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湖一泓】王卫平:当教育“双减”政策来了,补还是不补
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从历史人文,到乡村俚俗
这是一个与“乡情”、与“人文”
有关的交流平台

或许是清晨的一声莺啼,或许是傍晚的一抹斜阳,或许是好友的一句问候,或许是诗篇中一些佳句……我们空如镜面般的心湖总在不经意间被触动,好似一泓清凉的泉水注入兀自纷扰的心。
当教育“双减”政策来了,补还是不补
文丨王卫平
2021年7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至今已两月有余,成为时下社会的热门话题。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
家长还是纠结。在现有人才选拔机制的大背景下,虽然家长的认识水平、经济状况、对孩子的期望值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识:这是一个分数为王的时代,要上好的学校、找理想的工作,没有高分数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不论城乡、贫富,学生补课成为普遍现象。不论是初中生还是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都加入补课大军。高中生补课的似乎不多,其实是因为高中生的负担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再没有补课的时间了,有的高中悬挂的标语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所有孩子几乎找不到不补课的理由。真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即使是“双减”政策出台后,家长仍然担心,如果我的孩子不补课,别的孩子补课怎么办?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所以,现在学生补课的现象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集体不补单个补,明的不补暗地补,线下不补线上补,甚至托管以后还要补。这是典型的剧场效应。

学校也很无奈。在高压政策下,公办学校搞集体补课几乎没有,但公办老师参与补课的却不少。老师参与补课的成因很复杂,既有市场的需求,也有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还有攀比心理等等。学校领导也不是完全不知道,但真的管起来难度不小,也有顾虑。管紧了,怕与老师的关系搞僵了,挫伤老师工作积极性,管松了又影响学校的社会形象。民办学校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为了提高成绩,唱响学校品牌,所有能用的技巧都用上了,补课、加班加点是常态。相比之下,公办学校就显得很无奈。其实,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教育部门早就出台文件,规定了学生在校的时间(含早读):小学生不能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能超过7小时,普通高中生不能超过8小时,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也是过去为什么学校放学较早的原因。现在,为了照顾上班族接孩子方便,学校实行延时托管服务,却又带来加重学生和老师负担的新矛盾。情急之下,为了安抚老师,有的地方说老师可以实行弹性工作制,可说这样话的官员是否知道,现在的老师工作时间有弹性吗?又说可以适当给予老师经济上的补贴,但仍然缺乏吸引力。大班额、老师的良莠不齐、并不科学的考核、各种势力对学校的钳制等等让校长们无所适从!

校外培训机构显得很无辜。补课之风盛行,与培训机构眼花缭乱的教学手段和铺天盖地的宣传是分不开的,表面上是弥补学校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经济利益,客观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双减”政策出台后,校外培训机构的生存空间大大压缩,有些知名公司也只有退钱关门转型。但只要有市场,培训就会存在。他们一定会研究政策、变换方式、转移阵地、适应需求,以大家可以接受的面貌继续存在。也就是说,补课的事不会绝对消亡。
教育环境不尽人意。大家心里都明白,现有的人才选拔机制有待完善,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并不科学,但目前又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只要这种机制不改,对分数的追求就只会更加强烈。现在是经济社会,市场经济、商业意识、娱乐至上等现实状况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不利,但我们又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家庭教育参差不齐,互相甩锅频现,家校关系日趋紧张。尊师观念越来越淡薄,教师形象受损,社会地位降低,教师也只好放下身段,去迎合家长和社会。诸多情况交织在一起,加剧了大众对教育的质疑和焦虑,造成学生命运多舛。郑强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中国的学生与西方学生不同在哪里?在玩。西方的小孩在小时候玩得非常开心,玩够了,所以到了大学后就不玩了。中国的小孩小时候没时间玩,被别人玩,所以,到了大学后就拼命地玩。”如何改变现状、优化教育环境,这是个系统工程,又是一篇大文章。
到底是补还是不补?让我们暂时停下脚步,回头想想我们的初心。
教育的初心是什么?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学校所学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说:“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说:“好的教育就应该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以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因而受到万千家长的热捧。由此可以看出,教育的初心决不是分数,决不是培养刷题的机器。

教育是不是不要分数?当然不是,分数没有原罪。分数是我们的工 具,用它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个工具不错;用它来衡量学生整体学习效果,也可以;但用它来检验一个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还有副作用——起到掩盖和误导的作用。这就是古德哈特定律所揭示的效应(古德哈特定律:一项社会指标或经济指标,一旦成为一个用以指引宏观政策制定的既定目标,那么该指标就会丧失其原本具有的信息价值。因为政策制定者会牺牲其他方面来强化这个指标,从而使这个指标不再具有指示整体情况的作用)。
总是盯着自己孩子的家长们还应该抬起头来看看其他的孩子。一个人思想道德的修养、知识体系的建立、思维方式的培养都离不开学习。我们必须承认,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兴趣点也不同,各个阶段表现也不一样,优势和长处各有千秋,样样都行的天才少年凤毛麟角。所以,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是不恰当的,会在某种程度上扼杀孩子的天性。有人戏言,让牛和马赛跑,不是牛不行,而是比赛组织者的愚蠢。

因此,补还是不补,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要分析学生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比如,对学习不感兴趣,可能是越补越烦躁,逼到最后就跳楼。要通过非课程的手段,让学生体会科学的奇妙、知识的慧美、有知识的优雅和为人的坚强。可以通过一点或一个方面入手,取得成功后再推广开来,不能急于求成。又比如,学习方法不对,越是补课越累,就好像负重跑步的人一样,不甩掉包袱,你怎么喊加油都没有用,想办法卸掉包袱,自然就会跑得快。可以借鉴学习好的方法,指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尝试改变,探寻规律,直到成功。再比如,思想上开小差了,家长平时要注意观察,找到问题的根源,消除影响的因素,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如此才能有阳光的明天。又比如,不喜欢老师的讲课习惯或是不喜欢老师这个人,这就要引导孩子勇于面对现实,改变自己,加强沟通和理解,构建学习共同体,这些生存智慧的炼成将受益终生。试想,这些问题岂能靠补课解决?
其次,该用什么方式补课。学困生总是存在的,有的是长期受困,有的是暂时受困。对理解能力差、学习不得法的学生给予及时有效地帮助,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成绩中等的也要补,为的是挤进优秀行列;成绩上等的也要补,为的是要保持学霸的地位。就这样,你补我补大家补,尽管三令五申不准学科类补课,可还是屡禁不止。家长的这种做法也无可厚非,学生也是无奈。但细想一下,这样的补课真的有效吗?对孩子来说益处和伤害哪个更大?
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要因材施教。因此,单就教育规律来说,针对性越强越有效。而现在的补课大多数是成建制的集体补课,或是简单的重复,或是普遍的提示,不会对所有人有效。更有甚者,为了吸引学生而上新课,严重违犯教学规定,浪费学生的钱财和生命。有些学生也明显地感觉到补课效果不大,还不如自己复习而不愿补课。我在当教育局长期间,经常接到学生打来举报补课的电话,因为学生自己是直接关系人,所以,消息准确,一抓一个准。但大多数学生选择忍耐。无休无止的补课还带来更大的伤害,就是挤占了孩子的时间,丧失了童年的乐趣,屏蔽了对社会的认识,使他们的人生枯燥而苍白。他们没有时间享受生活的快乐,没有时间放飞自己的身体,没有时间思考自己的人生,没有时间学会做人,没有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没有时间去表达自己。上课和做作业几乎成了他们的全部,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

现实的残酷性让我不好断言你的孩子到底是补还是不补。但我坚信,就普遍性而言,有两个方面是一定要补的。一个是体育,健壮的身体是美好人生的前提,而由于种种原因,让它成为奢侈品,因此怎么补都不为过。另一个就是阅读,作为学习的基本手段,渐渐被眼花缭乱的现代科技手段淹没,造成整体性的遗忘。这里的阅读绝不仅仅指文学作品的阅读,还包括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甚至心理学、哲学。无数名家伟人的人生证明,广泛阅读各类经典作品是取得学习成功的不二法门。
救救孩子吧!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