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株洲宾氏·王改宾悬案六百年

2013-01-24 11:46:08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宾家冲的株洲宾氏 明朝搬迁而来渐成株洲大族   图为宾家祠堂原貌图


  株洲晚报5月24日讯(见习记者谢娇 通讯员唐瑞)宾姓是个稀少姓,《百家姓》中根本没有它的踪影,唯一能“排得上号的”,就是在以人口排名的中国五百姓氏中,排在靠后的第395位。


  据市公安局统计,株洲宾姓有7728人。经考证,绝大多数都是中湘(株洲古属湘潭,湘潭地处湖南中部,故被称作中湘)宾氏一族。


  中湘宾氏是世界宾氏七大支系之一,明照乡亭子前村宾家冲是其发源地,宾家人早在明洪武二年就在此生根,延绵至今已近650年,占该地附近村落的七成左右人口。


  【宾姓历史】


  1、搬迁而来,渐成株洲大族


  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皇位大战,时湖南首领帮助陈友谅一方坚守武昌。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血洗湖南,株洲因此十室九空,无奈之下,朱元璋下令,“扯江西,填湖南”。


  明洪武二年,宾氏始迁祖“质斌公”响应号召,从江西吉安府搬来,他最初的落脚地是现荷塘区金钩山一带,中湘宾氏的得姓始祖“必达公”就出生在这个地方,必达公长大后,又从金钩山迁至现明照乡亭子前村宾家冲定居,繁衍生息,终成一方大族。


  民国初年,株洲宾氏的四修族谱中记载,当时中湘宾氏的人口已经过万,这还是按照当时习俗,并未把嫁出宾姓女子加进去的人口,而在1948年宾氏五修族谱,更请来当时的湖南省参议会议长、曾当过湖南省省长的赵恒惕题字。


  宾家人现存的五修族谱中,第一本家谱的红色内页,“中湘宾氏”四个大字左下方还有赵恒惕的落款,住在宾家冲的宾书元老人说,当时的家谱编修者与赵省长关系匪浅,“可惜现在原件已经遗失了,要不然肯定极有价值。”


  从2004年开始,世界宾氏宗亲会就致力于编撰全球宾氏通谱,据介绍,通过公安部身份证服务中心查询,国内现有宾氏11万多人。通谱编辑部通过家谱研究和实地调查后发现,中湘宾氏是世界宾氏七大支系之一全讯网,人口有1.1万余人,其中以株洲人数最多,有七千余人,湘潭、浏阳、湖北、最远到河北唐县,也有中湘宾氏的足迹,都是在不同时期,由株洲迁徙出去的。


  2、对“王改宾”的争论


  中湘宾氏五修族谱中记载,“必达公”原姓王,由于明初湖南徭役繁重,必达公“王改宾”,这就是中湘宾氏的得姓由来,徭役繁重也是族谱记载的改姓原因,但在宾家冲的86岁老人宾利生的口中,改姓缘由则有股“戏说”的味道。


  相传,必达公母亲姓张,在生下必达公后,由于人丁稀少,张氏固执,认为孩子应跟自己姓,但必达公的父亲拒不接受,认为孩子应从父姓王,同现今很多80后家庭一样,两人就“孩子应跟谁姓”的问题争吵了很久,闹到了当地县太爷案前,县太爷升堂后,夫妻俩又当庭大吵,县太爷被吵得头疼,实在没办法判案,看着满堂旁观看热闹的宾客,灵机一动,一和稀泥,当庭宣判,孩子以后都姓“宾”,不从王姓,也不从张姓。


  虽传闻并不一样,但株洲宾氏由王改姓而来的说法,得到了家谱和野史的双重承认,但株洲的一些宾家人对此也有疑惑,68岁的宾书元对株洲宾氏家谱研究很深,他告诉记者,株洲宾氏四修的族谱序言中,只说到宾氏一族“授姓大梁(即宾氏,大梁是宾氏一族的堂号)”,“至潭邑道山一脉,自有明以来,奉必达公为始祖”,没有一个字说到过改姓问题,“如果真是王氏改姓而来,不可能在族谱中没有提及。”


  争议一直存在,由于年代久远,宾书元等人已经无法考证清楚,而在记者采访期间,编撰全球宾氏通谱的通谱编辑部,正在株洲核实人口,成员之一的广西桂林人宾祖焕说,他们从2009年开始接触株洲宾家人,而这次宾氏通谱的编撰,对于株洲宾氏一族而言,相当于六修族谱,“通过磨合,大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不管是王改宾,还是外地宾氏迁来,现在大家都是一家人,毕竟大家都姓宾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