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百善孝为先

2013-01-23 23:58:07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2012年07月28日10:42 常德日报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以孝闻名的人物比比皆是,历史也非常悠久,最远可追溯到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虞舜,其“孝感动天”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然而最早明确表达“百善孝为先”意思的则是清人王永彬(1792-1869)。王氏在其所撰《围炉夜话》一书中说:“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这便是“百善孝为先”的来历,意思是说:“心中总存有仁爱孝顺之心意,那么只要是世界上不能够做的事,自己便都不忍心去做了,因此说孝行是一切行为中首先应该做到的”。“百善孝为先”是指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是第一位的,它是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孝行的重视程度,是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的真实反映。

  常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代社会尤其是明清时期便涌现出许多孝子、孝妇。这在清嘉庆《常德府志》中有不少记载,现撷取数则典型事例以飨读者。

  1、割股疗疾。所谓割股疗疾是指割自己身上的肉为父母治病。如冯贽,明代武陵县(属今武陵区)人,其父生病,他衣不解带,朝夕探视,悉心照料。不仅如此,冯贽还向天祈祷,希望上天能让自己代替父亲生病,让父亲的病好起来。更让人感动的是,冯贽听说人肉能够疗疾,便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为父亲治病。其父喝下用冯贽的肉做的汤,病果然痊愈。

  明清时期常德所属区域内有不少像冯贽这样“割股疗疾”的孝子,据嘉庆《常德府志》统计,约有20余人。如明代常德卫(今常德市内)刘子文,其母有病,久治不好,刘子文便割自己的肉为母亲治病。又如明代桃源(今桃源县)人胡顺明,其母有疾,他不仅每天侍奉汤药,而且同样也割自己的肉为母亲治病。另有明代龙阳(今汉寿县)人崔国楚、沅江(属今益阳市辖)人达惟德、武陵人金子宜,清代武陵人张文炽、聂愈远、丁士宏、龚世红、胡舜裔、董尚韬、陈学谟、阮世永、陈学谟、李毓秀、袁如骞、黄正应,以及沅江人刘超远、边振文等。甚至还有比冯贽等人做得更甚的孝子,如明代武陵人柳汝霖,在他年仅10岁时,母亲有病垂危,父亲也疾病缠身,不管如何医治,总不见效。汝霖除了每天晚上向上天祈祷,还割自己的肉掺在别的肉一起煮给父母吃。他父亲吃了这些肉,病就好了,而他母亲的病并不见好,而且还想吃掺有柳汝霖肉的肉。汝霖由于多次割自己的肉,伤势很重,自己已经不能再举刀割身上的肉了,于是他就用嘴撕下自己的肉煮给母亲。最终,他母亲的病也痊愈。

  上述“割股疗疾”的事例虽有些令人难以置信,但却彰显了孝子、孝妇们对父母、公婆实实在在的一片孝心。现在看来,这种“割股疗疾”做法并不科学,不宜提倡,但孝子、孝妇们的孝心和孝行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却值得发扬,且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

  2、敲冰捕鲤。元代郭居敬辑录的《二十四孝》是我国古代流传甚广、宣传孝道的重要著作,其中有《卧冰求鲤》的故事,讲述了晋代孝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王祥在天寒冰冻时节,赤身卧于冰上祷告,为病中想吃鱼且对他并不好的继母捕鱼,忽然间冰块裂开,从裂缝处跳出两条鲤鱼,王祥持鱼而归,把鱼做给继母吃。乡人为此惊叹,认为是王祥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所致。

  其实,清代常德也有类似的孝子故事。彭舜年,武陵县人,乾隆辛酉年(1741年)贡生(在科举时代,朝廷挑选府、州、县生员即秀才中成绩优异者,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这类学生被称为贡生),家境贫寒,其母有脚病,天气寒冷时尤其严重。有人告诉彭舜年说,用金色鲤鱼烹食可以治愈。舜年于是就在寒冬腊月敲破冰凌捉金色鲤鱼,并在自家的房屋旁专门建一水池将捕到的鱼养起来,以便能每天为母亲做鱼。舜年的母亲吃了鲤鱼,病果然痊愈。

  3、久病床前有孝子(妇)。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古代常德历史上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子”,不仅如此,而且还有许多孝妇。冯万年,清代桃源县人,其母有顽固性疾病,万年服侍母亲达30年之久。杨氏,22岁嫁给武陵人徐禹汲为妻,在孩子不满1月之时,丈夫便去世了,其婆婆患病达十年之久,杨氏小心谨慎在病榻前侍奉婆婆十年如一日。邵氏,18岁时嫁与李世相为妻,儿子出生刚8月丈夫便亡故。由于家贫,婆婆逼其改嫁,邵氏始终不从。婆婆晚年有病瘫痪在床,手脚不能动弹。邵氏日夜侍奉左右约六七年之久。婆婆感叹地说:“我目不识人,差一点失去了一个孝顺的儿媳妇。”周氏,袁朝椿之妻,婆婆有病3年,医治无效。周氏便向上苍祈祷,一次梦见神仙教授她治疗的方法:五更天用舌头舔眼睛即可治愈。周氏于是每天五更时分用舌头舔婆婆的眼睛,最终使婆婆的眼睛逐渐复明。周氏梦见神仙教授她治疗的方法看似有些荒诞,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从侧面反映出周氏梦寐以求想治疗好婆婆眼疾的一片孝心。

  常德明清时期涌现出这么多孝子、孝妇,无疑为我们当代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榜样,为我们弘扬孝文化积累了难得的素材,显示了常德有着很强的孝文化底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