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杉村志》编委会纪念闽王王审知文化交流活动

2024-05-06 14:17:33来源:魅力杉村

打印 字号: T|T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杉村志》编纂委员会于5月4日举行纪念闽王王审知文化交流活动。《杉村志》编纂委员会成员与杉村长新王氏宗亲代表前往位于福州市北郊莲花峰南麓的闽王王审知陵园,又称“宣陵”,开展纪念闽王王审知文化交流活动。
 
      《杉村志》编纂委员会成员与杉村长新王氏宗亲代表一行首先抵达闽王纪念馆,在纪念馆管理人员的指引下参观了随闽王入闽的十八姓的介绍,并前往闽王墓祭拜。
       1961年,王审知墓被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以来,闽王王审知陵园由王审知后裔和社会爱心团体与个人捐资,对闽王王审知陵园按历史原貌进行修复现。
       随后,大家驱车前往位于福州市区庆城路的闽王祠参观。闽王祠原来是王审知的故宅地,是后晋所修。从宋代到清代,历朝郡守都加以供奉和修缮。
闽王祠
 
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
 
       闽王祠前庭的“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为906年(唐天祐三年)唐哀帝李柷所敕,礼部侍郎于兢撰,将仕郞王倜书。碑文记述王审知家世及其在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贸易等内容,还记载了王审知治闽期间开辟棠港的史实,是福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肇始地的重要实物见证。清著名学者郭柏苍在其《竹间十日谈》中称赞它为“天下四大碑之一”。
“乞土胜地”碑
 
       明清两代,立春之前一日,福州有向闽王祠乞土制春牛之风俗。
戟座
 
       敕立门戟,是唐朝廷对有功的臣下恩宠的一种表达方式,先后赐2次,共12座,现存7座。
重修忠懿王祠碑记
 
       此碑立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由资善大夫晋江黄凤翔撰,翰林院学士叶向高篆额,翰林院学士翁正春书丹,运盐司知事周于民镌石。碑文记载王审知功绩及重修缘由与经过。碑侧刻楷书“道光八年岁次戊子孟冬吉旦重镌”。
大殿内中供闽王塑像
 

闽王祠展厅
 
       王审知治闽实行保境安民政策,整肃吏治,轻徭薄赋,省刑惜费,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建城池,办学校,招纳中原名士,积极经营海外贸易,为当时闽国的社会稳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民安居起了积极作用,被八闽人民尊崇为八闽人祖、开闽王。
重修忠懿王庙碑铭
 
       此碑立于宋开宝九年(976)由福州剌史钱昱撰,摄闽县丞林操书丹。铭文记录王审知世系及其一生功绩,还记录了吴越改府第为庙祀的经过。石龟昂首张目,背有甲纹,形象生动。碑在民国间倾倒,断裂为数段,现移嵌于今址,旁立青石上书“忠懿王祠碑铭”。
        《杉村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开展“闽王王审知文化交流活动”,意在编修村志过程中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建立乡村文化自信,同心同德,共建杉村。
杉村全景图
 
备注:
 
       闽清杉村王氏明朝永乐初年,闽王第二十二世孙王谷政带其弟王谷用由福州黄巷迁下祝玬山(今杉村)开基,王谷政为长新王氏开基始祖,其弟王谷用为佳洋自然村开基始祖。
        闽清杉村坑里王氏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王文彬任职江西吉安,奉命率军入闽,守闽清渡口,后迁下祝坑里(今池楼村坑里自然村)开基,为池楼村坑里自然村王氏开基祖。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最新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