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阳明祖源及后裔

2023-10-30 16:47:53来源: 杨逢春(余姚) 川黔王家大院

打印 字号: T|T

王阳明祖源及后裔
  作者:杨逢春(浙江余姚)
 
       关于余姚先贤王阳明的祖源,自清中后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所幸随着对徐爱《游雪窦因得龙溪诸山记》及相关记载的确切解读,结合上虞塔溪村旧宅及余姚阴地龙潭村世居王氏的现状和相应谱记,王阳明族源为何支达溪王氏已然明了。本文据《王文成公全书》相关记载,并参合现存的达溪淮泽堂王氏谱记,将王阳明祖源及其后裔流向叙述如下。
          
一、达溪世系及余姚世系
       据《王文成公全书》所记,王阳明为王羲之后裔,其先自剡之平溪徙石堰。北宋间,有王成者,由石堰迁达溪。清谱载,王成又名泽元,自剡之东林迁达溪。然考东林王氏为王导之后,故细考达溪淮泽堂王氏谱,综合之后觉得当以《王文成公全书》所记为准。
 
       1. 达溪世系(据达溪谱记整理)
        一世:王成(一名泽元,然泽元为王导之后,故此说法存疑待考),始迁达溪外沈村,其数世后(即上下宅支系之祖,推之极可能为四世伯三)再迁距外沈四里许的达溪旧宅(今上虞塔溪旧宅)。
       二世:细八,讳炳。
       三世:添七,讳融。
       四世:伯三,讳仁朗。    
       五世:千四,讳寿,暨阳教授,迁居姚江,阳明为其十一世孙也。
 
      2. 余姚后世系(据《王文成公全书》整理)
      一世:王寿,迪功郎,自达溪徙余姚,遂为余姚人。
      五世:王纲,广东参议。
      六世:彦达,彦达痛父以忠死,躬耕养母,麄衣恶食,终身不仕。
     七世:与准。
     八世:世杰,居秘图湖之后,赠嘉议大夫、礼部右侍郎,追赠新建伯。
     九世:天叙,赠嘉议大夫、礼部右侍郎,追赠新建伯。
     十世:王华,成化辛丑,进士及第第一人,仕至南京吏部尚书,进封新建伯。
      十一世:守仁,即阳明,因平宁王之乱军功,被封为新建伯。
          
二、新建伯爵位
      1. 封新建伯爵位
       因明武宗正德十四年时平定江西“宁王之乱”之功,明世宗皇帝在正德十六年十一月追叙江西平宸濠功,封王守仁新建伯,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兼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岁支禄米一千石,给三代诰券,子孙世袭。    

余姚新建伯牌坊
          
       2. 新建伯爵位之世袭等被革除    
       嘉靖七年十一月,王守仁病重,已等不及吏部回文,就自行离开广西任所,启程回浙江老家。此前王守仁就已经数次请求告老养病,被权臣桂萼打压驳回。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守仁归家道经江西,因病离世于江西南安府一所小舟之上。
       吏部奏:故新建伯王守仁因病笃离任,道死南安,方困剧时不暇奏请,情固可原从宽宥。上曰:守仁擅离重任,甚非大臣事君之道。况其学术事功多有可议,卿等仍会官详定是非,及封拜宜否以闻,不得回护姑息。——《明世宗实录》
       权臣桂萼伙同群臣,明知情有可原,仍以王守仁私自离任,且视王守仁“心学”为邪门歪道,对王守仁进行弹劾。
       守仁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为名,则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论;知众论之不与,则著朱熹晚年定论之书。号召门徒,互相唱和。才美者乐其任意,或流于清谈;庸鄙者借其虚声,遂敢于放肆。传习转讹,悖谬日甚。——《明世宗实录》
       上曰:卿等议是,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所封伯爵本当追夺,但系先朝信令.姑与终身,其殁后,恤典俱不准给。——《明世宗实录》
       新帝即位核录王守仁平宁王军功复新建伯爵位子孙世袭等
明穆宗即位,“心学”历经几十年的传播,已经享誉朝野,朝中不少重臣都是王门弟子,如徐阶、张居正、赵贞吉等人都是王门弟子。王守仁在正德时的平叛之功又被王门弟子重新提及,希望新帝典恤王守仁。    
       诏追赠故新建伯、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为新建侯,谥文成,赐祭七坛。——《明穆宗实录》
       戊午,追录故新建伯王守仁平宸濠功,令世袭伯爵。先是嘉靖初,守仁已授封,会忌者媒孽其事,异议纷然,遂见削夺。上即位,始命江西抚按官勘核功状,至是以闻。下吏部会廷臣议,皆谓守仁戡定祸乱之功。较之开国佐命时虽不同,拟之靖远、威宁其绩尤伟,当时为忌者所抑,大功未录,公议咸为不平。今宜补给诰券,令其子孙世世勿绝,以彰朝廷激劝之公从之。——《明穆宗实录》
嘉靖四十五年八月,刚刚即位的明穆宗终于给了王守仁公正的着落,追封新建侯,追谥文成。隆庆二年五月,复王守仁新建伯爵位之子孙世袭等。
       隆庆二年十月,王守仁嫡子王正亿(1526-1577)袭新建伯爵位,岁禄千石。断承四十年的新建伯爵位又切实的回到了王守仁子孙手中。
      壬寅,命新建伯王守仁男正亿袭爵,岁给禄米千石。——《明穆宗实录》
          
       3. 新建伯爵位世袭
       万历五年,第二代新建伯王正亿卒,有二子,长子承勋,次子承恩。王正亿卒后,自然为王正亿嫡长子王承勋(1553-1625)袭爵,至此新建伯爵位已经传承了三代。
       天启五年正月,第三代新建伯王承勋卒于家。
       王承勋有三子,长子王先进,子业昌早卒。次子王先达,有二子业弘、业盛。三子王先道,早卒。    
       王承勋死后,无疑长子王先进袭爵,王先进考虑到以后无嗣的情况,站在自身的立场,按常理要求过继弟弟先达的儿子业弘到自己名下,以备业弘承自己嗣袭新建伯爵位。
       本来这是情理中之事,但是王先达之妻章氏,不明事理,或由于旧怨,与大嫂一直不对付。章氏的小算盘是,大哥先进无子,百年之后,兄终弟及,爵位肯定由先达承袭,再由先达传给儿子,用得着过继给伯父吗?
       时先达妻章氏悍,与伯嫂不相睦,厉声曰:“何继为?阿伯无子,袭爵自应我夫耳。繇夫及子,爵安往?”————《三垣笔记》
王先达之妻章氏不明家不和,易被人欺之理,自以为不答应王先进要求,新建伯爵位依旧不会失,但这彻底惹怒了王先进,导致先进被迫从王守仁之弟,王守文的后代中选择一人为继子,是为业洵。
       先进怒且自伤,改立今王司马业浩 【万历癸丑,山阴人。】 亲弟业洵为嗣。————《三垣笔记》
       王承勋卒后,王先进悲愤相交,还没来得及袭爵,就去世了,于是他的继子王业洵与叔叔王先达,二人争相袭爵。
       业浩为业洵谋,谓己非文成后,例不应袭,袭者终是先达耳。————《三垣笔记》
       听兄业浩言后,业洵主动退出爵位之争,但为了防止已继承的伯爵家产,以后被袭爵的王先达索要回去,故而借由头推举本不当袭的承勋之侄,即王正亿的第二子,王承恩的儿子王先通去争,使先通感恩,达到兄弟久争袭爵或即便先通袭爵也不失已继承的伯爵家产之目的,由是业洵这一损人利己之举,导致了先达及其儿子王业弘与先通争袭,数十年不决。    
        袭爵必索产,遂诽谤先达为乞养,而另推承恩子名先通者嗣。不过谓非其爵而爵,则感出意外,自有产不同耳。由是先达与先通争袭,数十年不决。————《三垣笔记》
       大约在崇祯三年(1630),王先达死了,他的长子王业弘,即承勋长孙,继续和其父的堂兄弟王先通争袭。不胜其烦的崇祯帝,下诏让宁波推官李清(《三垣笔记》作者)、绍兴推官郑瑜、台州推官张化元,一起会审王氏争袭案。李清三人经过勘察,认为王先通属于诬告,而先通则回复说,伯父王承勋曾在万历年间上疏朝廷,指明先达不是他的亲儿子,这封奏疏就在大内被皇帝留中了。
       勘查至此,看来只有找到王承勋那份奏疏才能结案了。
       讯毕,化原举首指天谓:「先通之承服,天道乎!」瑜亦叹曰:「业弘实不伪,但【抄本甲「但」下有「予司李是邦」五字。】 柰予乡公祖何?————《三垣笔记》 注:瑜(指郑瑜)广东人,时业浩方总督郑乡(指广东),故云。
       崇祯十一年(1638),就在李清为王业弘上疏说话的时候,当时任职左军都督府佥事的镇远侯顾肇迹,对王氏兄弟叔侄长年争袭的事,大概是忍无可忍了,就和吏部商量:王家吵了这么多年,也没吵出头绪来,干脆两家都不让袭。
          
       余慈地方史考家王孙荣《余姚进士录》中对王业浩之考述    
       才入京任职的林孕昌惊愕地反驳顾侯:怎么能忍心让文成先生绝祀呢?就王先通的说法及王先达复杂的身世,王先达是王承勋之子有可疑之处,但王先通是文成先生的亲裔孙,总没有异议吧?我们“从其所信,毋从其所疑”不就好了。
       到崇祯十四年,已经任刑部给事中的李清,为了案件的公平、公正,又事涉先贤王守仁家族之事。他还真去找王先通所说的王承勋留中疏,翻遍档案都没有这封奏疏。李清上疏为王业弘辩白,陈奏王先达是王承勋亲子,王业弘才是承袭之人。但是没有得到回应,而且此时王先通已经袭爵了。
       迟一月方上,旋奉旨速核,时简承勋留中疏不得,然诸公侯皆为贿动,遂首倡去疑存信之说,以先通嗣。————《三垣笔记》
       崇祯十四年(1641,明史表记载是十二年1639十月),大明朝已经风雨飘摇了,先和兄弟、后和侄子争袭近二十年的王先通,终于成功袭爵,成为第四任新建伯。
          
       王业浩(1587-1643),字士完,号峨云,王华玄孙,王守仁堂曾孙,
       绍兴府余姚县南城大黄桥(今属余姚市兰江街道舜南社区)人,贯山阴县,民籍。神宗万历十五年丁亥生,毅宗崇祯十五年壬午十一月二十六日卒。
       县学附学生,治《礼记》。神宗万历三十七年已酉科浙江乡试举人。万历
       四十一年癸丑科会试第一百五名,廷试周延儒榜第三甲第二百名进士。授谷城县知县。调襄阳县知县。泰昌元年十月,选授江西道试监察御史。天启三年十一月,复除补山东道监察御史。五年五月,升太常寺少卿。六年十月,以不附魏忠贤,削籍夺诰命归。崇祯二年四月,擢通政司右通政。三年八月,升通政使。十一月,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金都御史,总督两广,兼抚广东。    
       五年,丁忧归。八年八月,起改兵部右侍郎。九年三月,升兵部左侍郎。七月,署部事。十一月,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十年十二月,罢。卒赠太子太保,谥忠贞。传见康熙《新修余姚县志》卷十六、《三祠传辑》卷十。
       《万历四十一年会试录》:“第一百五名王业浩,浙江山阴县,县学附学生,《礼记》。”《兰台法鉴录》卷二十一:“王业浩,字士完,浙江山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四十八年由襄阳知县选江西道御史,巡视城工。天启元年养病。
       三年起山东道,巡按广东。四年升四川参议,未任。五年奏荐起湖广道。崇祯元年升太仆寺少卿。二年升右通政,升左通政。三年升通政使,本年升兵部右侍郎,兼右金都御史,总督两广。”
          
三、迁徙贵州的王阳明后裔
          据贵州等地第四任新建伯王先通后人考证自述,王阳明后人,除了分布在绍兴光相坊一带之外,部分外迁湖广、四川及贵州等地。
       1.迁徙过程
       据《台湾文献丛刊(南明史料)》并今王道儒等之文,进行梳理后细述之。
       清浙闽总督张存仁、浙江巡抚萧起元在清顺治三年 (1646) 七月初六所书奏本,内文有:“贝勒曲矜仁慈,遍示晓谕,设法招徕。……今据伪越国公方国安统率马兵五百、步兵七千,并伪内阁方逢年、张国维,伪新建伯王业泰……俱各剃发,前来投顺。”    
       王承恩长子王先通(1590-1644),字季贯,道号则阳,生于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四月十日,袭“新建伯”卫戍京师,任前军都督府都督,殁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六日,享年五十四岁,墓茔在浙江余姚禾山。王先通夫人张群飞,乃明内阁首辅张居正第四子张简修次女,生二子。
       长子王业泰(1614-1693),字士和,道号顺臣。
       次子王业耀(1618-1683),字竹青,道号绍槐,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八月十五日,在京师顺天府澄清坊出生,官湖广都司常德卫指挥使,配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第三子朱常询(福王)之女朱徽禧为氏,生六子一女,长子王贻博,字鹰腑、次子王贻盛……。明崇祯十四年至十七年三月,王业耀任常德卫指挥使三年,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六日,其父王先通在京被李自成杀害,赴京与胞兄王业泰扶灵柩回余姚安葬。康熙二十二年七月王业耀在贵州平坝卫安笼屯堡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葬于贵州威清卫白岩(今清镇市红枫湖镇右七村白岩村民组红枫湖畔)。
因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攻进北京内城,明亡。不久辽东总兵吴三桂与李自成的谈判也破裂,吴三桂遂引清军进入山海关,与多尔衮联合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于今河北临榆县北的一片石,迫使李自成于当年的四月三十日撤出北京城。    
五月初,王业泰、王业耀兄弟才得以扶父王先通灵柩回浙江余姚老家安葬。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派史可法,马仕英赴余姚主持王先通的葬礼,敕准王业泰袭新建伯爵位,业泰泣感帝恩,遂率部效力南明朝廷。
       顺治二年,王业泰在淞江、嘉定、绍兴、临安、嘉兴、安徽各地抗击清军,追歼李自成大顺军,围剿明朝叛军。
       顺治三年,王业泰为报家仇国恨,权衡后,接受满清的劝诫,与清贝勒豪格谈和互不侵犯。此后王业泰和王业耀兄弟二人专于攻打李自成,张献忠部,先后转战浙皖、川陕,两湖等省。
       顺治十五年,王业泰率部进驻大娄山一线,屯田于黔北地区,在今遵义市横旦山(古名还泰山)白岩屯设都司署,并在七层岩鸡爪笼(今娄山关口)设置指挥卫所,由王业泰长子王贻尚任指挥使。王业耀、王业贤、王贻统、王贻博、王贻盛分别把守黔北各路关口要隘,截断了李自成、张献忠残部南逃通道。
       康熙十二年,王业泰奉旨率兵参战,围歼吴三桂叛军于云贵两湖。
       康熙十三年,王业泰进军贵州,安顺大败李本深部,占贞丰州,收复兴义城。十四年占领北盘江流域及安南全境。
       康熙十五年,王业泰率部进军黔西南,设大本营于安南卫中所尖山(今兴仁县普茶村),指挥各路军队平叛作战,在普茶设都司署管理地方。
       康熙十七年,王业泰任南笼总兵。
       康熙二十年,王业泰军历经八年苦战,已全歼贵州境内及黔桂滇三省交界吴三桂叛军残部兼任贵州提督,吴世藩败逃云南后病死。    
康熙二十一年,王业泰擢升京师九门提督。
       康熙二十二年,王业泰擢吏部尚书推辞不就。同年在四川云台山正一道观修道疗养。
       康熙三十二年,王业泰病逝于遵义府桐梓县夜郎里八甲青山驻军营舍,葬于今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金桥镇青山村青山湖畔王家湾。
      雍正八年,朝廷追荐功臣,地方奉旨重修业泰墓,将其夫人綦江守俻鲍淑琼迁与合葬,恩准墓碑铭文为“明末新建伯,南明军将领,大清卫士,王公业泰系浙江余姚人氏,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四月十八日酉时。追歼李自成平叛吴三桂,转战安徽、湖北、陕西、四川、贵州、两广、云南等地。康熙三十二年十月初九日酉时在四川省遵义府桐梓县夜郎里十甲,地名青山驻军营舍因老寿终,享八十岁止矣,同月二十日捧柩。皇清侍赠提督总兵官王公业泰之墓。孝男王贻尚、王贻统、王贻栋、孝女王贻静、孝侄王贻博;孙王志道、王正道、王曾道;曾孙王为举、王为进、王为骄。大清朝雍正八年礼部祠祭清吏司奉旨修建立”。夫人鲍淑琼(1617-1689)墓碑铭文为“吾母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九月十二日卯时,系京师顺天府东路厅通州生长人氏,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四日酉时在重庆府綦江县马嘶坝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同月十四日捧柩。皇清侍赠綦江守俻王母鲍淑琼之墓。孝男王贻尚、王贻统、王贻栋、孝女贻静、孝侄王贻博;孙王志道、王正道、王曾道;曾孙王为举、王为进、王为骄。大清朝雍正八年礼部祠祭清吏司奉旨修建立”,碑文为王正锡的叔曾祖王光耀民国二年第一次将主碑的墓志铭抄写下来,其父王国祥1944年第二次抄写,他本人是1961年第三次到墓地亲自抄写,如今三份墓志铭都由王正锡珍藏,考清晰的世系,王正锡为王阳明十五孙。信息间相互印证,清晰切实贯通,可知王阳明裔孙明末新建伯王先通后人分布在贵州重庆等地。    
王先通一脉分两系,一为王业泰系,二为王业耀系。
          
       2.  王业泰支系
       从清顺治十五年起,王业泰和王贻尚等家人主要集中聚居地在重庆万盛经开区金桥镇青山村和贵州兴仁县普茶村。
       王业泰之孙王曾道,有在康熙后期回浙江绍兴守祖宅的记载。
       王先通幼孙即王业泰幼子王贻栋,于崇祯十七年北京战乱时托其部属田某把王贻栋带至山东避难,此后繁衍生息于定陶县(今菏泽市定陶区)王堌堆村,到清末及民国时期部分族人先后由王堌堆村又迁往周边区域的曹县、民权县、江苏沛县。
       康熙二十八年寒食节,王业泰长子王贻尚(王贻栋之长兄,两人相差7岁)手抄记录家族概况如下:
       胞弟王贻栋,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五年九月初六日,在京师顺天府东路厅通州出生。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六日王公先通在京师被李自成杀害,崇祯帝煤山上吊京师大乱。家父王业泰忙丧事,托部属兖州府九卿陂(今菏泽定陶境内)人代养。九卿陂人带王贻栋隐居泰山道观。少时在山东清虚观学道,后九卿陂奶妈到清虚观接王贻栋回家,送进县学,后又送进府学。康熙十四年王贻栋官济宁总河道总督书吏,十七年擢清蒲总河总督参将,二十年擢清江蒲河标中军,二十三年擢清江蒲副总河,二十七年任济宁总河总督副总河。配兖州府定陶县教谕张彦士次女张灿花为氏,生五子三女,长曰王继祖、次曰王思祖、二次曰王念祖、三次曰王护祖、五子王卫祖、长女王春花、次女王春芳、三女王春香。第五子王卫祖官贵州普安卫右营守备。    
          
        3. 王业耀支系
主要聚居于贵州境内以下七地:
(1)清镇市红枫湖镇右七村白岩组。
(2)平坝县十字乡麦翁村。
(3)织金县化起镇。
(4)关岭县新铺镇及花江镇。
(5)兴义市丰都社区马岭口村。
(6)顶效镇楼纳村。
(7)纳雍县姑开镇老鹰岩王家寨。
(8)威宁县猴场乡。
       因为明末战乱,王业泰、王业耀没有将王氏家谱带到贵州。但王业泰支系的《生辰薄》却较详细地记载了王氏传承及人口增减。该《生辰薄》现今仍留存在阳明第十五世孙王正锡老人处。王业耀支系却有一份《小册》,该《小册》在咸同治同苗乱间遭到毁损,仅留下断简残篇。
       同治十一年七月,王业耀支系阳明十三世裔孙王嘉琳根据“小册”断简残篇及家族的口耳相传,编撰了王阳明家族贵州的第一部家谱。王业耀支系的家谱王阳明堂房七世孙王谋文所误,阳明旁系的《姚江开元王氏宗谱》、《孝义官人宅王氏宗谱》(余姚清光绪二十九年存本堂刻本)的《王氏通谱》光绪二十年王庸敬编纂”四十余年。    
目前王先通直系后裔从阳明公起算,传嗣达二十五代,现时散居北京、重庆、贵阳、遵义、郑州、台北、美国加州,今以上分居各地的族人均出自上述清初西迁的王氏的各地聚居点。
       王阳明直系王先达一支去向不明,但王先通一支在贵州、重庆、山东三地的历史是一脉贯通的,相互间在墓葬、碑记、谱牒(同治间修)等方面的记载都不谋而合,互为印证。只不过王氏家风向来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愿张扬罢了。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学者说王庸敬的《王氏通谱》记载王业泰生于天启六年(1626),而业洵长子贻槐为王业泰嗣子,然我们查《王氏通谱》又记贻槐子谋炜生于崇祯八年(1635),由此推可知,继子贻槐的年龄要比王业泰本人大,可见这所记明显不合常理。
 
       四、结语
       十月二十一日,去姚城江南春澜璟园,见西区入口大厅北首书柜摆满有全新的《四库全书》,询春澜璟园工作人员,乃知为南三阁之一的杭州圣恩寺文澜阁藏本(现藏浙江图书馆)影印全套,同时工作人员反问《四库全书》集部中将《王文成公全书》改作了《王文成全书》,书中将撰写者也改成了王守仁,何也?对于这个提问,很突然,一时自不能确切答之,今简考并录王阳明家史以付之,以期有助于获解。    
       基于现有信息分析,王阳明家谱(明谱传本)应最迟已失于乾隆间。又王阳明后裔在明末清初为报家仇国恨,于顺治三年被满清说服,进而带兵转战他处攻打李自成等各部武装,功成后顺势定居在重庆贵州等地,由是其祖源及后人去向今人众说纷纭。
       余姚是文献名邦,又为阳明故里,作为世居的余姚人,今以此浅考后之摘述抛砖引玉。三人行必有我师,以期尽快释我们之未解。同时我们所作的王阳明家史摘述为集众家之长,从祖源到去向,一气贯通,重原始文献记录的落地深根,重不同信息来源之间的不谋而合,私以为甚切实,可供王氏族人及相关学者参考,也恳请批评指正。
《四库全书》文澜阁藏本影印本    
       明隆庆六年(1572)版《王文成公全书》国家图书馆藏本    
《四库全书》之《王文成全书》名缺一个公字
          
     参考资料
1.徐爱所记王阳明祖居今淮泽堂王氏世居地实地采拍相关述》
2.《游雪窦因得龙溪诸山记》(注:王阳明祖源确考关键依据之一)
3.《上虞达溪王长山碑文》(注:王阳明祖源确考关键依据之二)
4.《关于王阳明谱牒搜考的几个问题》
5.《王阳明五世孙王业耀墓茔在贵州清镇》
6.《王阳明直系后裔分布渝黔鲁的前尘往事》
7.《贵州王阳明后裔分布探讨》
8.《三垣笔记》
9.《明实录》
10.《王阳明子孙争爵始末:宠妾告嫡妻、谋夫害子,兄弟阋墙、叔侄反目》
 
2023年10月29日 杨逢春于余姚龙泉山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