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莲阳王氏源流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封闽王。天成元年十月(927年)王延翰称大闽国王。龙启元年(933年)王昶称帝,国号闽,都长乐(福建福州)。永隆五年二月(943年)王延政于建州(福建建瓯)称帝,国号殷。天德三年正月(945年)王延政复国号闽。同年八月南唐攻闽,王延政出降,闽国灭亡。
在位时间 年 号 年号起止时间 世 系 生平简介 :
太祖 王审知 862年-925年 909年-925年 开平 909年四月-911年四月 王凭子 字信通。光州固始(属河南)人。初随兄王潮投王绪,任军校。唐景福二年(893年),王潮任任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其任副使。乾宁四年(897年)王潮座,自称留后。旋继任威武军节度使。封琅琊王。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封闽王。同光三年十二月(925年)座。初谥忠愍。追谥昭武孝皇帝。
乾化 911年五月-915年十月
贞明 915年十一月-921年四月
龙德 921年五月-923年三月
同光 923年四月-925年
王延翰 -926年 925年-926年 天成 926年-930年二月 太祖长子 字子逸。同光三年(925年)即位,称威武留后。天成元年(926年)受后唐封威武军节度使。同年十月自称大闽国王。十二月被王延禀、王延钧所杀。
太宗 王延钧 -935年 926年-935年 长兴 930年二月-932年 太祖次子 又名鏻。天成元年(926年)联合王延禀杀王延翰,自立为威武留后。受后唐封闽王、威武军节度使。龙启元年(933年)称帝,国号闽。永和元年十月(935年)被王昶所杀。谥惠皇帝。或谥惠宗齐肃明孝皇帝。
龙启 933年-934年
永和 935年正月-936年三月
康宗 王昶 -936年 935年-936年 通文 936年三月-939年七月 太宗长子 初名继鹏。永和元年十月(935年)杀太宗自立。通文二年(937年)受后唐封闽王。四年七月(939年)被连重遇所杀。谥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宏孝皇帝。
景宗 王曦 -944年 939年-944年 永隆 939年闰七月-944年三月 太祖子 初名延曦。初任左仆射、平章事。通文四年七月(939年),连重遇杀康宗,拥立其即位,称威武军节度使、闽国王。永隆三年(941年)称大闽帝。六年三月(944年)被朱文进、连重遇所杀。谥睿文广武明圣元德大孝皇帝。
王延政 -951年 943年-951年 天德 943年二月-945年八月 太祖子 初任建州节度使。永隆五年二月(943年)称帝,国号殷。天德二年闰十二月(944年),朱文进被杀,被迎立为闽王。三年正月(945年)复国号闽。同年八月南唐攻闽,出降。至金陵,任羽林大将军。南唐保大五年(947年)降封鄱阳王。九年改封光山王。谥恭懿王。
现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县)莲下镇槐泽槐东二个自然村大多数居民是古南洋上王一族,全称“澄海莲阳王氏敦本堂”。
始迁祖王淳流,字一麟,谥敦厚。是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16世孙,司徒王圿12世孙,避宋季景炎之难(1276年)迁潮之海阳当时属潮州海阳县城。现为当地望族之一。
南洋王氏有举人王隆,授官滁州学正,于明代中修王氏族谱,并撰辈序:“楠禧仕彦,斯方学禄,德泽有源,奕祀永绵,文人炳蔚,裕耀标扬。”至清乾隆间,又由进士、官顺义县知县王坪再续:“绍徽壮烈,衍庆发祥。新猷长焕,其道大光。”合共10句40字,成为王氏世数传承之辈序诗。澄海南洋上王即澄海莲阳王氏敦本堂,是琅砑裔派开闽王氏审知系在粤的一个支派,族居今莲下镇槐泽、槐东两村。其上祖序列是: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一一延政一一继成一一宗让一一王圿(宗让第三子)。迁南洋创业的是王圿12世孙。迁徙原因是为逃避史书上所谓“景炎之难”(1276)的兵祸,从福建莆田迁徙到今之澄海南洋。正统四年至十一年(1439~1446)的《南洋王氏族谱序》对此记述得非常明确:
明 罗亨信 东莞副都
王之先本姬姓,盖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历汉晋,自北海以下为二十一望族,至唐又定为三望族:曰琅邪、曰太原、曰京兆。所谓闽王审知者,则出自琅琊,由威武节度使以绥靖邦民有功,进封王爵,居闽为最久,生长子孙,遂成茂族。世传闽之王氏多其遗胤,为不诬矣。有司徒曰圿者,自泉徙居兴化。后十六世孙淳流,避宋季景炎之难,迁居潮之海阳,今为刑部主事彰君之初祖也。彰,纯孝人也,尝上重念本源之既远,下欲绵庆泽于将来,喟然叹曰:"自初祖来,迄今九世矣,其人存者无虑百十,籍虽异而里则联,爨或分而鳞则次,凡吉凶庆弔与夫春秋禴祀而无不至者,怡然为一诗礼大家。然不有谱以统之,恐历世滋远,至有遗本忘亲之失,岂不深可悲已乎?"于是取家藏世系重加考订而增修之,一依宋欧阳文忠公谱例,列图析以来潮之祖为一世,至二世则分为四房。四房之下,各随其子孙而系之。庶俾后人知水木之有本源,笃孝敬而无或忽也。
若彰者,可谓能亢厥宗,无愧为人子孙矣。谱成间,谒予为之序,因得周阅是谱。其间负儒名、敦隐操者代虽有人,而擢科跻仕者则未之见。至彰,始从师郡庠,业《春秋》胡氏学,中宣德乙卯解元,正统己未以进士起家释褐,今官有声中朝。族子度又领辛酉科乡荐,赴礼闱登乙榜,擢柳州府教授,岂非积之久而后发,啬于昔则丰于今欤?!物理固如是也。
嗟夫!王氏之族由唐而宋,历元至今数百年,庆泽之流绵绵而不艾,亦惟祖宗储休累洽之厚以致之。为后人者,诚能修德以培善基,积学而崇宦业,则祖泽愈远而愈盛。是谱之传,尚亦有辉哉!若徒以世望自高而不克勉,是有玷于祖,又岂得为孝乎!予与彰有乡邦契爱之好,因书此为之规云。
关于开闽王的说法众多,本人知识肤浅在这说一说个人收集到的一些资料。在很多的讨论中都提到开闽三公王朝、王审邦、王审知资料上也记载了不少,但大部分很少提到王继成之子宗让后裔的迁移和分布情况,本人通过回家老宗祠的了解和网上收集的资料略知了一点关于本支系迁移和分布情况。从本人家族的族谱上看本族系开闽王王审知的后裔那是无可厚非的,本人家族族谱《澄海莲阳王氏敦本堂》既《澄海南洋王氏》上明确记载:澄海王氏先祖,早自闽徒居潮之海阳。峰下王氏,源自澄海南洋槐泽乡,郡望琅琊始祖淳流公。淳流公第十三世斯□公之子万吉公,迁居峰下村,系峰下王氏之基祖。
族谱序上说提到的十六世孙淳流就是本族始祖,在《永安姓氏志》系列之九——王姓的资料上也明确记录着:继成第三代王圿长子淳清迁龙岩;次子淳流迁广东莲阳;三子淳添迁广东。而王圿公是宗让公的三子史料上记载:王审知孙,延政长子,守南剑诸军事,加军营兵马都监,漳州刺史。闽亡,纳款于南唐,徙为道州刺史,娶韩氏,生子宗襄,避讳改名宗让,字希逊,拜武毅大夫,池州团练使,卒于官,寿52,配池氏生子三:长子坦徒潮州,次子埭,三子圿迁蒲田;埭,初居泉州,后迁同安,生子二:谦隐,诰文,诰文居晋江,后裔袭指挥使,曾获赐蟒袍。延政闽王曦于永隆五年(943年)在建州(今建瓯)自立为帝,国号曰“殷”,改元天德。天德三年(945年)返福州,复号曰闽。同年为南唐所灭,被迁往金陵,封鄱阳王。延政有子七人,长子继成,曾任漳州刺史,裔孙分布漳泉、潮汕一带。继成子宗让居泉州开元寺曹巷。本族始祖淳流公自闽徒居潮之海阳创建了澄海南洋上王,创基已720余年,传衍30世,在乡居住的人口约2万人。明清以来,人文鹊起,清代澄海知县刘琦龄褒赠为“科甲名贤世家”,是澄海茂族之一。
而广东增城、东莞后街一带的王姓也属圿公派。根据广东增城棠村王氏族谱记载增城棠村村委会保留有“嘉庆元年(1796)仲夏”建增城王氏祠堂时的“增城王氏祠堂记”碑文。碑文由东莞十二世孙王弘文撰文,并留有“十一世孙族长王孟材等同立”字样;一部《王氏族谱》(共15册)。但这部族谱不是棠村这一支的,棠村王氏族谱在文革时期烧毁了,“改革开放”后,棠村王氏从东莞厚街王氏那里“请”回了这部族谱。碑文和族谱对王氏的谱系纪录都一致:推王审知为入闽一世祖。王审知是今河南固始人,五代十国时的闽国建立者,黄巢起义后与兄王潮俱从王绪起兵。后攻入福建,据闽中五州之地。王潮死后,王审知被唐朝任为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至后梁封闽王。他对福建经济文化的开发,功不可没。六世祖王圿迁居莆田,成为莆田开基一世祖,至王泰是十二世。若从王审知算起,王泰则是十七世。
族谱载,次子王杰的儿子王一琴是翰林院直学士;上文说到的王天赐即王一琴之子,也是翰林院直学士。对这一门三代翰林的情况,(宣统)《增城县志》“卷15?选举1”中,有王俊、王杰、王傅、王仪、王佐的得官纪录:王傅、王仪在理宗朝,王俊、王杰在度宗朝,他们的官职与碑文一致;王佐是在“明景泰朝”得“南平知县”。在他们之前还纪录了一个王铎:“宋高宗朝,王铎,棠村人,绍兴间举明经,官国子助教。”棠村王氏子弟留在县志“选举”里的还有另外8人:明代洪武朝的王思谏、王泰忠,正靖朝的王一鹏,万历朝的王公魁、王道明,泰昌朝的王惟善,清代雍正朝的王绍祖,道光朝的王跃如。特别是雍正朝的王绍祖,任两浙钱青场盐大使,县志的“人物”里因他“好学”、“孝友”、“善抚幼侄”、与友“分甘苦”等为他立了传,他的两个儿子“亦有声于庠”。虽然明、清间棠村王氏陆续有人登榜,但出的显赫之士不多,而东莞的王春之后在明、清之际兴盛起来,先后出了太守、县尹、大司徒、监承等,碑文这样总结:“王氏之仕宋,莫盛于增……;明者莫盛于莞……彼此先后,盖亦气之常!”这就是说增、莞两支王氏互为辉映,是宗族气数之自然。
另據《顶安王氏家谱序》:审知生延政,延政生继成,继成生宗让,宗让生三子:坦,埭,圿。圿居汀州宁化。
明永乐甲午年(1414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圿公十七世孙念八携兄念七避乱迁移,自宁化徙至漳浦,念七居三都南诏;念八居二都秀篆,即秀篆王氏始祖也。自念八公入篆,近六百年矣。思吾先祖流离失所,勤俭持家,筚路蓝缕,辟土开荒,方有今日篆山之王游子孙,人丁兴旺,瓜瓞绵绵。后世子孙自当常笃仁孝之思,勤修亲睦之谊。遥望中原故土,王家旧迹,尘烟渺渺,芳草萋萋。沧桑羁旅俱湮灭,王谢英气尤激烈。山高水长,汉魂飞扬;天南地北,热血冲荡。篆山巍巍,佑我王氏子孙英才辈出;秀水绵绵,兆吾王氏宗族香火兴旺。
本族渊源
一世
淳流公,字一麟,谥敦厚(本族婚迁祖)
娶胡氏,子四:肇贤、缵明、诚克、敬修。
二世
肇贤公,元房祖。
缵明公,亨房祖。
诚克公,利房祖。
敬修公,孙慈贞(本族婚迁祖)。子三:南叟、南闵、□□。
三世
南叟公,妣□氏。子:致政。
南闵公,妣□氏。子:叔长。
□ □公,妣□氏。子:□□。
四世
致政公,妣□氏。子二:仁卿、仁细。
叔长公,妣□氏。子:用资。
□ □公,妣□氏。子:寅兴。
五世
仁卿公,兰溪、妣□氏。子:闻凯。
仁细公,无后、失考。
用资公,子:逢福。
寅兴公,裔下称为“寅祖派”,后失考。
六世
闻凯公,字子留,谥莲峰(裔下称 “莲祖派”)子四:冬、彬、彰、美。
逢福公,妣翁氏。子:勤诚。
七世
冬公,失考。
彬公,失考。
彰公,失考。
美公,失考。
勤诚公,妣杨氏。(裔下称“勤祖派”)子四:宗正、□□、□□、□□
八世
宗正公,妣许氏。子:景繁。
□□公,失考。
□□公,失考。
□□公,失考。
九世
景繁公,妣郭氏。子:旷扬。
十世
旷扬公,妣杨氏。子:赞谦。
十一世
赞谦公,妣章氏。子:端慎。
十二世
端慎公,妣林氏。子:壁脊。
十三世
壁脊公,妣周氏。子:为先。
□□公,失考。子:万□。
□□公,失考。子:万□。
斯□公,妣□氏。子:万吉。
十四世
为先公,妣林氏。子:学峰(裔下为王文光校长宗族)(学峰妣尤氏)。
万□公,妣□氏。子:学□(裔下为隆昌四爷宗系)
万□公,妣□氏。子:学□(裔下为渐国、汉泉、添泉……等家系)
万吉公, 妣陈氏。子:学贞、学贤、学会。
祖德頌:
偉哉 我祖! 廣武 武肅 忠懿王 派衍中洲 姓氏香
扶母投軍 彰大孝 拜劍讓兄 仁義張 君而兼師 禮四方
蓽路藍縷 建閩疆 太原啟族 宗功遠 開閩第一 祖澤長
祖澤長 子孫昌 子孫昌 思我王 思我王 思我王
天長地久 無盡窮 !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湖南王氏源流
- · 《王氏开族始祖—太子晋及其后人迁徙分布》
- · 重庆市王氏宗支派别录(一)
- · 重庆市王氏宗支派别录(二)
- · 湖南王氏家族源流:湘潭王氏
- · 浙江苍南县王氏
- · 三槐王氏世系总圖
- · 网络钩沉·王姓源流
- · 太原琅琊三槐王氏源流
- · 王姓家族地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