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循着历史足迹探访仙游后庄村

2022-06-07 15:21:41来源: 莆田市杂文界

打印 字号: T|T
      世界王氏网编者按:后庄村是仙游王氏重要聚居地,文化丰厚,人才辈出,王金良老会长继崑崙岩王于洁,苏华纪念园落成投用后,又着手收集后庄历史文化资料,感谢县委宣传部报道组郑志忠老师妙笔生花,作出报道。现特将崑崙岩苐四期予以转载,以飨宗亲网友:

       兰水涓涓,拂动岁月的琴弦,鸟鸣如风摇银铃,向昆仑山深处蜿蜒。后庄村,位于福建省仙游县榜头镇,是一个藏着一部“仙游史诗”的村落,距榜头镇政府驻地东南6.5公里处,由埔尾、外扰、后庄、旧厝4个自然村组成,耕地40公顷,山地112公顷。山水田畴间,有红色文化摇篮,有涉台文化纽带,有人文景观布局其中,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
 
历史与人文相交的“景观大道”
 
       看滔滔兰水奔流不息,多像我们无法挽留的时光,和回不去的过往,但却留下了历史与人文相交的“景观大道”,备受后代子孙敬仰。
 
 
       后庄村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历史风貌,村落中分布着王伯秀旧居、王家録故居、王氏民居、奎山祠、玉祥堂、玉新祠、崇山祠、竹林庵等完整的传统建筑群,错落有致,系晚清建筑装饰众多,檐彩工艺极其精湛,泥塑栩栩如生。
 
       奎山祠又名奎山书院,面向天马山,始建于清光绪22年丙申,供奉三一教主林龙江先生,大门对联“道执一中心通一贯,学宗三圣教统三门”,2012年书院被认定为“莆田市民间信仰试点管理场所”。玉祥堂,始建于清咸丰年间,风格素雅,冬暖夏凉,祠里保存两块牌匾,为清光绪24年戊戌、28年壬寅悬挂。崇山祠,始建民国年间,土木结构,以清风明月结庐,以花香草香补屋,有翠竹种两窗,有静室一炉香。
 
       千百年来,后庄还是台湾与大陆政治、经济、文化密切联系的一个缩影。在后庄有6处涉台文物,被列入福建省文物局2011年印发的《福建省涉台名录》。其中王氏民居三座祖厝,位于竹庄小学之东的坐北向南的王礼、王义、王廉、王耻四兄弟祖厝,位于竹庄小学之南的坐南向北的王世鼎、王保硕、王世云三兄弟祖厝和王加骥、王加驱、王加骑、王加华等五兄弟祖厝。这三座王氏民居房屋规模相同,堂面九间厢双护厝,进深二座为土木、条石结构平屋,三门进,门前大砖埕,屋后依梯田山坡,屋前平野良田,果树成荫,景致秀美。
 
       据村中老人介绍,三座王氏民居的后裔,多在海外开族。他们当中有国民党军政高级人员,有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博士、教授、教育世家、企业家、诗人等,坊间称后庄是“台胞故乡”。很多台胞落叶归根,譬如1951年任台湾林业厅厅长的王希平,88岁那年在台去世,骨灰移葬故乡后庄村马鞍山,而今王希平墓陵被列为福建省涉台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文化的摇篮地竹庄小学
 
       昆仑山西南麓的后庄村,藏着一所久负盛名的百年老校——竹庄小学。看似不起眼的红砖楼,却走出了大批知名人物,并见证了上世纪20至40年代诸多历史重要事件。
 
       “红楼”的前身是受谦社,是清末一对举人兄弟王福善、王尽善出资在王氏祠堂创办的私塾。1922年王寿礼、王寿义资助扩建校舍一座,升格为“私立竹庄高级小学”。1926年,学校董事王寿椼、王寿柏等致力于学校建设,沿海山区孩童纷纷前来就学,一时名闻全县。
 
       “五四”运动时期,仙游东区学生会首领黄震、王于洁等一批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学生,他们思想进步,以教书为掩护,在“红楼”发展地下党组织,从事革命活动,成功组织了全国最早的抗烟苗捐斗争。1946年,竹庄小学已成为闽中游击队活动的据点之一,有地下党员50多人。
 
       百年来,从“红楼”走出了5000多名学子。有曾经当过周恩来翻译的王庆酉、世界知名的机器人专家王保硕、南昌起义向全国发通电的黄震等;校友张祥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记录人,曾担任香港回归谈判代表、澳门回归谈判中方组长。2007年,竹庄“红楼”成为县级文保单位;首批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虎胆英雄气,龙魂志士心。”在热心人士王金良牵头下,位于榜头镇云庄与昆仑交界的昆仑山上的王于洁、苏华红色文化纪念园于去年底落成投用,设置纪念墙,建有英烈亭,展出英烈事迹,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王氏家族兴旺发达英才辈出
 
       仙风诗意,香山乐府,古韵后庄,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文化追求;青山含黛,古道斜阳,灵秀兰水,滋养了后庄一隅最质朴勤劳的百姓;聆听过宋元的豪放大度,熏陶过明清的素雅风范,延续了千年旺盛生命力的后庄,历史人物灿若星河,他们是靠自己发愤图强锲而不舍载入史册的。
 
       翻开史册,后庄宋代有王逢,闽王王审知殿中监丞、检校工部尚书;有王居,秘书省正字,奎山王氏入仙始祖;有王回,进士,官至乌台御史。王回存心以公、处事公正、莅事以勤;王回爱民如子、宽恤甲里、政绩显著;王回不畏权贵、高风亮节、名闻朝野,世称“元祐名臣”,与陈次升、朱绂、傅楫被称为仙游“元祐四君子”,逝后入祀兴化府学乡贤祠。早在明成化年间昆仑山顶建有王回御史祠,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庄明代有王子梯,敕赠登仕郎;有王子桂,任浙江临安训导;有王文烨,官任保定府经略。后庄清代有王烟,清雍正元年癸卯科举人;有王福善、王尽善同胞同榜,清光绪5年己卯科举人,栋选知县;有王应、王寿松分别为清光绪28年、26年举人。
 
       值得一书的是,清代竹庄诗人王寿衍,岁贡,俗称“明经”,著有《行行草诗集》。民国徐鲤九在《九鲤湖志》称“其诗可做仙游诗史”。《九鲤湖志》收录了王寿衍的《游九鲤湖》《题九仙阁》《登石所山》《访夹漈旧居》《菜溪》《过放生池访周生问卜》《游麦斜》等多首诗词,可见徐氏对王寿衍推崇备至。他说:“邑人王伯秀无时不诗,无地不诗,无事不诗。”清末民初多少事,竟然藏在这本诗集里。
 
       百年教育修学遗风,造就后庄近现代英才辈出,他们开创一流事业,不断超越人生最高峰。
       作者简介
      郑志忠,笔名余文,福建仙游人,作家、记者。从事新闻工作以来,连续21年荣获福建日报社“优秀通讯员”称号,20多篇新闻作品荣获福建新闻奖、福建对外新闻奖一、二、三等奖,编辑出版十几本评介集、书信集、随笔集、杂文集、通讯集和合著长篇小说。现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省写作学会会员,莆田市文联委员、《莆田文学》编委,莆田市杂文学会副会长、党支部书记。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