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国际大族谱大会名誉主席简介
方国俊
方国俊将军,1936年3月生,河南禹州市方岗乡方北寨村人。1988年8月1日,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发并亲自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0年至1996年任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1997年7月退职休养。2003年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预备航天第一人。
20世纪60年代,为打击台湾国民党飞机对大陆的骚扰,方国俊入闽“轮战”三次,战斗出动飞机300架次。方国俊曾经两次击落敌机,成为一名战斗英雄和“特级飞行员”。1970年,34岁的他几乎飞遍当时我国所有先进的歼灭机机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方国俊和其他18位航天员参加了我国首批航天员的秘密选拔和培训,在中国首批选拔的宇航员中以优异成绩荣获第一。如果当年的“曙光1号”能够成功发射,那么其搭载的航天员中一定有方国俊。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最终没能乘坐我国的“曙光一号”飞船上天。但正是通过他们,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航天员选拔标准,这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再次选拔航天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方老的心里深埋着一个“飞天”的梦想,虽然离“飞天”梦越来越遥远,但方老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关注却没有减少,情结反而更浓了。从“神一”到“神五”的发射,方老都热切地关注着。神五成功返航后,方老感慨不已,提笔给中国第一位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写了一封信,在祝贺杨利伟成功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几十年来希望作为宇航员遨游太空的愿望。
孔德墉
孔德墉先生,香港益光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会长,生于济南,抗日战争爆发为避战乱搬至曲阜孔府。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北京读书工作,1980年迁居香港并开始从商。孔德墉先生是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堂弟,1998年,经孔德成许可,孔德墉先生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主持第五次大修孔氏家谱。民国时期续写的孔氏家谱是个创举,因为它首次把家谱修成了“全国谱”,而这次孔德墉还想更大胆一点,他想把孔氏家谱修成一部“全球谱”。孔德墉试图在这次续新家谱的过程中,进行很多方面的“突破”,即不分性别、不分民族、不分国际的“三不分”方针。这次续谱第一次收入了女性后裔、少数民族后裔和海外后裔,相对于民国时期的全国谱而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谱。由他主持的修谱工作,在历经十三年艰辛后完成,总谱80册,4万多页,重125公斤。从这部80册共2000多万字的全球家谱可以发现,孔家的后裔已多达3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各地。为更好的保护这份珍贵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续修工作协会在续谱的同时,对家谱进行了"数字化"保存。
邱家儒
邱家儒先生,深圳市鼎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中华丘(邱)氏族谱研究总会创会会长。年少时的邱家儒曾经在命运的夹缝中蹒跚前进,一个儿时的英雄梦,让他穿了整整10年的军装,而后来凭着兢兢业业的儒商风范,他又成为商海前沿的弄潮儿,如今,有着传奇生涯的邱家儒,又开始他生命的另一项辉煌的事业,为全球500万邱氏的同姓宗亲,追寻祖先的足迹,也为中华姓氏文化的传承精神火种。被誉为"中国民间联宗修谱第一人"的邱家儒有着朴素而又迫切的愿望——让全世界的中华血脉紧紧相连,自2002年以来他相继投入近2000万元修编全国的丘(邱)姓家谱,目标是编修一部上至丘姓太始祖姜太公、下至当代、贯穿古今、纵横中外的《中华丘氏大宗谱》,使丘姓成为中国继孔、孟、颜、曾之后,第5个统族谱、统一辈份的姓氏。邱家儒先生以责任感弘扬传统文化,用九年艰苦工作,完成一份涵盖全球60%邱氏近350万人的源流世系,“纵联古今,横跨全球”的《中华丘(邱)氏大宗谱》的伟业,被誉为“民间联宗修谱第一人”。2001年12月,邱家儒在深圳创建中华邱(丘)氏族谱研究总会,并把把全世界各地邱氏宗亲们的迫切心愿归结为三大任务:一 编修中华邱(丘)氏大宗谱,把同组同宗的500万,邱氏子孙紧紧地联系起来,为民族团结做贡献,二 修缮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保护价值古祠古墓,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三兴教育贤,设立一项专门的基金会,资助贫困的邱氏子孙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并且,邱家儒还提出中华邱氏研究会,尊祖敬宗,爱国爱乡忠诚服务,无私奉献的宗旨。解读邱家儒的三大任务,修一部完整准确的大宗谱,只是增进天下邱氏华人凝聚力的一种手段,而通过这个工具,达到修缮有文物价值的古祠古墓,为海外邱氏华人提供一个真切的寻根之地,进而促进祖国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并达到兴教育贤,培养人才,才是他的真正目的,当邱氏宗亲总会的三大任务正在顺利进展之时,邱家儒又开始了新的举措,2003年,为了将家谱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造福邱氏族人,邱家儒投入50万元,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生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支持研究所的全国姓氏分布调查,希望这样可以带动和吸引姓氏研究人才,带动姓氏文化经济的发展,出版《中国三百大姓》一书,向全世界公布了百家姓新的排名,为海外华人以及国内关心研究姓氏文化的芸芸众生提供了最新、最精确的数据。从邱先生的身上,我们能领略到什么是“大义的性格”,“大爱的魅力”,“大仁的执着”和“大善的追求”,什么是真正的儒商。
钱致榕
钱致榕教授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中国四川省。随家于1946年迁往台湾,在台北完成小学及中学教育。1960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物理系。1961年,进入美国耶鲁大学深造。1963年获物理硕士,1966年获物理学博士,主攻高能物理。在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任教三年后,于1969年往巴尔地摩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执教,迄今。自1966年以来,钱教授主要致力于物理教学及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工作。三四十年来,钱教授在美、欧各地国际加速器实验所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宇宙基本粒子的作用及结构,在世界著名物理杂志上发表论文三百余篇。目前他在瑞士西欧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钱教授在大学科研教学工作之外,还重视中小学教育及科技发展的工作。他在美曾推动地方教育改革工作。也曾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持高能物理的项目计划,并担任各种科技政策顾问委员会工作。他不断地探讨大学育人真谛,仔细探讨各地通识教育的得失。他发展出一系列文理交叉的演讲及短课,以促进文理贯通人才的培养。2009年,受聘于政治大学为大学讲座教授,推动文理兼通的博雅教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钱教授一直关注并推动着“农村教育工程”。2002年,钱教授等一批长期旅美的华人教授和研究员,联名写信给中共中央统战部刘延东副部长举荐沈善普教授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委托他在会上就“普及农村国民教育和改进人民素质”议题向大会的代表们汇报。他们认为民为邦本,改善国民教育,已成所有先进国家当前的急务,尤其是在以农村为主的中国。
在大学时,钱教授访遍台湾每一县市;七十年代﹐游遍美国每一州;八十年代,遍访中国每一个省份。研究社会及家族变迁,是钱教授的嗜好之一,对中国姓氏及家谱的研究,尤有心得。为了解钱氏及其他家族三千年来的变迁,遍访亚美两洲各地藏谱。也曾为追踪钱氏近百年的变化,遍访散处世界各地的后裔,也曾在很多大学报告他的结果。2006年,应中正大学台湾人文中心聘请返台访问一年,任特聘教授,开创宏观的族谱研究,由近万种族谱及户籍资料中,探讨台湾的社会历史课题,并在物理系及历史系授课。2007年发表台湾姓氏及宗法变迁研究的结果。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