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万历《东嘉英桥王氏族谱》的初步研究

2013-01-23 22:17:34来源:王瑜臻·王勇

打印 字号: T|T

         明万历五年(1577)王叔果修原本《东嘉英桥王氏族谱》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族谱。它内容极其丰富,在封建社会宗法关系、土地占有关系、租佃关系、宗族的内部结构、调节宗族内部关系的诸机制、社会慈善事业、文化教育设施、王氏与朝政的关系,以及王氏社会交际活动等方面都保存了丰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明代中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提供了许多资料,现将我初步接触到的一些方面予以评述。
        族谱纂修者题为王氏八世孙澈辑,九世孙叔果、叔杲重辑,即王氏父子三人合作修纂而成。族谱初修于成化五年(1469),次年,南京礼部左侍郎章纶为其撰序,此时王澈未诞生。王澈于嘉靖十七年(1538)为族谱重修作序,可见族谱题为王澈辑当于此前已成初稿。万历五年(1577)王叔果又为族谱重修作序,其弟王叔杲于万历六年为族谱“题词”,而谱本封面题为“明万历五年王叔果修原本”。以此推算从王澈经手辑修,至其子王叔果兄弟重辑完成,前后长达40年。如以成化五年初修本算起至万历五年修成,则有100余年。由此可见族谱修纂是一个漫长又浩大的文字工程。
       主纂者王澈(1473—1551),字子明,号东崖,与弟王激于嘉靖二年(1523)同举进士。嘉靖三十五年(1556)为礼部司务,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武库司员外郎,奉兵部尚书杨博令修《京营志》,嘉靖四十一年(1561)为湖广布政使司右参议,广东按察使司副使。叔杲(1517—1600),字阳德,号畅谷,嘉靖四十一年中申时行榜进士,授靖江知县,升兵部车驾司主事、武选司郎中,直隶大名知府,湖广按察使司副使,湖广布政使司右参政。
王氏父子三人家学有渊源,皆为进士,历任地方官朝官多年,交游皆名流,学深识广,故所纂修族谱当为上乘精本。
     英桥在温州府永嘉县永嘉场(华盖乡)英桥里(今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县永强区白水乡英桥村),为东嘉显族。五代后唐时由闽迁徙至台州府黄岩县,于宋乾道间迁至永嘉县,至王澈已历八世。七世王钲字九思,号豁桥,封中宪大夫,通政使司右通政,其妻为首辅张璁之姊。子三:澈、激、沛。王激(1476—1537),字子扬,号鹤山,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授吉水知县,为政清廉,擢为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国子祭酒,兼经筵讲官,门人有项乔、罗洪先等人。著有《文江集》、《鹤山文集》等。郑晓与张璁政见不和,王激不避亲嫌(王为张璁的外甥),为郑晓辩护,所以当王激逝世,郑晓特为他立牌位祭奠,写传表彰他正直重情。十世孙王光蕴著有《永嘉县志》、《半山藏稿》。王姓族人中进士位高官者甚众。在族谱卷三《恩纪》中收有诰敕、敕谕、谕祭文多件,如《皇帝敕谕广东按察司副使王叔果》,还“特命”巡视沿海地方。《族谱》装帧考究,书长41.5公分,阔33公分,每页15行,每行28字,书写极其工整,书法艺术精湛。内容分总目、凡例、世系、世纪、恩纪、文纪、年表、行讳、宅里志、祠墓志、公田志、图籍志,凡十卷。
        王氏世居永嘉场,该地原是盐场,居民大都从事盐业生产,盐民入灶户,据高岱《永昌堡记》:“居民煮海为业,皆著籍灶丁,场延袤五十余里。民居栉比鳞次,多贵族,王氏尤称著姓。”而盐民生活则十分穷苦,“十室九空,往往穷迫,逃徙莫能为生。”族谱录有二曲有关盐民祭祀娱乐活动的词曲,其辞曰《迎神曲》:“灶人人盐兮,庖人舞刀,惟王惟翁兮,乘风逍遥。投辖于海兮,驻此归潮,春满东瓯兮,花满豁桥。”《送神曲》:“长云列旗兮,神来不迟,野老争驰兮,美报孔时。羌归帝所兮,遑恤民私,天高海深兮,悠悠我思。”这二曲反映了盐民生活的文化资料极其可贵。
        王氏宗族具有相当的凝聚力,推举德高望重办事能力强,为人公正者为族正。“居是堡者必讲信修睦,振寡邮孤……合斯堡如一人……置义田,行族约。”(侯一元《永嘉场英桥重建城堡记》)每届立春之时,齐集族众几千人,“申以训辞”,“其宗人著族,约立约正,司讼司纠,旌察淑慝。有陵噬忿争者,则遵约听之,不使烦于司”(张时彻《福建布政使司左参议赠朝议大夫东压王公墓志铭》)。“若孤婺志疾死丧无告,则出余帑周之。”清明集众祭祖,如祭半山祖坟,因七派子姓众多,规定按房派定人数,先期发柬通知,决定清明日上坟祭祀。主持者备二船,每船四卓,约30人,其费用由族内祭田收租支出。祭毕族祖——乐善、樵云翁后,再由各子姓分别祭各房祖坟。族内还有公田,一部分拨为祭田,一部分为义田。义田是由王叔果兄弟二人据其父之遗志拨出200亩田出租给族内外佃户租种,每年以租之人供族内“以备蜩给”。规定使用于“族人贫不能生理者,每岁给谷二次,交青一石,岁终一石。寡妇及孤老无告者给二石。其有急难求济及有间者另恤之。贫不能棺敛者给谷二石。丧不能葬者给如之。乡有节妇及姻邻无告者,岁给谷二石。右义田之置,专蜩贫,其族众公家事虽有余积不得妄支”(《公田志》)。
        公田(祭田、义田、祠田)出租给佃户,租额都有详细记载,公田所在地及田之四至、佃户姓名、租额都一一记明,这是研究明代土地制度一份很好的史料。
       王氏族众在王叔杲主持下修建了永昌堡,有关永昌堡的兴建有详细记载,可补地方志书之缺。其城堡始建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冬十一月,竣工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冬十月,费金七千两。城周广860丈,高25尺,厚半之,水陆门各四,“城外环河水四面引二渠贯城中,楼橹雉堞,衢市梁井,无不斤斤备也”(高岱《永昌堡记》)。新建的城堡俨若一个镇,侯一元称赞道:“屹为一方巨镇,咸以县治无以过也。”(《永嘉场英桥重建城堡记》)堡筑成后将盐课司、巡检司迁于新城堡内,组成军民联防的城堡。建成后正值倭寇猖獗骚扰我东南各地,有了永昌堡(今称新城),倭寇不敢来犯,保卫了地方的安全。城堡建成已400余年,至今所留的遗迹仍是非常坚固、精美。
       族谱中还记录了王沛、王德抗倭壮烈牺牲的事迹,《明史》卷二九〇《王德附王沛传》仅数十字记载,语焉不详,记曰:“德乡居,以倭乱,奉母居城中,倾资募健儿为保障计。三十七年夏,倭自梅头至,大掠,德偕族父沛,督义兵击之,宵遁。俄一舟突来犯,沛及族弟崇尧、崇修歼焉。亡何,倭复至,大掠,德愤怒,勒所部追袭至龙湾,军败,手射杀数人,骂贼死。然倭自是不敢越德乡,侵郡城矣。事闻,赠太仆少卿,世荫锦衣百户,立祠曰愍忠。沛赠太仆丞,立祠予荫。”族谱卷三《恩纪·赠太仆寺寺丞王沛》云:“益府良医王沛,出自宦族,卓有义闻云。当束发之年,即抱请缨之志。值岛夷倡乱,民罔宁居,其在嘉郡,受祸尤烈。尔乃鼓众戮力,保障一方,躬率义兵,屡挫剧敌。讵意寇掩我之不备,力遂屈于莫支,兵刃交集,膏涂草莽。志虽未酬,而忠则已尽。视彼临难,为前却者远矣。朕用嘉悼,特赠尔为太仆寺寺丞,加之裢荫。呜呼,能以卫社稷之心,效死封疆之力,在分阃授钺者犹难也,谓一介之士能之乎,国有彝章,宁独尔靳,抑使士伍奋于戎行,尚歆殊渥,永慰忠*。”卷四《敕建褒忠祠记》亦有详记王沛抗倭事迹。
       族谱中也反映了族内义男制。洪武二十年(1387)沿海筑城戍防,规定每家有四人者率出一人去附近从军。四世王毓,字尹成,号樵云,家少兄弟,就让义男胡谦益和佣人吴转僧充王族人去宁村所从军,后调至蒲岐所、宁波龙山所,胡谦益后裔从此就永袭王姓承继军役。这表明了王族内除本族血缘子孙外,也融人了异性子孙以王氏族的名义生活其中。
        王氏族谱还为我们研究明代乡绅阶层的活动,与乡绅在政治、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生动的画卷。目前乡绅问题已成为日本、韩国等国史学家研究的热点,在这方面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东嘉英桥王氏族谱》还是一部文学艺术精品,收录明代隽才巨擘之大笔,如郑晓、高岱、黄淮、张孚敬、徐拭、徐阶、王锡爵、王世贞、薛应旗、凌云翼、侯一元、陆树声、何镗、茅坤、虞景淳、章纶、项乔、罗洪先辈皆为一代名家,虽然一些文章属应酬答谢性质,但大部分还是出于真情的文章,文笔流畅优美。该谱装潢精美,书法精湛,是一部富有学术价值的谱牒。尤其是王氏为明代中叶的显族,交往皆社会上层,特别是某些庙堂中枢人物与王氏有姻亲关系,与大学者有师承、门第关系,从中也可作为明代中叶政治、社会、文化史资料来研究。
       (原刊北京《谱牒学研究》第3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12月)


       东嘉英桥王氏源流世系 
 
    第54世:文瑛字太玉,生咸通己丑(869),卒后周显德戊午(958),由明经擢进士弟,授江西广信府贵溪知县,升御史,再知广信府事,显德元年加工部尚书致仕。娶何氏,梁氏,合葬桐山水北后湾。生子七:建美、建信、建苍、建聪、建存、建恺、建就.
    第55世:建信,字慎中,生于光启三年丁未(887),卒后唐天成二年丁亥(927),配杨氏,子六:大委、大盛、大隆、大华、大春、大贵。
    第56世:大委,官给事中,配丁氏,迁居温州东家桥。生子一:小敬。
    第57世:小敬,配萧氏坟在长坑田面宋,宋嘉定九年(1216)葬。生子三:起昂、起宗、起焕。
    第58世:起宗字居柳,生子三:苟孙、文孙、合孙。
    第59世:合孙字大义,号立厚,生子二:原、几经。
    第60世:原,号则礼,生子二:沧桑、坎;
    第61世:坎,生根蕙,
    第62世:根蕙生子二:简届、同巽;
    第63世:同巽生存发、江二子,
    第64世:江生汉强。
    第65世:汉强字仁,生起里,
    第66世:起里字诗刚,生子二:书毅、英久;
    第67世:英久生教从,
    第68世:教从字勤,生本继;
    第69世:本继字尔作,生中植、辰二子;
    第70世:辰字拱北,号逢元,行千十二,葬黄岩宁溪黄垅,尊曰:王半场之墓。生子惠,
    第71世:惠,字振卿,行万十一,生宋理宗宝祐五年(1257),卒元至元庚辰(1340),配陈氏,尊称温州永强二都英桥为开基始祖。坟在本里西坂,生子三:仕宜、仕朋、仕信。后为温州著名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