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蕴藏“仙游史诗”的村落

兰水涓涓,拂动岁月的琴弦,鸟鸣如风摇银铃,向昆仑山深处蜿蜒。后庄村,位于福建省仙游县榜头镇,是一个藏着一部“仙游史诗”的村落,距榜头镇政府驻地东南6.5公里处,由埔尾、外扰、后庄、旧厝4个自然村组成,耕地40公顷,山地112公顷。山水田畴间,有红色文化摇篮,有涉台文化纽带,有人文景观布局其中,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
■ 历史与人文相交映
看滔滔兰水奔流不息,多像我们无法挽留的时光,和回不去的过往,但却留下了历史与人文相交的“景观大道”,备受后代子孙敬仰。
后庄村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历史风貌,村落中分布着王伯秀旧居、王家録故居、王氏民居、奎山祠、玉祥堂、玉新祠、崇山祠、竹林庵等完整的传统建筑群,错落有致,系晚清建筑装饰众多,檐彩工艺极其精湛,泥塑栩栩如生。
奎山祠又名奎山书院,面向天马山,始建于清光绪22年丙申,供奉三一教主林龙江先生,大门对联“道执一中心通一贯,学宗三圣教统三门”,2012年书院被认定为“莆田市民间信仰试点管理场所”。玉祥堂,始建于清咸丰年间,风格素雅,冬暖夏凉,祠里保存两块牌匾,为清光绪24年戊戌、28年壬寅悬挂。崇山祠,始建民国年间,土木结构,以清风明月结庐,以花香草香补屋,有翠竹种两窗,有静室一炉香。
千百年来,后庄还是台湾与大陆政治、经济、文化密切联系的一个缩影。在后庄有6处涉台文物,被列入福建省文物局2011年印发的《福建省涉台名录》。其中包括王氏民居三座祖厝,位于竹庄小学之东的坐北向南的王礼、王义、王廉、王耻四兄弟祖厝,位于竹庄小学之南的坐南向北的王世鼎、王保硕、王世云三兄弟祖厝和王加骥、王加驱、王加骑、王加华等五兄弟祖厝。
据村中老人介绍,三座王氏民居的后裔多在海外开族。他们当中有国民党军政高级人员,有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博士、教授、教育世家、企业家、诗人等,坊间称后庄是“台胞故乡”。很多台胞落叶归根,譬如1951年任台湾林业厅厅长的王希平,88岁那年在台去世,骨灰移葬故乡后庄村马鞍山,而今王希平墓陵被列为福建省涉台文物保护单位。
■ 红色文化的摇篮地
昆仑山西南麓的后庄村,藏着一所久负盛名的百年老校——竹庄小学。看似不起眼的红砖楼,却走出了大批知名人物,并见证了上世纪20至40年代诸多历史重要事件。
“红楼”的前身是受谦社,是清末一对举人兄弟王福善、王尽善出资在王氏祠堂创办的私塾。1922年王寿礼、王寿义资助扩建校舍一座,升格为“私立竹庄高级小学”。1926年,学校董事王寿椼、王寿柏等致力于学校建设,沿海山区孩童纷纷前来就学,一时名闻全县。
“五四”运动时期,仙游东区学生会首领黄震、王于洁等一批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学生,他们思想进步,以教书为掩护,在“红楼”发展地下党组织,从事革命活动,成功组织了全国最早的抗烟苗捐斗争。1946年,竹庄小学已成为闽中游击队活动的据点之一,有地下党员50多人。
百年来,从“红楼”走出了5000多名学子。有曾经当过周恩来翻译的王庆酉、世界知名的机器人专家王保硕、南昌起义向全国发通电的黄震等;校友张祥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记录人,曾担任香港回归谈判代表、澳门回归谈判中方组长。2007年,竹庄“红楼”成为县级文保单位,首批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虎胆英雄气,龙魂志士心。”在热心人士王金良牵头下,位于榜头镇云庄与昆仑交界的昆仑山上的王于洁、苏华红色文化纪念园于去年底落成投用,设置英烈石像、纪念墙,建有英烈亭,展出英烈事迹,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 王氏家族兴旺发达
仙风诗意,香山乐府,古韵后庄,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文化追求;青山含黛,古道斜阳,灵秀兰水,滋养了后庄一隅最质朴勤劳的百姓;聆听过宋元的豪放大度,熏陶过明清的素雅风范,延续了千年旺盛生命力的后庄,历史人物灿若星河,他们是靠自己发愤图强锲而不舍载入史册的。
翻开史册,后庄宋代有王逢,闽王王审知殿中监丞、检校工部尚书;有王居,秘书省正字,奎山王氏入仙始祖;有王回,进士,官至乌台御史。王回存心以公、处事公正、莅事以勤,世称“元祐名臣”,与陈次升、朱绂、傅楫被称为仙游“元祐四君子”,逝后入祀兴化府学乡贤祠。早在明成化年间昆仑山顶建有王回御史祠,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庄明代有王子梯,敕赠登仕郎;有王子桂,任浙江临安训导;有王文烨,官任保定府经略。后庄清代有王烟,清雍正元年癸卯科举人;有王福善、王尽善同胞同榜,清光绪5年己卯科举人,栋选知县;有王应、王寿松分别为清光绪28年、26年举人。
值得一书的是,清代竹庄诗人王寿衍,岁贡,俗称“明经”,著有《行行草诗集》。民国徐鲤九在《九鲤湖志》称“其诗可做仙游诗史”。《九鲤湖志》收录了王寿衍的《游九鲤湖》《题九仙阁》《登石所山》《访夹漈旧居》《菜溪》《过放生池访周生问卜》《游麦斜》等多首诗词,可见徐氏对王寿衍推崇备至。他说:“邑人王伯秀无时不诗,无地不诗,无事不诗。”清末民初多少事,竟然藏在这本诗集里。
百年教育修学遗风,造就后庄近现代英才辈出,他们开创一流事业,不断超越人生最高峰。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 · 老家来人啦!
- · 儋州王氏家谱编修圆满收官,王大伦老先生挥
- · 额尔古纳的夏天
- · 固始县委领导莅临福州调研访问
- · 我与世王会亦鸣秘书长的结缘
- · 王昱(王宗浩子)
- · 王大举(王伯大堂弟)
- · 第十八届世界王氏联谊大会精彩回顾
- · 世王聚吉 光耀宗林——吉林经济发展大会暨
- · 王氏始祖姬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