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忠义:忠心报国 寻根传统文化 义薄云天 回归海丝文物

2024-06-27 17:39:26来源:福州晚报

打印 字号: T|T
       作为中国著名的侨乡,目前分布在全球五大州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福州十邑海外乡亲有400多万人。这些海外乡亲在住在国努力拼搏、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保持首与祖籍国的紧密联系,担负着住在国与祖籍国之间友好往来的“使者”,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为展现福州十邑海外乡亲敢闯敢拼的精神,彰显他们为国家振兴作出的巨大贡献,福州晚报特推出“十邑华侨之光”栏目,将挑选优秀福州十邑海外侨领,通过他们的创业、发展经历解读这些华侨菁英的精神内涵,展示侨乡福州深厚的华侨文化和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吸引更多的十邑海外乡亲投入“一带一路”战略中来,为福州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更多合作共赢模式和范例。
       个人简介王忠义,1952年9月出生于福州长乐潭头镇菊潭村。曾担任第八届、第九届福州市政协委员,并兼任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届、第十一届福州市人大代表;长乐市第六届、第七届、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目前任美国福州同乡总会会长,新加坡世界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主席,世界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会长等。还先后获得“中华百名管理创新杰出人物”、“世界百名行业创新杰出人才金奖”、“世界杰出华人”、“中华杰出英模时代创新典范”、“中国诗书画大师”、“中国文艺泰斗终身成就奖”、“世界著名华人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他,是海内外闻名的古建筑大师,因在国际古建筑修复和保护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章。
 
        他,是闽都文化传承与宏扬的践行带头者,更是海内外闻名的闽都文化遗产与传承志士。
 
        他,更是热心让流落海外的海丝文物回归的爱国侨领,千方百计将五百余件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到福州。
 
       他就是王忠义,一个人如其名的杰出侨领。
 
       海内外闻名的古建筑修复专家
 
       1952年出生于长乐的王忠义从事古建筑修复可谓是继承祖业,其爷爷辈就在长乐民间从事雕塑、修庙等古建筑保护相关工作。16岁跟随父亲进入建筑公司学习古建筑保护的王忠义更是青出于蓝,26岁时就设计出福州第一座民族风格的建筑——华香楼,也由此成为“福州民间古建筑设计的权威专家”。
 
       1980年,王忠义前往北京大学古建筑文物保护专业进修,并拜入中国古建筑文物泰斗罗哲文教授门下,这让他的古建筑修复、设计专业能力飞速提升,同时更让他眼界大开,开始放眼关注东南亚乃至全球的古建筑修复和保护。
 
       1985年,王忠义放弃安稳工作,独自出国发展,先后成立了新加坡东艺建筑设计工程公司、新加坡新国际发展有限公司、马来西亚帝益艺术发展有限公司、马来西亚东艺古建筑设计工程公司等,公司业务囊括古建勘察、文物考证、复古保护、艺术雕塑、工程监理和技术培训等。
 
      而与此同时,王忠义还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福州成立了福建省第一家从事古建筑文物保护的专业机构;于上世纪末在家乡长乐创办了专门研究仿古构件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公司,有效解决防火、防虫、防潮、防老化等老问题;创办了福建首家“古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聘请罗哲文等全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和民间名师巧匠组成古建筑专业保护技术队伍……
 
       40多年来,王忠义牵头和参与的古建筑修复达200多项,其本人先后被评为福建省首批“建筑师”(1993年)、中国首批“国家注册建筑师”(1997年)、“中国古建筑专家”(2000年)等,并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章、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奖章、新加坡“设计师协会”奖章等,成为海内外闻名的古建筑修复专家。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章获得者
 
        作为古建筑修复和保护的从业者,王忠义牵头或参与的古建筑修复数不胜数,但最让他毕生难忘的,也是社会反响较大的古建筑文物保护事件,却要数牵头保护修复长乐“显应宫”和修复新加坡“天福宫”。
 
        长乐“显应宫”原为漳港仙岐村村民1992年建房开基时偶然发现,起初村民将挖出的神像、陶瓷器具和残缺不全的清嘉庆年间“愿俞应”匾额等简单搭盖后堆放于地上。恰好回乡探亲的王忠义得知此事后,当即要求当地领导采取有关措施保护,并紧急向时任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的罗哲文、故宫博物院院长单士元、国家建设部文保专家郑孝燮等汇报此事,邀请专家莅临长乐实地考察。在王忠义的多方努力下,长乐“显应宫”获得海内外华侨的广泛关注,收到大量重建捐款,而得以完整保存并重建。如今,长乐“显应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复新加坡“天福宫”则更是王忠义最值得骄傲的一个项目:1999年他在修复新加坡最古老、最重要的国家文物“天福宫”时,意外发现了价值连城的“光绪皇帝亲笔御书真迹”,心态端正的王忠义没有为此心生贪念,而是毅然把此宝物公诸于世。王忠义的高尚品德获得社会各界赞扬,并得到权威部门的认可和肯定,于2001年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章。
 
       寻根闽都文化的传承践行者
 
       由于骨子里与生俱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事业有成的王忠义与其他侨领不同,工作之余的他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寻根闽都文化的传承践行者。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王审知锐意进取、海纳百川、造福万民的精神,王忠义牵头筹建的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于2013年正式成立,并于每年举办闽王王审知春祭大典(清明节前后)、王审知入主福州纪念(五月廿十一日)、纪念王审知诞辰(九月初八)等各种纪念闽王王审知的信俗活动,成为海内外闽籍宗亲传承闽王文化、敦亲睦族、寻根问祖、联谊交流的重要平台。
 
       2013年,为了保护王审知为祭祀入闽义军前锋大将刘行全而建立的庙宇——北庙(俗称北岳庙),王忠义向各级政府积极反映和努力呼吁,引起福建省、福州市政府领导和福建省、福州市文物部门关注与重视,从而使残存的北庙得到合法保护。
 
        对于“花钱耗精力保护传统文化保护值不值”的疑问,他说:“文化无价。我是一个虔诚的国学信徒,时刻谨记要肩负起传承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责任感,无论身处哪里,都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炎黄子孙……”
 
        琳琅满目的王忠义私人收藏馆。
 
        海外文物回归的抛砖引玉人
 
        在海外创业期间,王忠义派遣了大批中国专家和技师到世界各地修复保护中国古建筑与文物,让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各地重现往日风采。当今世界上最高的群体雕塑——新加坡海滨公园“中国历史名人雕像”,当今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雕刻群——光明山“普觉寺万佛塔”,马来西亚的“柔佛古庙”、“天公坛”,泰国的“中国城”……这些在海外备受好评的项目均是由王忠义设计建设而成。
 
        与此同时,王忠义自出国创业之始,就特别留意寻找与福州海外贸易有关的史迹和文物,尤其是与闽王王审知对外贸易活动有关的古董和文物。在东南亚工作期间,王忠义闲暇之余最大的乐趣就是深入当地人聚居地,与古董商结交,千方百计收集中国外销瓷,以及辗转流落当地的中国文物。至今,王忠义回归的海丝外销瓷器及其他中国文物已达500多件,将共千余平方的收藏馆填的满满当当。虽然专家称其收藏价值不菲,但王忠义最大的心愿却是在福州建立一个大型“华侨文物收藏馆”,届时他将把自己全部的收藏品捐赠出去,从而抛砖引玉带动更多的福州十邑侨领将在海外收藏的海丝文物和中国古董捐赠归国,以更好地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华侨,希望自己能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建设新福州的道路上,贡献最大力量。”采访中,王忠义炙热的爱国爱乡之情难以掩饰,而他那为保护祖宗留下宝贵文化财富的激情和执着更让人动容。期待王忠义先生的梦想早日成真,也期待更多的华侨参与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队伍中来。(文/图 刘颖 刘磊)
     1999年,王忠义将“光绪皇帝亲笔御书真迹”交还“天福宫”。
 
 
      2001年,新加坡发展部部长陈晓朋(右)为王忠义颁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章。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最新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