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成:让女书文化“盛装”远行

2013-01-23 22:51:25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2013年01月15日04:54四川日报

  工作中,她是一名普通公务员;工作之外,她是一名女书文化传播者

  本报记者 刘淼淼

  “你看,这些女书既有少女情怀,又有成熟女性的优雅和妩媚。”1月14日,在位于成都城市名人酒店江南忆茶坊的女书书艺中心,世界文字书艺协会名誉会长、女书文化宣传大使王成热情地引导记者参观风格各异的女书作品。一个个造型奇特、秀美娟细的字符灵动而飘逸。

  “这些年我的业余时间全部用于传播女书文化,在工作和学习上失去了很多东西,但我不后悔。”这位四川省粮食局的普通公务员感慨说,“能让一种面临消亡的文化盛装远行,一切都值得。”

  结缘湖南女书

  化身文化宣传大使

   别看王成的名字很男性化,但她蓄着1.6米的长发,还能用头发蘸墨写字,是一位气质柔美的女书法家。“我至今还保留着1994年的一份《四川日报》,上面刊载了我用头发写字的图片新闻。”王成笑道。以青丝写女书,更是她的独创。

  回忆起自己学书法的经历,王成说,其实是从“恐惧”开始。“我父亲特别喜欢书法,在我几岁时就让我学毛笔字。每次写字,父亲就坐在旁边削竹篾片儿,我写不好就要挨打。”真正喜欢上书法,是因为得到书法老师的认可。“我几次交作业,老师都说,别把他写的字拿给他看。”正是严父的监督和老师们的教导,让王成打牢了根基。1997年,在当时国家内贸部举办的书法大赛上,她一举夺冠,作品被书坛泰斗启功称赞为“看不出是女儿家写的”。

  “中国书法崇尚力度,但我不赞同女书法家像男性一样豪情万丈地泼墨狂书。”王成说,她开始思考,能否找到一种有关女性的文化,让女书法家的创作过程更加柔美、作品柔中带刚。“女书”渐渐闯入了她的视线。

据王成介绍,女书是起源于湖南江永地区的神秘文字,是世界上唯一以性别命名的文字,也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文字最初是因女性不能进学堂识字又有沟通需求而产生,传女不传男。妇女用女书来读唱、记事、互致信件、祭祀祈祷等。2007年,她亲赴江永学习,被当地政府聘为“女书文化宣传大使”。更让她引以为傲的是,在女书书法史上,她首创了大篆体、小篆体、甲骨文体、隶书体、简牍体、女书体汉字等女书书法,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王成女书”也已注册商标。

  开办女书课堂

  呼唤“老同”情谊回归

  由于早已失去了使用价值,女书面临消亡的危机。作为女书文化宣传大使,王成感到一种责任和紧迫感。2008年,王成女书学堂和女书书艺中心先后成立,向社会公众传播女书文化。

  女书学堂刚成立时,学生不多。2011年电影《雪花秘扇》上映后,引起了公众对女书的广泛关注,也掀起了一股学习女书的热潮。如今,王成的学生有几百人,来自各行各业,年龄从七八岁到七十多岁。“我让学生写的第一句话是"真水无香",第二句话是"女儿当自强"。”她希望学女书的女性,同时能做到自尊、自立、自信、自强。

  “我还希望通过女书呼唤"老同"情谊回归。”王成指出,像《雪花秘扇》中百合和雪花、妮娜与索

菲亚之间的“老同”感情,是当下时代所缺失的。“"老同"有些像闺蜜,闺蜜可能是阶段式的,但"老同"却是一生一世情坚似铁。”王成说,女书文化,包含了很多习俗,结"老同"是其中一种。“"老同"之间的感情是最无私和纯粹的,甚至应该突破性别、身份和年龄的限制,就看是否纯洁,能否温暖彼此。”

  “女书不只是江永的,也不只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王成说,如今女书文化在国际上很受重视。去年底,她受邀在“世界文字书法代表作家展及国际学术论坛”上作了题为《绽放的女书》演讲,并被韩国聘为世界文字书艺协会名誉会长。目前,她和她的法国学生正在筹备成立法国女书书艺中心。

  作者:刘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