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王刚中的政治思想对南宋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谈谈王刚中的政治思想对南宋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纪念王刚中诞辰920周年
王刚中是乐平历史上与洪浩、马端临齐名的最重要的三大历史人物之一,是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诗人。特别是在政治上,他的政治思想对处在内忧外患的南宋初期影响深远,对现实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刚中自幼聪明好学,崇拜英雄豪杰,富有爱国情怀,以诸葛亮为偶像,“我生孔明后,相望九百载。我想孔明贤,巍然伊吕配”,精心研究诸葛亮的军事技术,抱负远大,“博览强记”造就了他博学多才,深谋远虑,富有思想。“一弛一張,文武二道。文玩於柔,武窒於暴”。
青年时期的王刚中处在大宋江山摇摇欲坠之时。由于宋朝重文轻武,长期受西夏、辽国欺负侵略。为求改变,多次制定强国强军的改革策略(包括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都以失败告终。北宋末年本幻想联合大金(金国)雪耻,没想到金国兴起灭辽后,撕毁“海上之盟”,转而对大宋江山,虎视眈眈。狼去虎来,加上钦宗软弱无力,听信和议谗言,制止抗金,导致1127年徽、钦二帝、大批皇族和朝臣被金国掳走,京城洗劫一空,国君名存实亡。国不可一日无君,赵构及时称帝,因国力衰弱,国都已失,金国侵略军穷追不舍,行在长期处在逃亡状态。国难时期王刚中正值二十多岁的热血方刚青年,亲历亘古未有的国家重大耻辱事件“靖康之变”,寝食难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曾与同乡罗巩(曾任南宋大理寺少卿)以艺文称雄一方,参加乡校考试,名列第一,与罗巩同选为饶州贡士。但自觉作为地方贡士能力不够,难以担当救国大任。为了提高自己,在关注国家发展走向的同时继续研读经史文学乃至政治军事知识。
建炎四年(1130年),被金国扣留的秦桧随挞懒率兵进攻山阳(今江苏淮安)。择机于当年十月携家眷离开金营,经涟水军水砦,返回南宋行都临安(今杭州)。 秦桧归宋后,标榜自己,获得赵构重用。1131年2月得宠后的秦桧恩将仇报,想方设法排挤范宗尹致使其罢相。秦桧拜相后,持续排斥异己,打压爱国将士和主战派朝臣,推行主和思想,成为极力主和核心人物。1139年赵构听信秦桧主张,以金人来和,大赦天下。赦文曰:”乃上穹开悔祸之期,而大金报许和之约。割河南之境土归我舆图,戢宇内之干戈用全民命”。说是割河南归宋,其实就是金国对其扶持的河南刘豫傀儡政权失望放弃的。大宋背负奇耻大辱与敌人和议的行为遭到广大拒绝和议的朝臣和爱国人士的质疑和反对,纷纷将反对意见上书高宗皇帝。时任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徐俯上表贺:“祸福倚伏,情伪多端。恐未尽于事机,当复劳于圣虑”。时任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公元1103-1142年)表:“救暂急而解倒垂,犹之可也;欲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又说:“谓无事而请和者谋,恐毕辞而益币者进。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雠而报国。誓心天地,尚令稽首以称藩”。秦桧读后非常愤怒。毅然兑现实施丧权辱国之约,提举醴泉观王伦交割地界使,许岁贡银、绢共五十万匹两。秘书省正字范如圭转对,言:“两京版图既入,则九庙八陵相望咫尺,而朝修之使未遣,何以仰慰神灵,下遂民志?”。知广州连南夫上封事说:“臣窃惟大金素行凶诈,比年以来,两国皆堕其术中。大概彼以和议成之,此以和议失之。今陛下果推赤心信之,以其割河南之地遂恩之乎?陛下于太上有终天之别,于金人有不戴天之雠,方且许还河南之地,彼其计,......谁不怒发冲冠,握拳嚼齿而痛愤哉!......将士欲断发请战,有不可得,谁为陛下守四方者?......恐有扶老携幼感泣而听语者,少者之哭,哭其父与兄也;老者之哭,哭其子也。陛下追悼,其因是谁之过欤”?南夫又为表贺:“虽虞舜之十二州,昔皆吾有;然商于之六百里,当念尔欺”。秦桧大恶之。为了达成和议,秦桧令北使张通古与韩肖冑先行。韩世忠伏兵洪泽镇,计划等张通古经过时抓捕他,以破坏和议。秦桧得知,告密张通古绕道而行,致使计划失败。张浚上疏说:“燕云之举,其鉴不远。敌自宣和以来挟诈反覆,倾我国家,盖非可结以恩信,事以仁义者”。新除权尚书礼部侍郎兼侍讲尹焞为徽猷阁待制、提举万寿观兼侍讲,以议和不合,连续五次推辞不上任。监明州比较务杨炜献书于参知政事李光,谈论议和、抗战之事时直接揭露秦桧串通金国的阴谋说:“属者金人求和,乃遣诏谕使,至以无礼臣我,举国喧哗,议论不一。......金人割中原为一大饵,以钓江南。......供奉礼物动计百万,异时以有限之财充无厌之敌,是以江海实漏卮尔。日者乃始揭榜都城,有曰「敌人并无须求」,炜所不识也。诸公蒙蔽天听,是何异掩耳窃钟也哉?丞相秦公专误国之谋,倾心黠敌;......”。秘书省正字汪应辰上疏说:“和议既谐,则因循无备之可畏。臣愿陛下痛心尝胆,以图中兴,勿谓和好之可以无虞,而思患预防,常若敌人之至也。何至以中国之大而下为雠人役哉”!多少国人警醒高宗,同仇敌忾,勿信谗言,识破金国奸诈,反对和议,反对秦桧。
1140年在著名抗金统帅岳飞只用两个多月时间收复江北及中原大片失地时,举国振奋。在金国兀术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准备放弃开封府,渡河北遁时,岳飞请示乘胜追击,回复没有等到,等到的是卖国求荣的秦桧怂恿高宗,按照金国提出的和议条件,一天之内接连下达十二道金字牌的班师诏,岳飞不得不忍痛撤军。班师回朝后岳飞等到的是收回兵权,最终遭遇陷害,以此换得屈辱的绍兴和议,割让土地,向金称臣纳贡。这个屈辱和议不仅仅在于和议本身多么屈辱,割地赔款损失多大,损失更大的是令大宋丧失了一次雪耻复仇、改写国家命运的绝佳良机。期间遭到直接陷害的人除了岳飞父子,还有张浚等其他反对秦桧、反对丧权辱国的和议的大批主张抗金的朝廷高官和爱国将士被秦桧排挤或陷害,军中士气大降。1143年归宋的同为乐平籍的宋朝忠臣洪皓(1088年—1155年)也因不与秦桧同流合污遭排挤而罢官。
王刚中饱览群书,博古通今,对靖康之耻以来金国不停的追杀宋高宗和侵略行径深恶痛绝,对以岳飞为主流的主战派敌不过秦桧为主流的主和派,导致大宋丧权辱国非常痛心。深知金国的和议是假,觊觎大宋江山是真,金国随时会撕毁合约,倚强凌弱祖国。他明白高宗皇帝赵构称帝有违祖法,为一己私利,不想营救徽、钦二帝,加上国力不强,士气不振,没有收复被金国侵占的国土的雄心,甘愿朝廷奸臣当道,纲纪污浊不堪,不少朝臣苟且偷安,非常遗憾。王刚中忧虑如此下去或国将不国,要想扭转这一危险局面,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想方设法让国君宋高宗赵构醒悟,亲自纠正弊端,树立雄心,同仇敌忾,才能挽救国家。
为了报效国家,绍兴十五年( 1145年 )已过不惑之年的王刚中毅然带着满腹经纶赴京应考,不畏触犯皇权和秦桧奸党势力,面圣时借机大胆提出革除时弊的对策,建议要有信念,不能抛弃中国文化,建议赵构遵循宋朝第三位皇帝赵恒提出的尊奉太祖、太宗的“祖宗典故”与“祖宗之法”为治国圭臬,尊崇赵恒构建的北宋正常统治秩序,遵循其制定的《文武七条》,革除弊端,确保大宋本色不变,以凝聚国力士气,“法祖宗厚风俗,愿事事以太祖太宗真宗为鉴……”宋高宗阅后,触动很大,非常赞赏,深得器重,被点为进士第二名(榜眼)。借此,王刚中走近南宋朝廷的政治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政治思想和知识为国家效劳。
王刚中非常了解奸臣秦桧是朝廷纲纪污浊不堪的源头,有意疏远秦桧,不与秦桧同流合污,秦桧非常不满,为了减少王刚中的政治思想对皇帝产生影响,故意排挤王刚中,将王刚中安排在远离京城的洪州(今南昌市)任儒学教授。
但是王刚中始终不忘为国奉献的使命。孝宗为普安郡王时,王刚中兼王府教授。他特别注重教育孝宗明辨是非,希望孝宗勿被奸人迷惑,将来成为明君,“刚中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辩”,为孝宗多次识破秦桧诡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秦桧一去世,孝宗力荐高宗将秦桧同党逐个清查革职,将被秦桧迫害排挤的官员逐个恢复重用。王刚中也被召回临安,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提升为中书舍人后,每日不离高宗左右,时常将自己的政治思想向高宗灌输,他说:“抵御外敌入侵是当今首要的任务,敌人强大就会侵犯我国的边境,敌人弱小时就会请求与我国结盟。今天不要考虑敌人的强弱与否,必须首先自治,选择将帅,检阅军队,充实边境的储备,准备好武器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后,当敌人请求结盟时就如汉文帝所为,使之臣服;当敌人侵犯边境时就如唐太宗所为,加以消灭。”他的强国御外的政治理念深到皇上认可。
秦桧虽死,其余孽还有影响,因此军心涣散,长期振作不起来,抗金意识不强,若没有抗战雄心国家随时可能将遭受严重损失。王刚中置制四川时,镇守西北边陲的吴璘累任官职至大帅,其下属姚仲、王度等也设置符节称雄一方。对金国的随时侵略掉以轻心。当面对敌人的骑兵度过大散关时,却人心惶惶。王刚中践行自己的抗战理念,跨马夜驰二百里路亲临督战,调兵遣将。把吴璘从帐蓬中叫起,责问地说:“大将应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面临敌人来犯怎能高枕而卧?” 吴璘大吃一惊。王刚中又派人送蜡裏的书信绐张正彦要他前来支援。西边的军队集中起来了,打得金兵败逃,士气大振。接着一年多吴璘率军在一路北上川陕收复战中令金军闻风丧胆节节败退,收复了三路、十三州、三军大片江山。这次战役在岳飞遭受陷害20年后再一次展示了南宋的抗金力量。为振奋抗战雄心,稳固南宋江山,为国家树立强国抗外的政治思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王刚中制置四川时,不管在军事统帅上还是在地方治理上都取得了骄人成绩,不仅得到地方百姓高度赞扬,也得到了朝廷的充分肯定。宋高宗对王刚中给予厚望,召回临安后历任礼部尚书、直学士院兼给事中、端明殿学士,1164年年底签书枢密院事,1165年三月封同知枢密院事。宋孝宗更是把王刚中作为重要幕僚,即使到了晚年,年老多病,宋孝宗都不想让他请辞离开。期间金犯淮,孝宗非常重视王刚中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召见王刚中商议战守之策。王刚中旗帜鲜明的说:“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名,不可恃虚名害实事。”表明自己的主战反和思想,并奏请具体对策四件: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王刚中从普通学士到地方边疆制置使再到朝廷高官,主战反和的政治思想从未动摇。历史证明,他说的一点都不错。从大宋建立以来,不管是宋辽、宋夏还是后来宋金,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议和。都是因为国家重文轻武导致军力不强大,效率低,一味轻信外国的示好,导致霸权国家时时都在觊觎大宋江山。到了南宋只要南宋边陲稍有松懈,只要南宋朝廷、君主稍有软弱,金国就会伺机南侵。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只有按照王刚中一贯的政治思想,人家强弱先不要考虑,首先强大自己,他的这些治国思想大多得到了宋高宗、宋孝宗两朝皇帝的肯定和采纳,对南宋来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笔者认为,王刚中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均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国家应该文武兼备,并且首先要强军,强大的军队是国泰民安和国家不受欺负的保障。
他针对宋朝长期腹背受敌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时对皇上提出:“抵御外敌入侵是当今首要的任务。敌人强大就会侵犯我国的边境,敌人弱小时就会请求与我国结盟。今天不要考虑敌人的强弱与否,必须首先自治,选择将帅,检阅军队,充实边境的储备,准备好武器辎重,国势富强,将良士勇后,当敌人请求结盟时就如汉文帝所为,使之臣服;当敌人侵犯边境时就如唐太宗所为,加以消灭”,否则,就只得臣服于他国。
这一政治思想与当今所谓的弱国无外交、落后就挨打的外交政治思想不谋而合。清朝末年因为闭关锁国,军队国防落后于西方列强很多,导致多次被列强侵略,结果被侵略者还要向侵略者割地赔款。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西方列强继续想以强凌弱于我国。好在我国有一支刚刚打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强大军队,毛主席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气势在朝鲜战争战胜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恰巧明天就是抗美援朝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终止了西方列强随意侵略中国的念想七十周年了。后来因为我国没有核武器,还曾遭受美国和前苏联三次核威胁,毛主席以独特的军事手段和大无畏精神巧妙的避免了核打击,激发了我国核武器的研发。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强大自己,将国家工作重心放在发展经济上,采取所谓韬光养晦的策略 。期间也受过不少气,对南海撞机事件、台海危机事件、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的发生忍气吞声,守住自己的底线,尽量避免与他国发生武力冲突,全国一心搞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将我国经济实力提升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如今,美国感觉霸权地位受到动摇,联合西方大国围堵中国,在台湾问题上违反建交承诺,从偷偷支持台独到越来越公开化;通过科技、军事、经贸等各个领域脱钩断链,全方位加大了遏制中国崛起的力度。随意诬陷中国是新冠疫情的源头,提出应该赔偿美国4.6万亿美元;近日美国一份报告主张中国应该对全球气候变化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负责,并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中国应该向美国和其他国家支付至少10万亿美元的赔偿。这一报告成为了克里此次访华的基础,他将这一要求带到了中国。美国就像南宋时期的金国一样,背信弃义,可以随时撕毁双方签署的合约,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还想把当今中国当成宋朝时的中国、晚清时的中国,随意栽赃向我国提出巨额赔款,不断军事恫吓。可见,我国正处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时代,此时如果没有一个战无不胜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如果国家不强大,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国家军队,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恐怕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国家又会借着这些强加的赔款数字,利用他们强大的武力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恐怕悲惨屈辱的历史又会重演。
二、王刚中认为国家治理必须要有政治信仰,不能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王刚中担心宋高宗为了自己的安危,听信奸臣谗言,葬送自己的国家,完全归顺金国,那样恐怕就不叫中国了。于是他向高宗建言“法祖宗厚风俗,愿事事以太祖太宗真宗为鉴……”希望牢牢地树立大宋旗帜,守住开国时的政治制度,凝聚国力士气,振兴国家。
王刚中的这一政治思想同样对当今社会有着非常强的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完全西化的思想始终鼓吹着没有停过,一些公知们大肆宣扬西方所谓优越性,其实就是配合西方的政治思想、文化思想的一种侵略。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说的“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三、在国家治理当中,用人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国家干部必须具备熟悉古今国家治理的知识,必须是忠于国家的具备优良品格的人。王刚中非常明白,宋朝多次在用人上出现错误给国家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灾难。在教授王子时教他如何接受历史教训,分辨、选拔人才:“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辩”,避免选用秦桧那样祸害国家的人。
在当今社会,大家都赶上了一个亘古未有的好时代,一些领导干部不满足于已经足够丰厚的待遇,被金钱迷失了方向,甚至崇拜西方,有的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祸害国家,这些人不乏有周有康、徐才厚这样的国级高官。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当中选拔优秀的领导干部至关重要,按照王刚中的说法,好的干部必须具备优秀知识素质的同时还要具备优良的品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明确了新时代怎样才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选用好干部的基本原则。
注:文中古文引号部分内容出自宋史、王刚中墓志铭、王刚中诗词等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