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南溪水库——福鼎人民心目中的山峡明珠 \ 撰稿:王文斌

2022-04-18 22:20:18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闽东各县市在上世纪五十~七十年代分别建有一些大中型水库,以应发电或灌溉之需,其中福鼎的南溪水库即属于宁德地区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最大的中型水利工程。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为遏制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减轻城区的防洪压力,並合理开发水能资源,缓解用电紧张,以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当时的福鼎县革命委员会做出了在南溪地域建设一座中型水库的决策。该决策从付诸实施到项目最终建成,前后共历经十年。而工程完全峻工並开始产生效益,迄今又将近四十年了。从五十年前的上千亩田园,到如今一泓碧波的平湖,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常会在泛舟荡水的诗境中,萌发对往事的追想。
(一) 我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之一。
      水库建设开始立项的时候,我作  为知青正在南溪大队插队,所以懂得一些与水库建设有关的情况。南溪位于福鼎县西北部,距城关18公里,其地名来自溪名,地理特征是盆地与峡谷相兼,溪流(即桐山溪上游)贯穿其中,腹大口窄,适宜蓄水。历史上此地是福鼎桐山通往泰顺雅阳的必经之路。1972年,我听说县里要在南溪建水库了;1973年,我知道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人员前来南溪勘选水库坝址,坝址拟在竹坑自然村周边的峡谷中选取;之后没多久,我又闻及有两位福州来的勘测人员在乘皮划船去溪对岸勘察时,不幸因水流过急致船倾覆而落水遇难了,遗体被正处于汎期的溪水冲至船翻处下方十几里外的地方,几天之后因山洪消退才寻着。县里从城关请来几位凫水高手参与遇难者遗体打捞,为防止打捞者也发生不测,特地把县医院的资深医生王华威即我的父亲作为医疗保障人员派到竹坑这个小村庄中呆了数天,直至遗体寻到才离开。  父亲住在竹坑的那几天,正值春汎时节,连日阴雨,我曾特地从自已教民办的地方打着雨伞步行近一个半小时跑去看望,  见到他时,心中涌起一股自豪的感觉,似乎南水工程的起步阶段,他也有过贡献!
      一个伟大的工程,伴随着悲壮的乐声拉开序幕。在坝址确定之后,紧接着,工程上马了,从县城通往坝区的公路破土动工,砌坝专用的石材料场着手备料,由各公社民兵组成的民工营分片扎寨,竹坑小村庄因临近坝址成了大坝工区指挥部的驻地,原先静寂的山村一下子变得人声鼎沸,载货汽车、大型拖拉机的轰鸣声昼夜不停…。1974年8月1日,大坝开始实施清基,狭长的溪峡中,风镐突突,炮声隆隆,运碴小车你来我往,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激荡人心!由于南溪水库坝体采用的是双曲球面拱坝,弧型坝体的两翼需紧紧嵌入山壁,通过山体来分散受力,故对大坝左右侧山体的地质要求很高,基础开挖即包含山体部分,因此处理坝基耗时较多。在完成了导流明渠修建、围堰、底基开挖、基础混凝土浇筑等一系列前期工程后,1975年3月15日,大坝开始砌筑,早已备好的依据规格凿琢的大批坚硬青石块,陆续按设计图纸浆砌成球面形坝体,大坝一天天长高,一座非常漂亮的双曲拱坝像工艺品一样渐渐展现在福鼎人民的眼前。南溪水库主体工程由宁德地区水利水电工程队承建,在进行坝体施工的同时,两个隧洞的挖掘亦同时进行。终于,在1981年12月17日,大坝导流底孔被封堵,经年流淌的南溪水乖乖地留蓄在库中,南溪村落的田地、厝基、道路慢慢没入水下,一座口窄颈长肚腹大的葫芦状的水库就此形成。1983年12月,南溪水库宣告胜利峻工,1992年全面完成工程设施。
       与传统的重力型坝不同, 南溪水库拦水坝体采用的是混凝土砌条块石双曲拱坝(即薄形球面坝),属于水利工程建设史上比较适合于中型水库的一种先进设计,当然施工难度也较大(本市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的桑园水库大坝亦为此坝型)。坝体高度为67.3米,坝顶弧长228.5米,工程开挖土石方307.54万立方米,砌石21.39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2.12万立方米,水库渠道总长33.14公里,其中隧洞5.85公里。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104平方公里,总库容6700万立方米,保灌面积2.1万亩,是一座集发电、灌溉、防洪、供水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型水利工程。建成后的水库梯级开发利用水资源,先后建有坝后一级、岙里二级、苗圃三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0.9万千瓦,年发电量0.38亿千瓦小时。工程建设饱含着诸多党政领导干部、广大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及工程管理人员的心血和汗水,质量极优,先后于1984年被评为国家优秀设计表扬项目,1985年获水利电力部颁发的优质工程奖,1986年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和福建省全优工程奖。看到这些奖项,相信福鼎市民一定会对水库的安全性大大放心吧。
(二)
       凡 建水库,工程施工是第一要务,但移民问题亦不容忽视。由于南溪库区淹没涉及南溪、岭脚、岔门、茭阳、竹阳、古岭等6个行政村(按現今设置的区划),淹没耕地达1630亩,因此移民的工作量甚大,困难不小。移民安置工作始于1976年初,分两批先后进行,直至1984年7月才基本完成。迁移群众分别安置于硖门、秦屿、店下、桐城、管阳、点头、沙埕等乡镇(当年称公社)的30个自然村,共迁移439户、2200人,搬迁房屋3170间。除此,库区相关自然村还有一小部分群众就地安置于水库校核洪水线上,未离家园,这些留守群众组成了现今的南溪、岭脚等行政村。而南溪公社党委、政府机构则于1972年就从南溪大队迁至叠石大队(即现在的叠石乡党委政府所在地)。为保证迁移后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不受影响,福鼎政府专门设置了移民机构,以受理、解决后续问题。                                          南溪人民为建设这座水库是作出了特殊奉献的,他们顾全大局,舍弃故园,异地迁徙,重建新家,乡愁永远萦绕在他们心头,福鼎人民要尊敬他们,要长记他们的恩德  。我因1975年9月作为工农兵学员到泉州读中医,移民开始时已离开南溪近一年,所以没有亲历移民过程。但曾经多年相处的农民群众,在后来与我保持的联系中给我讲述了不少迁徙故事,让我对移民情况並不感陌生。我到卫生局工作后,曾数次利用下乡镇的机会,跑到移民安置点看望南溪乡亲。见到当年在一块地里抡锄头的队友,别提有多亲切!                              
       进入本世纪来   ,我市因大力推广白茶,茶青价格一路上升,众多茶农靠茶叶致富,不少离开故园的南溪村民会在每年茶季返乡采摘茶叶,並对仍属于他们的老茶园辅以管理。个别有能力者还直接在故土开办茶叶加工厂,收购老乡们采摘的茶青就地加工。因此每年的春夏时节,库区周边都会增添出比平时旺炽的烟火气,乡亲们抛不下故土啊!                                                  
 (三)                  
    南溪水库是福鼎建国后施建的第一号大工程,总投资1980.1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366万元,县财政自筹435.5万元。这是按当时的资金口径来计算的,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工程施工中共投入506.52万工日,其中义务327万工日,由全县十几个公社的农业人口分别承担。未负担义务工日的城镇居民则参予献粮,全县共献粮624万斤。在水库专用公路尚未建成时,为保证入场民工的用粮需要,城关居民还组织了义务送粮队,通过肩挑手提,沿山道将粮食送到民工营地。那个时候,由数百人组成的运粮队伍接踵行进在蜿蜒的小道上,可以想见是一幅多么别有风情的火红画卷!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正是通过举全县之力(包含县里的多位处级领导担任工程指挥,众多党政干部参于工程管理,以及卫生系统抽调数位医务人员长年驻守工地负责医疗保障工作等),福鼎才得以用有限的资金建成这么一项宏大工程,福鼎人民用辛勤的付出为自己奠造了扎实的发展基础,细想起来非常值得!这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啊!今天,每当我们享受到南溪水库所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时,就应感恩参予水库建设和管理的诸多功臣,特别是那些付出生命代价的牺牲者。为了缅怀牺牲人员的功绩,南溪水库特地在坝顶一隅建立一座纪念碑及纪念亭,让参观者瞻仰。在南水工程建设期间献出生命者,除了省里来的技术人员,还有本县的若干位民工,如原县防疫站离休干部孟庆云医生的一位儿子,即在开挖坝基时殉职在工地上。我们不能忘掉他们。
(四)              
     我对南溪水库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一是曾在淹没前的库区插队近7年,对自己生活、劳作过的这片土地和朝夕相处的农民乡亲一直十分眷念,有的乡友多年来如亲戚般保持来往;                  
   二是工程上马后,由于自已所住的生产队农厝离坝区不太远(步行45分钟左右可达),加之自己的三弟其时又在大坝工区帮工,而我这个人历来猎奇心重,故数次利用白天以看望弟弟为名,到工地观看轰轰烈烈的施工场面,或于晚间跑到竹坑观看大坝工区安排播放的露天电影,在那个年代有电影看就是高级的文化享受,何况这里的电影屏幕比农村电影队的大得多,视觉舒服;                  
    三是负责沙石备料的秦屿公社民工营即驻在我居住的大厝里,我每天与营部人员密切接触,由此也结交了几位秦屿朋友,並迄今不辍;四是当年在南溪大队上山下乡的十几位知靑,是一个团结、友善的群体,从1969年初落户算起,至今50余年了,大家一直自觉维护着 如兄弟姐妹一般的情谊,每年都有聚会,去年夏季还约集一起,重游插队故地,畅忆务农往事。有位我下乡后才出生的南溪娃,如今已是当地的村干部,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些归雁。留守在库区周边村落的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当年都称“社员”)见到我们,仍然叫得出我们的名字,大家亲亲热热的吁寒问暖,回忆往事。遥想50多年前,他们也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啊!我带来一张1973年5月知青们在南溪某碧潭畔的合影,感慨地说:当年刚到南溪的时候,完全是依靠步行,翻山越岭30余华里,根本没想到多年之后,这趟路程已变成汽车、船舶相衔的通途了。真是一湖平起,山川换新颜了啊!当然,照片上的我们,今天也满身风尘,步入老年了。
(五 )              
   如今的南溪水库,在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已从把发电排在首位易成将供水排在首位。随着城镇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多及工商业用水量的增大,南溪库水成了本市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的主要水源。近年来,这个水库每年都要为本市第二自来水厂提供二千万吨以上的水量,2021年供应的库水达2642万吨。此外,水库的功能还多了一项:让福鼎人民品赏绿水青山。水库建成早期,进出库区只有水路。环库区公路通车后,人们在库区内通行更方便了,无论是陆路、水路,来到此地的人们都可以尽情地、多角度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或驾车绕湖,或行舟荡湖,睹看绮山碧水,茂松翠竹,享一袭清风,掬万波涟漪,那种忘却自我的惬爽,定让你我流连忘返!这些年,随着库区生态的不断改观,水面上还常常能看到鹭鸟栖留的身影。今天,水库四周的几个行政村,都能分享到库区的美景:古岭村部设在竹坑自然村,该村紧挨水库坝头和库区码头,自不必说了;从岭脚村往茭阳村方向行进不多远,丰水季节可看到一条白练自百丈漈崖头跌入湖中,虽称不上“飞流直下三千尺”,却也有点“一条龙湫落凡间”的味道;站在岔门畲族村的凤凰台往下俯瞰,只见群峰簇拥的山谷里盛着一大池清水,烟波之中,你似觉一群仙女刚刚从池里出浴;竹阳村离库区稍远些,但依然能站在所辖古岚自然村的山头上,看到一陂汪汪的湖水,脉脉蕴含秋波。
       除了欣赏山水,在每年夏季的汎期,蓄洪之后,水库大坝的自然溢洪也是一道非常好看的壮观景色。当洪水水位超出坝头中央的6孔泄洪道顶沿时,势不可挡的水流形成瀑布自60多米高的坝头正面倾泻而下,大坝下方的峡谷中则响起巨雷般的伴有回响的轰鸣声,若有阳光投射,飞溅的瀑花中还会架出一道绚丽的彩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参覌库区及大坝建筑就成了福鼎人体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基地,几乎每个单位都曾组织过干部职工前来燃情。而我每每乘船在湖面上欣赏美景的同时,常常比旁人多出一抔心思:水下,窝着我的一段青春经历呢!
       我钟情南溪水库。
       南溪水库,您是福鼎人民永远珍爱的山峡明珠!
     (完稿于2022.04.10)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