已是2006年12月份,正值数九隆冬,滴水成冰,王雪涛冒着大雪,奔波于郸城和周口的几家医院之间,进行捐献前的各项体检。由于前期准备充分,体检结果全部合格。
根据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安排,王雪涛定于3个月后的2007年3月中旬捐献造血干细胞。3个月,还要再等3个月,王雪涛觉得时间是那么漫长,小吴钺还要经受病魔3个月的摧残,他多么希望能马上能捐献造血干细胞,要知道现在是在和时间赛跑、和死神争夺生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
2007年3月18日,注射动员剂的第二天,由于药物反应强烈,王雪涛头痛难忍,而且腰椎疼痛麻木。但此时小女孩为了移植已进行多次大剂量化疗,身体的免疫力几乎为零,如果功亏一匮,她生的希望将十分渺茫。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王雪涛还是强忍头痛坚持了下来。
3月20日下午,经过4天的药物动员剂注射,王雪涛平静地躺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由于血液循环量要达到上万毫升,针头特别粗大,护士扎针时,一阵钻心的疼痛让王雪涛皱紧眉头,咬紧牙关,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两岁的儿子在床边带着哭腔喊着“爸爸!爸爸!”也许他还不知道爸爸正履行着挽救生命的神圣使命。为了保证一次采集成功,王雪涛建议护士把血液循环量增加2500毫升即循环12500毫升,相当于成年人全部血液的2.5倍。经过3个多小时的采集,55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流到了血袋里。手臂上的针头被拔下后,他浑身已被汗湿透了。当他疲惫地走出采集室的门时,一位在血液病区陪护患者的白发苍苍的老大娘一边擦眼泪一边拉着他的手说:“孩子,你是好样的!谢谢你!”
第二天,承载着挽救吴钺生命希望的“生命火种”被空运到福州市。河南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文梅英打电话告诉王雪涛,吴钺的全家都十分感激,孩子的爷爷、奶奶流着泪说他对孩子有再生之恩。听到这句话,他感到非常欣慰,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转眼一晃5年过去了,如今,移植了王雪涛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的小女孩吴钺已经康复痊愈,又背着书包重返校园读书了,当年六年级的吴钺现在正读初三,但连接豫闽两地的“生命火种”演绎的人间大爱还在上演。吴钺的父亲吴明骏说,他已把王雪涛看作一家人,将让女儿永远铭记他的救命之恩。王雪涛也非常牵挂千里之外的吴钺,把她视作自己的女儿,2009年春节前,寒流来袭,吴钺患上了感冒,让他很是担心和牵挂,得知吴钺一边输液一边坚持上课,他深为吴钺的坚强所感动。
2011年7月,经过河南省红十字会批准和长久的等待,已经完全康复的吴钺一家三口从福建千里迢迢来到河南,看望给她第二次生命的王雪涛。那一刻,双方眼含热泪热烈地拥抱,久久不愿松开。那一刻,也是王雪涛最幸福的时刻,看到个子比自己还高的吴钺,王雪涛激动不已,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事。这也是河南省第一例志愿者和患者双方见面,经新闻媒体报道后,一时间,在中原大地传为佳话,大大带动和促进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
王雪涛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了解到河南省红十字会人员少,主动提出帮助管理河南省红十字会网站。几年来,在河南省红十字会网站上回复访客留言近千条,为外界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提供了服务平台。2009年9月,接受河南省红十字会的指派,王雪涛作为义工前往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护送志愿者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圆满完成了任务,挽救了白血病人的生命。他利用在郑州出差的机会,多次自费看望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给他们送去鼓励和祝福,帮助他们打消顾虑,顺利捐献。
据报道,我国有数百万白血病患者苦苦等待骨髓移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4万例的速度增加,但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才刚刚突破100万。而与此同时,配型成功的志愿者反悔拒捐的消息却屡屡见诸报端,把患者推入绝境。王雪涛很痛心,便积极投身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工作中去,发挥自己写作、电脑专长做起了河南省红十字会、周口市红十字的宣传义工,建立了周口市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联谊QQ群,不定期组织周口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聚会,并协助周口市红十字会做初配成功志愿的再动员工作。他以亲身经历和体会反复向周口市3名初配成功的志愿者讲解、答疑,解除了他们的顾虑,从而顺利进行高分辨率检测,其中两人最终成功捐献,周口市成功捐献的志愿者也达到7位。
王雪涛是全国第632位、全省第52位、周口市第3位、郸城县第1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他立志做一名纯粹彻底的志愿者, 2007年9月,他申请身后捐献眼角膜,为盲人送去光明,成为河南省第474位签署捐献眼角膜志愿书的志愿者。
如今,把志愿服务当成生活一部分的王雪涛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工作。2009年4月,他经过层层选拔,顺利成为2009中国世界邮展志愿者,他以热情的服务、流利的英语赢得了两位土耳其外宾的交口称赞,展现了中国志愿者的良好形象。在世界邮展上,2005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王顺友赠他一句话:“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王雪涛认为,为人民服务就是奉献,就是付出。2012年2月,通过报名、笔试和面试,王雪涛又顺利成为全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志愿者,即将于2012年9月服务全国农运会。
王雪涛除积极为地震灾区、云南干旱灾区、学校爱心基金会捐款、缴纳特殊党费外,还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帮扶贫困学生,多方筹资赴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赴孤儿院看望孤儿,为他们送去猪肉、衣物、文具,和他们一起包饺子,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2009年,当他得本校一名女生因为父亲去世,失去经济来源而辍学外出打工后,主动联系她,给她讲人生道理,鼓励她重返校园。又积极向学校领导汇报,免除了她的学杂费,自己还每月资助她生活费,经常和她谈心。这名女生的人生道路也因此发生了改变,经过刻苦攻读,她于2011年9月顺利考入大学。她给王雪涛写信说:“王老师,谢谢您!是您在我人生的岔路口扶了我一把,让我走过荆棘和坎坷,迎来自己人生的春天!”
大爱无言,心“髓”相连。王雪涛的这种“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感动了无数人,雷锋精神在王雪涛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的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深受大家的好评。
2008年12月,在彭佩云、徐光春出席的中国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他被授予中国红十字“会员之星”荣誉称号,成为周口市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志愿者。2009年3月,在周口市首届慈善大会上,王雪涛由于突出的社会贡献荣获“周口慈善奖”。5月,在周口市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王雪涛被授予第四届“周口市十大优秀青年”称号。9月,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授予“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奖章。2010年2月,他被评为“第二届周口市道德模范”;2010年5月,王雪涛作为周口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周口市道德模范报告团成员在全市宣讲,引起了强烈反响。
作为郸城县捐献骨髓第1人、周口市教育系统捐献骨髓第1人,为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向身边的同事和学生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2009年5月,王雪涛决定申请成立郸城一高红十字会,以便让更多的人投身到红十字事业中来。市、县两级红十字会领导被他的精神所打动,顺利批复了他的申请。自郸城一高红十字会发展会员以来,师生参与热情高涨,踊跃报名参加,目前已发展会员2200多人,就像种下了2200多颗“人道、博爱、奉献”的种子,这些种子必将会开出美好、善良、奉献的花朵,让人间变得更加美丽。在他的带领下,这些青少年会员积极投身献血宣传、急救培训等红十字工作中来,全校师生被他们感染了,也纷纷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有一部分师生光荣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如今,王雪涛仍坚持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志愿服务,他乐此不疲,奉献着并快乐着。就像他常说的一句话:“生命的长短用时间衡量,生命的价值用奉献衡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愧是这个时代的雷锋精神传人,“三平”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