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贺永定富岭王氏宗祠重建落成庆典圆满成功

2024-01-14 14:28:15来源:王氏名族

打印 字号: T|T
      2024年元月12号,永定区富岭王氏宗祠,经两年多富岭王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落成。
 
       这次富岭王氏祠堂的重光晋祖,是富岭王氏氏族文化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富岭东溪公全体子孙,在祭祀先祖列宗有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又是维系东溪公开支散叶在外地宗亲,寻根问祖,不忘乡愁的纽带。
 
 
     2024年元月12号上午十时,从四面八方赶到富岭王氏宗祠广场的二千多王氏宗亲,在庄严国歌中拉开庆典序幕。永定区各乡镇的王氏宗亲代表,龙岩市各县、市、区重点宗祠的代表、来自泉州、梅州的王氏宗亲代表,龙岩市,厦门市的有关领导,乡贤,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庆典大会秩序井然。富岭王氏宗亲理事长王仁秋宣部庆典仪式开始,富岭村王书记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词。龙岩市姓氏源流研究会会长朱信景、龙岩市王氏委员会会长王文健,企业家代表王龙招、龙岩市王氏委员会副会长王灿珍等发表的热情洋溢的讲话。
 
 
追根溯源修族谱,
继往开来建宗祠。
 
      富岭王氏居住地,在闽西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富岭王氏自古到今,王家人五百多年来所创建的《裕隆楼》、《双门楼》、《永隆楼》、《福隆楼》、《中隆楼》、《德隆楼》、《魁星阁》到今重建的王氏宗祠,无不闪耀着王家人智慧的结晶。其中《裕隆楼》,《魁星阁》是最有名望的建筑,已列入文保单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国外建筑专家常有人来此观摩考察,平时游客也不少,这是富岭王氏文化在弘扬,在传承。
 
   今天庆典大会,王氏宗亲们自娱自乐。好多王氏村庄,祠堂组织表演队,登台演出,将庆典仪式推高潮。
 
.
 
附延伸阅读:
 
(闽)永定区富岭王氏宗祠(来源:闽西王氏文化丛书)
 
现存的富岭王氏宗祠,又称东溪公祠,建于明代后期。
 
明正德三年(1508年),永定王氏始祖十五郎公后裔、九世祖陈玉公奉父琼公之命,由永定溪南里岭背焦头角外迁,用油箩挑着三岁的儿子东溪公及行李,偕父琼公向东北而行,到太平里的铁坑已是日落黄昏,突然扁担裂断,只好就地落脚,琼公用干支推算,正是吉日良辰,便在此定居。陈玉公被尊奉为富岭王氏开基祖。
 
东溪公长大后嫌铁坑基址狭隘,不足廓先业而贻大谋,遂经营富岭开基焉。富岭旧称古林鑑,足够后裔开垦筑屋,繁衍开发。
 
东溪公去世后,四个儿子给他立了祠。初建在今祠左砂下田中,横向坐东,倒地金钩形。后因堪舆家云:“对峰公(讳万球)之书堂吉于建祠。”于是他的最小儿子对峰公将分给他的书堂慨然捐出。所以,今天的东溪公祠,实际上就是以前对峰公的书堂。祠堂之门位方向,系江西堪舆名师廖厚公(勘定已列为省保的西陂林氏大宗祠的地理名师廖锦魁是其侄子)所勘定。从此,宗族日昌,富岭之名以显古林之号,真是应了“人杰地灵”这句古话。东溪公祠大门对联为:“两晋家声远,三槐世泽长。”
 
现在富岭王姓人口三千多人(不含外迁的),绝大部分是由东溪公祠(俗称中祠)所繁衍的裔孙。东溪公祠有一个分祠叫礼纲公祠(俗称上祠,已毁),祀奉东溪公长子岐峰公的第三个儿子礼纲公,是东溪公传下的最旺一脉。另有南山公祠(俗称下祠,已毁),祀奉东溪公的三弟南山公,双门楼裕槐第、塘唇下、楼背一部分的王姓,即由此祠所繁衍。上、中、下祠是因地理位置而称,若依建设时间,则以中、上、下祠为次序。今上、下祠均已毁,唯存中祠。并未建有以开基祖陈玉公为命名的祠堂。
 
清雍正三年乙巳(1725年),东溪公祠发生火灾,十七世炯斋公
 
(1688-1752,讳色灿,字章麟。武举,水隆楼人)董事修复。
 
民国十二年癸亥(1923年),因东溪公祠历时久远,众议修理,于农历十月初五日卯时拆脚,十九日卯时上梁,十一月初五日卯时进火,其栋字尺度,均遵照旧式,不敢稍有更改。
 
1966年,因“文革”破除迷信,东溪公祠神牌被毁,祠堂房屋由大队作铁厂打铁用。1981年春,众议恢复祭祀。1983年,按原样重新修葺。
 
2019年春夏之交,历时十年建设之久的位于东溪公祠左后方,原富岭二小位置的王氏纪先堂入火,开始使用。
 
文健 王涛
 
部分内容来自宗亲分享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