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十八大代表贵医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迪芬

2013-01-24 14:44:27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她是死神的对手    2012-10-25 07:30  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危重症病人,如果不转到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那么死亡率高达90%;而住进IUC的病人,存活率可以达到90%。贵医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麻醉学教研室副主任王迪芬说,他们科室的工作,主要就是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从死神手里抢回了80%生命

  王迪芬是贵医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麻醉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师(二级)、硕士生导师、省管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她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一直工作在医疗教学第一线。


  “重症医学学科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硕士生导师”……这些都是王迪芬给外界留下的标签,而她自己则认为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做了一个医生和老师该做的事情”。除了医生,她还是贵阳医学院的教师。

  1979年,王迪芬毕业于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刚毕业时,她甚至是一个见了血就会晕倒的人,如今从事医学工作32年的她,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尤其自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成立10多年来,她从死神手里抢回至少80%全院各临床科室的危重病人,重新点燃了上千个家庭的希望。

  作为贵医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迪芬笑称自己是科室最老的人。经过十几年的重症医学工作,王迪芬早已把外人眼里的“死亡区”当成自己的家,不仅是科里年长的大姐,还是病人的好友。

  不少从鬼门关逃过一劫的病人,来医院复查总要过来看看这位给予他们第二次生命的医生,一起唠唠嗑。由于王迪芬主任及科室其他成员从不收取红包,病人们便送来一袋袋水果,表达谢意,但在王迪芬眼里,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她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常在医院过大年三十

  “除了在飞机上,手机24小时不会关机。”王迪芬说,有时半夜三更,梦至酣时,一个电话她又急匆匆地赶往医院施救,甚至好几个大年三十夜,放下手里包的饺子,王迪芬就在医院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和同事们度过新年。

  她清楚地记得一个冬夜,一位从神经内科转到重症病房的小男孩缺氧严重,生命垂危。由于右肺被痰堵塞,通气功能严重受阻,几乎没有呼吸能力的他只得靠呼吸机维持生命,而要拯救小男孩的生命,最关键的是疏通肺部厚重的痰。

  王迪芬及其他医务人员立即采取吸痰措施,无奈医院的纤支镜太大无法放进小男孩的肺部,可供幼儿使用的纤支镜又不具吸痰功能,这可怎么办?小男孩的病情一天天恶化,几次半夜心率减慢在30次以下,几乎停止了心跳,就连王迪芬也快绝望了。

  大年三十晚,她又接到了孩子家长的哭诉。王迪芬赶紧坐车来到医院,带领着医护人员陪伴在小男孩床边,反反复复地拍打着他的右肺,试图将右肺中堆积的痰拍打至主气道,这样便可通过吸痰器从较宽的主气道把痰吸出来。经过两个小时的拍打,小男孩的部分右肺终于通畅了,在天快要亮起来的时候,小男孩转危为安,迎来了他的新年和新生。“身体好了后,小男孩还经常来我们科室玩。”王迪芬说,帮助患者健康走出ICU是她最大的心愿。

  30多年来,既是医生又是老师的她培养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的重症医学教师和医师队伍,而她敬业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学医是很辛苦的,每一个填报该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做好心理准备。”王迪芬往往给入学的新生打个预防针。
 
作者: 本报记者 黄桂花 实习生 沈诗洁 蔡雪  编辑: -陈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