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再论临川王氏与上池村的由来

2024-02-19 16:26:08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再论临川王氏与上池村的由来
        临川王氏即王安石家族,其先祖始迁居于抚州城内的盐埠岭。而其于抚州城内盐埠岭的一世祖即临川王氏一世祖为谁?不同地方的族谱有不同的记载,这些不同的记载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王安石故里为何处的认知。王安石(又称荆公)为北宋时期临川人,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这也王安石自己的记载!但王安石祖辈后来又迁居临川县何处?则值得深究。
       
因为王安石是临川人,所以当今很多人便把今天的临川县的一些老谱的记述当作正统与主流,而打心里地排斥其他地方老谱的记述。今天的临川县的一些王安石家族村庄保存有民国时期的老谱中收录的谱序说抚州城内盐埠岭王氏的开基祖(即一世祖)为王安石的曾祖父王明(字克明、改字永泰),而这种记载是不符合王安石的记载。王安石为叔祖王贯之(祖父王用之字公达的弟弟)写的墓志铭《主客郎中叔祖墓志铭》开篇即记载:“公王氏,讳某,字某。其先著望太原,而公之曾大考讳某,考讳某,皆葬抚州之临川县。”考是指已逝的父亲、大考是指已逝的祖父、曾大考是指已逝的曾祖父。王安石在此文中明确地记载了王贯之的曾祖父(即王明的祖父)已经为抚州临川人且葬在临川。宋庆历八年(1048年)王安石为先父王益写《先大夫述》开篇记载“王氏其先出太原,今为抚州临川人,不知其始所以徙。其后有隐君者某,生某,以子故赠尚书职方员外郎”,文中“其先”与“其后”是指两个不同人物,而“其后”“有隐君者某”是指隐居他乡的“尚书职方员外郎”即指王安石的曾祖父王明,王安石在这两文中明确地告之了后人:王明的父亲及祖父已先于王明而居抚州临川盐埠岭且为抚州临川人,王明的祖父葬在临川。曾巩于庆历八年为王安石父亲王益写的《墓志铭》开篇即语“王氏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公讳益,字舜良。曾祖讳某,不仕;祖讳某,以子故赠尚书职方员外郎”,王益的曾祖父王廷辑,曾巩文中亦明确记载了王益的曾祖父亦已家居临川,为临川人。也就是说根据王安石和曾巩的记载来判断,所谓的盐埠岭王氏一世祖为王明是错误的。
      
临川的谱记载王明为临川盐埠岭一世祖,这与王安石的记载不相符合,不足采信!临川谱中的盐埠岭漏记了开始的两代人,这是明显的错误。更有临川展坪竹溪民国时期的王氏族谱不仅把王永泰记为临川王氏一世祖,还把王安石的曾祖父王明记成王明正(字永泰),把王明误记为唐代诗人王勃家族的后裔。正是这套民国时期族谱被一些人看作是研究临川王氏一世祖即起源的经典之谱。然而,王安石为弟弟王安国(字平甫)撰的墓志铭明确记载王安石、王安国的曾祖父为王明,即《平甫墓志》开篇有云:“君临川王氏,讳安国,字平甫,赠太师、中书令讳明之曾孙,”遗憾的是,今天临川一些王氏自己的谱记错了,却还在抱残守缺,总认为自己的谱没错误,有错误的是上池王家的谱。
       
那么,上池老谱记载了什么呢?明朝正统戊午(1438年),明朝兵部尚书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杨士奇应临川县上池村人王宏道(此人历任通州漷县、山西永和、湖广耒阳县令)之请写的《上池瑶田王氏族谱序》中有记载:“至五代间,有文大讳简者,奇伟多智,识抚之胜,概属于盐埠岭,遂辟宅居,为临川一世祖,不再传。而至宋,克明公性忱山水,悦珠峰之壮丽,乃存故宅于府,命子公达堂构其下,公偕侄姓,车从时临焉,名曰:‘上池’。驯至今日,名贤杰士,代不乏人。”在这里,王明字克明、改字永泰,珠峰指上池村东侧的明珠峰,公达即王安石的祖父王用之(字公达);王简字文大,生一子:廷辑(字瑞昌),廷辑生二子:明、正。这篇谱序详细地记载了王简迁居盐埠岭,王简的孙子即王安石曾祖父王明迁建并命名“上池”的历史。这篇谱序收录在今仍存于上池村的由上池牵头,金溪、东乡、余江三县二十二个王安石家族村庄于1636~1640年联修的谱中,也就是说王简为盐埠岭临川王氏一世祖、王明为上池王氏一世祖得到这二十二个村庄的认可。
         
该联谱的人物世系中还记载:“简:字文大,奇伟多智,遍察堪舆,识抚之胜,概属盐埠岭,遂辟宅家焉,葬曲城,娶丘氏,生子廷辑。”该联谱记载王安石这一支人物世系为:简→廷辑→明→用之→益→安石。这些也为余江县水口、坂上、塘井,东乡县上池、黎阳、西江、浯溪、礼坊、邹坊、杨坊、团溪、文七位、赤岸、雷源、茭源,金溪县琅琚、洛城、润湖、月塘、范堂、乌墩塘、毛鸿等等几十个王安石家族村庄历代族谱所记载。今临川高坪太平洋(王安礼后裔村庄)、龙溪梅州(王安礼后裔村庄)两村民国八年的族谱也如此记载。上池村现存的明末族谱记载王简葬临川县曲城山在王安石的诗文中有记载。王安石常以曲城后裔而自居,宋皇祐四年壬辰的清明节,王安石在江宁钟山为父亲王益、长兄王安仁扫墓,触景生情,写下诗《过山即事》,其中有语“曲城丘墓心空折,盐步庭闹眼欲穿”,“曲城丘墓”指临川曲城山的坟墓,此两句为王安石对先祖自太原迁抚州府治盐埠岭,卒葬曲城山的深深怀念。王安石在《上相府书》中亦云“而曲城士大夫为子孙之谊”。王安石的这些记载也从根本上否认了今天临川县部分王氏旧谱中所谓的王明为抚州盐埠岭王氏一世祖的记述。
       
王安石叔祖王质之的曾孙王榜有后裔宋末迁今湖北省武穴市王仪垸村,该村清朝咸丰十年《王氏大成宗谱》记载:“简字文大,奇伟多智,遍察堪舆,后历抚属盐埠岭,见其山水清幽,风俗淳朴,遂语其子曰:‘择地而居者,莫此为佳。’生子一:廷辑。”王质之的曾孙王放字元泗(又字元汶)迁今武穴市龙坪镇,其同治十三年《太原王氏元泗户宗谱》关于王简有此一样的记载,并明确记载王明居住于明珠峰西上池村:“明:廷辑长子,字克明,改字永泰……子三:用之、贯之、质之,居明珠峰西上池。……安石:益公三子,字介甫,庆历二年进士,……配吴氏,封舒国夫人,葬江宁钟山,继配彭氏,封荆国夫人,葬上池荆公山,子二:雱、旁。”因其记载的“明珠峰西上池”并未注明“明珠峰”是哪个县的,就造成后人寻根问祖困难,而在信息化的2016年8月底,这些王氏村庄的族长直接到了今天抚州市东乡区明珠峰西侧下的上池村认祖归宗。 
       
而清朝晚期著名的谱牒学者浙江省慈溪人王庸敬(字圣传,号简侯)于同治七年编撰有《王氏通谱》。王庸敬根据王安石自己文章而记载临川王氏一世祖为王明的祖父,其谱第二部分中的《太原王氏通谱.卷十三》记载王安石家族即临川派:“第一世:明祖,名未详。其先祖系出太原,居太原,世久迁徙。自家抚州临川,遂为临川人,□卒葬临川,配□氏,子□。见《元丰类稿》、《益墓志》及《临川集.知兴元王公墓志》。第二世:明父,名未详……第三世:明,用之父……”           
        
上池村以西三里处的东潮(今称墩头)村自上池迁建的,其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东潮王氏族谱》有载:“自介甫崛起吾乡,封荆国公,一时科名世胄簪缨不替,人称望族焉。今散处于古临、东邑间,与王为姓者皆其兄弟之苗裔也。”东乡县黎墟人王师文1637年撰的《重修汉唐宋历代王氏族谱序》中言:“临汝金东,尤称鼎盛,即平吴将军浑公之墓、功封荆公安石公之庐,现在金峰(东乡县最高峰)、明珠诸近地可证也。”1639年,上池村以东五里处的金溪县黄联桥村举人张明威为上池村重建明珠古刹撰的《重建明珠峰记》开篇即言:“抚治金、东之界峰,有明珠者,隋唐盛时,仙源著称,宋王荆公住居峰下。”王安石的祖父王用之在祖坟山金溪县的灵谷峰东侧二里处建有“城陂寺”,此寺被后来于此建“上尚李家”的李氏于明末时推毁。上尚李家清朝道光年间的族谱收录了记载该寺兴毁过程的《古迹》一文有语:“而荆公家原居东乡之上池村”。这些文章记载了明珠峰西侧下的上池村有王安石的旧宅,王安石的家在上池村。王安尚之子王旂自金陵回上池后对上池村兰塘北岸的王安石旧宅进行了维修,并将大型阴刻石匾“望重荆槐”置于大门上方,明洪武间《上池基址全貌图》有这两者的标识。此石匾为上世纪80年代上池村民王文清在兰塘边无意中挖出,现保存于上池王氏宗祠内。
       
但是,明朝正德七年(1512年),东乡建县,上池村则由临川县延寿乡七十九都归属东乡县延寿乡二十二都。清朝各版《东乡县志》及志中收录的县令文章皆记载王益、王安石为上池村人。清朝吴辉汉编的《东乡县乡土志》把王安石父亲王益及王安石兄弟七人列为上池人,其文有云:“东乡山水灵淑,人文卓著,而以东南两地为最盛,其未建县之先……王益,字舜良,上池人……子七人,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尚,并名于世。”清嘉庆七年至九年直隶玉田人东乡知县周钟泰任职东乡间,踏遍东乡山水,遍访东乡古村,确认并记载东乡县是王安石故里。嘉庆十年十月,东乡知县周钟泰撰写的《东乡县志序》不仅记载王安石是东乡县人,而且高度赞誉王安石,此序有载:“予承乏于兹,访览山川风土,乐其泉甘而土肥,俗尚淳朴,与予相安……抑维此山水奇特,毓秀降灵,往往出类拔萃,荆国王公创制义,启文明之运;伯宗吴公占大魁,开科名之首;艾天佣子高踞选席,力挽文运之衰,三公固间气所钟。周览全志,文武正途外,或以学术,或以智勇材能,或以闇修笃行,自世家勋阀以及闺门里巷,凡忠孝节烈、义举豪情有关风化者,大书特书,复不一而足,何兹土之多贤也!”东乡知县周钟泰在为东乡县城内新建明伦堂考试院撰写的《新建明伦堂试院记》中不仅再次强调王安石与艾南英是东乡人,而且明确提出东乡是王安石的故里,同治八年《东乡县志.卷十五.艺文志》收录的该文有云:“夫建县于兹三百年矣,三年中必两试于讼庭,试则拥挤杂沓;或昏夜风雨,神疲力倦,犹必亲舁几案而出,岂文弱之士力所能胜哉?兹举也,于养士气、培文运之机庶有豸乎?抑予重有感焉:夫国家以制艺设科,而制艺创于荆公,今半山故里俨然在望,是渊源大有所自也;况前明千子先生《定》、《待》诸刻为斯文宗匠,东乡之名满天下。予居恒慕二公之学术,今之来也,访其遗书,考其山川故迹,慨然想见其为人。”
       
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东乡县志.卷十一.选举志一》开篇即言王安石与艾南英都是今东乡县人,其云:“历代选举之法多矣,自明专以四书义取士,本朝因之,而科举得人为最盛。顾制艺本王荆公所创,至艾千子而尊,二公固邑产也,乡先正之派别所沿膺斯选者,宜饮水而探源,录之于志。非重科名,盖将来其继耳。”清同治八年《东乡县志》中的东乡县“乡宦”、“儒林”、“文苑”、“进士”等方面把王安石叔祖王贯之、父亲王益、王安石及其兄弟王安仁、王安国、王安礼、王安石长子王雱及王安石从弟王沆都收录在内。同治五年,东乡县城梧桐街建“王艾二公祠”以专门祭祀东乡县乡贤王安石、艾南英两人;清朝东乡县城大成门西的乡贤祠专门供奉与祭祀王安石、王安国、王安礼等十七位东乡县乡贤;清光绪末年吴汉辉主编《东乡县乡土志.第二章.疆域》中《县治三》记载:“而王艾二公祠乃同治间知县李士棻以罚锾所建,祀王文公讳安石、艾千子讳南英于中,今就其宅为劝学所,侧为蚕桑学社,附设教育分会于此。”1944年8月~1950年4月,上池村所在地延寿乡名称改为“荆公乡”。
       
1985年上半年,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銮书、文化厅厅长晏政、副厅长刘恕忱及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长历史学家姚公骞多次到上池及周边王氏村庄就王安石故里问题进行调研,1985年12月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的赣府发(1985)112号文件确认了王安石故里为上池王家村。深得中共抚州市委、市政府支持,市人大主任罗建华任编委会主任与主编、黄日强、吴凤雏、张山东等任副主任的,由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文化局于2011年联合出版的《抚州古建筑》第90页记载“上池王氏宗祠位于东乡县南部的黎墟镇上池村。上池村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故里”。2021年2月20日,人民日报社江西分社社长郑少忠到上池村调研,第二天,中共抚州市委宣传部的宣传报道称上池村为“王安礼故乡”(王安礼为王安石弟弟)。 
        
今天的东乡县上池村为王安石故里,这一点在2013年版由中共抚州市委书记龚建华任顾问、主修为张和平、主编为黄亚玲的《抚州市志》第179~180页,第203~204页的“东乡县篇”里,从文化、旅游、名人、古村四个方面充分肯定了王安石故里为上池村,王安石为今东乡县上池村人!如该志《卷一政区.第三章县区概况.第十一节东乡县》第179~180页记载:“文化。20世纪80年代,在王安石故里虎形山乡上池村,建立‘王安石陈列室’;……旅游……荆公(王安石)故里上池村,有王氏宗祠、半月塘、清风阁、露天议事台、荆公读书台、下马碑、总门里、荆公井等10余处……明珠峰峻俏秀丽、茗茶飘香,半山书院、荆公立志,诗词十景,名显丽姿……古今名人。历史名人有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 
        
上池村至今仍有荆公读书台、荆公钓鱼台、荆公祠、荆公井、荆公茶、荆公家宴、荆公塘、荆公山、王荆公陇、钟山等等有关王安石的历史遗存,亦有荆公故宅(望重荆槐)、半山书院等等有关王安石的历史遗址,更有许多有关王安石在上池的口口相传的传奇故事,以及王安石的上池十景诗。但,也就是如今临川县的一些王氏旧谱序的误载以及上池村的行政隶属历史变迁,使人们对认知王安石家族在抚州临川的起源、发展及迁居状况产生误解,对荆公家族成员村庄寻根问祖造成困惑。故此,正本清源,尤显必要。民国壬午(1942年)版《上池王氏族谱》收录的《王安石上池十景诗》其中有《兰塘钓隐》“宅近兰塘水竹西,钓竿日日占苔矶。每疑弱缕牵云动,不用扁舟载月归。赤鲤有神宁出穴,白鸥无事已忘饥。桐江莫笑羊裘老,曾拜天书下紫微。”王安石晚年淡于政事,上池村千年大隐于世!
        
有人说,王安石《大中祥符观新修九曜阁记》有记载:“临川之城中……吾庐当丘上,……安石少时固尝从长者游而乐之,以为溪山之佳,虽异州,乐也,况吾父母之州,而又去吾庐为之近者邪。”这篇文章记载了王安石1033~1036年间随父王益回故里临川为王安石的祖父王用之守丧,在抚州城内盐埠岭北宋早期有王安石曾祖父王明的房子,作为曾孙的王安石说此房子是“吾庐”非常正确,但王安石自己及父亲王益并未在盐埠岭建私宅。如果说抚州城内的盐埠岭是王安石的故里,那么王安石到故里居住与居家怎么能称到故里“历游、旅游”?又怎么能说是“异州”?又怎么能说“况吾父母之州,而又去吾庐为之近者邪。”其实,“州”在此是指父母居住地,这说明王安石父亲王益的居住地并不是抚州城内的盐埠岭。当然,作为城市的抚州:交通便利、生活方便、书院众多,王安石回故里临川时,也常待在抚州城,这也就非常合情合理。盐埠岭的荆公祠是田登在1106年在此房子的基础建的,说明在此之前王明家族早就没有人在此居住而迁居他处,古代不可能把有人住居的房子建为祠堂。明朝早期,临川县上池村人王孟演(任抚州教谕)因此荆公祠已倾毁而于原址独资重建荆公祠,这说明临川上池村在王安石家族中的核心地位,抚州城内的荆公祠为上池村的私有财产。
       
今天,也有人说金峰离上池村很近,王安石为什么还要借宿金峰而不直接回上池住?也有人说上池村为王安上之子王旂所建。各种说法皆有,五花八门的。金峰岭在上池村以北二十多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498.5米,为今天东乡县最高峰。王安石到金峰岭不是借宿,而是拜访在此隐居的叔祖王质之,王安石写有《金峰晚坐有怀》、《再宿金峰》二首诗。临川县明珠峰西侧下的上池村为王安石曾祖父王明建的并起名字“上池”的,有人却说上池是王安石幼弟王安上之子王旂建的。王安石幼弟王安尚(又称王安上)之子王旂自金陵(今南京)归居明珠峰西侧下的兰塘北岸上的上池村,将此又称为“上池瑶田”,王安石叔父王盟见此地狭小,将居所移向村子东北侧九十步,为“上池周原”。1987年10月,在上池村明珠峰东北侧麓里坑地段的王旂之子王桁(1090~1151年)的宋代坟墓中出土的石制《地券》中有语:“地券:正见人李定庚、保见人张皇同……今备举,桁年六十二岁子,今年闰四月二十七日,九卸,上池周原,亡人弟子王三郎,逆即,有抚州临川县延寿乡七十九都,维皇宋绍兴二十一年九月初戊戌。书地契人天官道士。”此地券仍保存于上池村。宋绍兴二十一年即1151年,这些文字记载说明在王旂、王桁之前,上池周原族就已经存在。上池村也历来是王安石大弟弟王安国所居及其后裔所居所葬之地,王安国四世孙王子春于南宋中期直接从上池瑶田迁建离上池十余里的浯溪村。元末的1356年十二月十五日,上池王氏在王安国后裔上池塔田族人王日贵领导下追随朱元璋造反,被元朝安仁县(今东乡的邻县余江县)3000官兵镇压,上池王氏各族人大量被杀,也有大量逃亡全国各地而埋名与改名的,王日贵逃往今临川县某地。上池塔田族、上池楼下族与上池下源族三族被灭,上池从此衰落,怎能说上池村由王旂所建?
       
然而,今天的一些临川王氏村庄仍然在排斥上池村,但这改变不了上池王家是由王安石曾祖父王明建造并命名“上池”的历史事实。一个人的故里在哪里?不是以其出生地而论、而是以其以上三代祖宗居住地而论、为标准,这是常理。今江西省樟树市清江镇的“维崧堂”只是王安石的出生地。出生于此,这是《临江府名宦志》、《清江县志》、《清江县古迹志》等许多文献的记载。所以说王安石曾祖父王明于北宋初在临川县延寿乡七十九都明珠峰西侧下所建的上池村为王安石故里。如果上池今天仍为临川管辖,相信临川很多人也就不会排斥上池了;我们上池不是与谁来争王安石故里的问题,我们老谱只是如实地记载了王安石的曾祖父王明的祖父王简自太原迁居抚州城内盐埠岭,王明迁建临川县延寿乡七十九都的明珠峰西侧下上池村,这个历史事实符合王安石为其叔祖王贯之写的墓志铭及王安石为父亲王益写的《先大夫述》。自古以来的上池王氏,尊重历史,记述王安石家族即临川王氏当然亦含上池王氏的迁徙由来,即先祖是谁?先祖从哪里来?先祖葬何处?追根溯源,这是家族文化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尊祖敬宗的前提,这些一个家族的本与源问题不去研究清楚,而过于争论王安石故里为何处?甚至带上功利色彩,这有违于研究的本质和意义,也对不起临川王氏的先祖!欺世盗祖与数典忘祖不是上池王氏的作为。
        
现实中,上池村作为王明在北宋初所建之村,上池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江西省文化名村、江西省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在信息化快速传播的今天,上池村并没有得到大规模开发与建设,还是那么破陋,却惹得网络上无休止的怀疑、质疑,甚至谩骂与咒骂,这是今天的上池村所不愿看到的,也是上池村所承受不起的,也是今天的上池村所遇的最大悲哀!对于质疑,上池人重视;对于辱骂,上池人鄙视!
      作者:抚州市东乡区红星中学 王小斌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上一篇:湖南王氏主要脉派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