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第二屆中華大族谱國際會議侧记

2013-01-23 22:19:56来源:柯贵善-mcdonalds

打印 字号: T|T

    2006 年第一屆中華大族譜國際會議(上海)以來,大家已盼望多年。幾經曲折今天總算有了明確結果:第二屆中華大族譜國際會議,今年 12 月將在江蘇省南京市的南京師範大學召開。主辦單位是“中華大族譜協會”與“南京師範大學”,承辦單位是“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灵 ” 。我們能找到這樣的合作夥伴,是非常慶幸之事。第二屆中華大族谱國際會議定于 2010 年 12 月3 日在中国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召开。本屆大會由中華大族譜協會與南京師範大學聯合主辦,南京師範大學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辦。大會旨在凝聚各方力量,規範譜牒工作,尋求更好的技術方案,爭取更大的社會支持,以為大中華譜牒申請世界記憶遺產為目標,組建大中華譜牒申請世界記憶聯合會,並組建一個跨國界、跨地域、跨行業的网络大平台,以推進中華譜牒文化的發展。會議形式以小會為主大會為輔,其性质属于非論壇式的非常務實的學術研討會( seminar )。   与会已达到 200 多人。其中包括:王 , 邱 , 钱 , 佟 , 徐 , 方 , 彭 , 程 , 成 , 詹 , 孔 , 吉 , 晏 , 雷 , 袁 , 胡 , 郑 , 魏 , 史 , 赖 , 朱 , 赵 , 马 , 柳 , 许 , 魏 , 白 , 邓 , 唐 , 陈 , 柯 , 任 , 尹 , 施 , 吴 , 谢 , 金 , 范 , 阎 , 祝 , 周 , 马 , 黄 , 张 , 付 , 左 , 潘 , 万 , 聂 , 刘 , 梅 , 闾 , 轩辕氏等 五十多宗亲团体或个人代表;以及中国侨联,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江西省谱牒学会,集美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杭州师范大学吴越钱氏研究所,美国犹他州谱学会图书馆,美国加州大学东方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衢州市图书馆,三新书业,中国宗谱网站和(北京)家谱网等单位。南京电视台将报道此会。舆會對象包括海外及港澳台相关人士與團體,各姓氏源流研究會,各纂修大成譜或統譜的宗親會,有關國家機關,高等院校,圖書馆,檔案館及學術社團,媒体以及首屆國際中華大族谱會議代表。
   本次大会的 主题讲演人是 (Keynote Speaker) 国际著名学者美国著名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钱致榕教授 ( Prof. C.Y. Chieng );国际上最广泛采用的网上家谱平台 PhpGenView(PGV) 的原创人 John Finlay ,将利用远程视频设备,向会议听众介绍该系统,解答提问;美国另一所著名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东方图书馆 中文部主任程洪博士 ( Dr. Hong Cheng )将发表演说,阐明国际史学与图书馆学界对中华谱牒事业的关注和该馆对收藏新修谱牒的极大兴趣;号称世界最大的美国犹他州家谱学图书馆也两位专家出席, Alan Heath 和 Grace Chan ,他们将介绍馆藏情况,希望与我们建立更密切联系,加强信息与技术交流,相信对我国广大修谱工作与谱牒研究工作者将有很大的激励和帮助。
  原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方国俊将军,世界孔氏联谊会主席孔德墉先生和世界邱氏联谊总会会长邱家儒先生 …. ,他们都已应允出席大会。有这些楷模率先垂范 ,有各姓氏众多修谱经验与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我们当 谨遵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遗训:“ 中华民族由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运用。 ”把各家族的团结,推进到国家民族的团结,把各家族的修谱的伟业,逐步融入中华大族谱伟业的建设中。
   “ 民间修谱搞了 25 年,其质量委实不敢恭维 ”. ““民间修谱是咋回事?对于从事于学术研究的人,大多不一定了解。而民间修谱的主编们对学术认知也极为有限。这有点象是井水不犯河水似的。在民间,那些从事修谱的人,各种人都有,他们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做法,各自的要求都不一样,可谓五花八门。在学界,信息都是相通的,他们有共同的认知标准。 ” “ 能否争取在今年把中华大族谱学术委员会建立起来?这有利于发挥大族谱人才优势之作用,有利于建立和推广谱牒质量标准(修谱规范) ” 這是一位從事譜牒研究多年的會員昌慶旭先生最近給我們的進言。
       早在建會初期,我們另一位尊敬的名譽理事錢致榕教授就再三告誡:大族譜一定要保證所做族譜的質量!要提高其科學性和學術地位。但過去幾年我們實在做得不夠。原因是未知從何做起?!只能盡其努力。
       第一個轉機是去年,我們受邀出席將在台灣舉行的海峽兩岸姓氏源流研討會。考慮到會議主題是姓氏源流,而源流又離不開地域的變遷,剛好 Google Maps 與 Earth 已經問世,我們就在劉氏,陳氏,黃氏與方氏等幾個與台灣有較多聯繫的姓氏源流資料上引用了這項技術成果,讓原有的源流資料直觀化,產生較好視覺效果。
       第二個的轉機是今年,我們的高參林伯工先生的出現和參與。他提議並受委託主持了名為“ TL ”的項目。這個項目將要處理百年前數千位人物的家族資料。建立能為多方面服務的數據庫。原始資料非常豐富,難得和寶貴。而且是半官方的,準確性較高。它不僅能充實有關人物的家譜資料,而且能校對有關人物的現有家譜,像一根紅線把歷史源流與人物的世系連接起來。為此,該項目數據庫的建立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原始資料上的文字要一字不差地入庫,難異體字都要從特定字庫中找出,誤差率不超過千份之二。這不僅是我們網譜上尚未做到的。也是國內一些官方網站也沒做到的。目前,由該班子正以每日 1-2 萬字的速度保質保量地工作,三個月來已完成近 500 人過百萬字的數據錄入。這將為我們從資料的可靠性,文字的準確性等方面高質量建譜打下堅實基礎和樹立鮮明樣板。
     “集天下之才建我中華大族譜”是我們的既定方針。尋找合作夥伴,聯合多種力量,特別是在中國大陸尋找一個有較高公信力的單位做依托,一直是兩屆理事會多年來的工作。但由於種種原因,進展不大,成效甚微。但基本上已與中國僑聯,華夏傳統文化基金會,福建省,江蘇省,湖北省以及加州龍崗親義公所,中美集郵中心等有關單位建立了良好關係。最近數月,北京的“家譜網”也主動提出要與我們強強聯手 …( 這是 一間 2008 年才成立的 美國 家譜史料在線資源公司 Ancestry.com Inc 的 子 公司 。牟利單位 ) 我以為,除了一些無法控制的客觀因素外,我們自身尚未成熟,不夠亮麗,應該是個主因。我們以“變砂為石,變石為鑽”策勵自已。不折不撓,埋頭苦幹。事事堅持“實而不嘩”原則。並注意事未成熟絕不張揚。
       有幸是耕耘有了收穫。前年德高望重的孔德墉先生在北京接見了我協會代表方為民副理事長等;去年山東孔譜續編委員會萬里之遙惠贈我珍貴的『孔子世家譜』(民國版)一整套,支持我們為孔子世家譜的数字化 - 網絡化工作;九月我榮幸受邀去山東出席新修孔譜的頒譜大典(由彭和陵副秘書長代表出席);今年四月在香港正式出版面世的(廣東)【南海學正黃氏家譜】,在“主編的話“中更明确告知讀者 : 日後族人如需修訂補充, 可直接登入網頁 www.huang.dazupu.net 。這是至今為止我們所知的傳統譜牒出版物上第一次對我們網站的引用。這是我們多年來與該編輯部緊密合作的結果。這本續修四年,起於清光緒末年,含有 24 世代近萬人物的家譜,只印製了五百冊,除各大圖書館外不容易找到。但她的網絡版已在我們網上,電子版也交由了我們管理。加州著名的華人企業家,“麥當勞大王” ( Kink of McDonalds ) C.C.Yin 通過他們尹氏家族的基金會,每年都給我們一定的資助,今年特別給我們一次性捐贈了一萬美元。為的是鼓勵我們好好工作。同時也答謝我們為他們家族建立的族譜,特別是為他們找到百年前父輩,祖輩留下的寶貴家書等文化遺產。湖南株洲企業家余長勝先生信任我們能為他們江蘇余氏修譜,也一次性捐贈了一萬元人民幣。退休住武漢的建築設計師李澤勳先生欣賞我們的 PGV 大平台,他半身不遂多年,憑著頑強的意志,用只能使用的左手在我們的 PGV 平台上為他們江蘇李氏建了個非常漂亮的家譜,還特別上載了一張包含了 120 位近四代親人的“合照”,這是他化了整一年把許多相片合成的傑作。美國德州新移民黃達濤先生,有心為家鄉修譜尋找合適工具,他整整化了四年與多方聯繫,終於找到我們。他只有小學文化基礎,但僅僅通過電話及遠程控制軟件協助就學會如何上網操作,不足一個月就在我們 PGV 大平台上建立了近千人的宗譜。現在已能上載圖片,輸出打印 ….. 他認為 PGV 就像“傻瓜照相機“,易學易用。他是近期第一位自動繳費加入協會的新會員。       社會公眾宗親對我們的點點滴滴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來之不易,這對我們是力量也是鞭策。相信我們每一位理事,每一位會員一定懂得珍惜。   為何要為大中華譜牒申遺?因為大中華譜牒以真實的父系血緣關係為主脈,記錄了中華民族的生息、繁衍,涉及到各個家庭的個人歷史狀況。大中華譜牒歷史之悠久、規模之龐大、方式之獨特、體例之嚴謹,流傳之廣泛,世所無匹,這足以證實她在世界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她不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文化寶藏。申遺不但可以借助聯合國對世界遺產的認定規則,有效地提升世人對譜牒文化嚴肅性的認知,還因此使青年一代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更多的關注和瞭解。更為重要的是聯合國世界遺產保護法和維護法,將直接成為譜牒界開展未來工作的統一指導方針。譜牒編纂是門學問,譜牒研究是門科學,科學無國界,我們要團結一切有志于纂修譜牒和從事譜牒學術研究的人,使譜牒文化在當代發揚光大;我國文化部長蔡武近日指出:在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上,一要心存敬畏,二要心存感恩。既不能數典忘祖,犯民族虛無主義,也不能夜郎自大,犯狹隘民族主義,國粹主義;不能把祖先留下的珍貴歷史遺產,當成手中玩物,當成謀利工具。吃了“祖宗飯”,又吃”子孫飯”。(見《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0 年 8 月 7 日頭版頭條“用新的理念推進文化發展”)   如何用這一新理念推進大中華譜牒文化建設,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特此公佈此項提案。歡迎熱心中華譜牒文化建設的各界人士報名與會,更希望與會代表準備意見,針對當前修譜工作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或重大問題,歡迎各項提案,以便通過大會討論達成共識。   本次国际会议主题为: 中华谱牒文化的现状与科学发展。会议将以 中华谱牒申请世界记忆遗产(以下简称 “ 谱牒申遗 ” )为目标。并为此探讨如何建立中华谱牒的科学保护机制和相应组织,以期达到既能保护各族各姓各家谱牒文化多姿多彩的原生态,又能按联合国要求对其科学地传承与发展。会议以出席本次筹委会会议成员为基楚,当即成立中华谱牒申请世界记忆遗产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並將在十二月会议上接納更多朋友參與,共同为达成申遗目标而不懈努力 本届会议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有15人组团参加会议,与到会专家教授进行了广泛交流。特别是柯贵善与林伯工专家(地球信息系统专家),闾国年(南京师大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交流了 PGV 大平台修譜問題通過交流達成共識 。另加《中华柯氏百字铭训》得到了黄秉聪中华大族谱协会理事长好评。柯贵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