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舞蹈教育家、中华韵创始人王明中逝世,享年85岁
6月25日凌晨,温州舞蹈教育家、中华韵创始人王明中逝世,享年85岁。

王明中曾荣获首批“中国舞蹈家金质荣誉证章”“为中国舞蹈事业繁荣发展做出贡献荣誉证书”。上世纪50~60年代作为国家艺术团体主要演员、教员、编导,参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及演出,担任《奇袭白虎团》的舞蹈设计。撰写了《浅谈舞蹈艺术》一书,创编的《柑林曲》《利剑歌》、辅导的《飞云汉子》均获文化部大奖。创编的《善柔情韵》《忆江南》《红太阳》等中华韵剧目,多次获全国性群众舞蹈大赛特等奖。现任温州市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温州市舞蹈家协会第一、二、三届主席,历经30余年创立中华韵品牌。

▲王明中(左二)幼时与父母哥哥合影
发现民众锻炼方法不够科学
研究中医和舞蹈创编《中华韵》

王明中夫人、中华韵推广者柯一壮表示,最让她难忘的就是初见王明中的场景。当时的王明中随手写了一副对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创建民族健身品牌。王明中心中的宏伟梦想深深打动了柯一壮。“他就是想为中国老百姓创造自己的健身品牌,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的愿望,支撑我们走到现在。为了这个目标,他带领着一群人前进,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中华韵,实实在在得到健身的好处。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
年轻的时候,王明中在浙江省军区文工团担任舞蹈演员,之后被选拔到了北京。他除了跳好舞蹈,还从事了相当多的编导工作。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王明中。
复员回到温州后,王明中先是在当时的温州市文化局工作,后来相继到当时的温州晶体管厂、温州市总工会工作,最后在温州市舞蹈家协会担任主席。
就是在这些工作过程中,他接触了许多群众,了解到群众对舞蹈的热爱,并从群众的这种热爱中,发现他们最根本的追求,就是追求“健康”。

▲上世纪50年代,中南海文工队合影。第二排右二为王明中。
当时,他看到一些锻炼方法不够科学,感觉自己有义务来引导大家科学健身。王明中在此前表示,正是因为这份“责任感”,他萌生创编“中华韵”的想法。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他查阅了大量的人体医学书籍,并结合了健身养生的精华,如中医学、生理学、解剖学中有关气血、经络、肌肉、骨骼、韧带以及太极、气功、武术等生理健康的多种科学论述为根基,于1984年诞生中华韵首个组合“气韵”。

▲《飞夺泸定桥》表演中,举刀者为王明中
他说,只要把整套动作做下来,锻炼者就会感觉气血通畅、神形舒展。

一首曲目要听一百遍以上才确定
85岁高龄依旧坚持课堂执教
回忆起恩师王明中,姜晓华不禁潸然泪下。今年王老师已经85岁高龄了。直到今年3月,他依旧坚持每周两次,到市区智慧谷的明中形体艺术培训中心亲授。“他说,他来上一堂课,他要躺上一天时间,即使这样,他也很少错过我们的课堂。”
“年纪大了,有些动作,王老师已经没法做到了,有时候站都站不稳了。但为了示范给我们,他就扶着椅子,尽量去做。作为学生,实在感动。

▲1962年出访拉丁美洲各国前,周总理审察节目后合影(第二排左1为王明中)
中华韵的歌曲也是王明中精挑细选的。姜晓华回忆,王老师曾说,他选的曲目要听至少100次以上,听了之后还觉得没听厌,那就是好曲子。“王老师会把曲子中每一个呼吸点标好,再设计动作。有时候他说他没编好曲子,半夜他也会醒过来想动作。”
曾经的姜晓华也因身体不好,一度在家休养无法工作。正是由于学习中华韵舞蹈,让她的体质得到调整和提升。现如今,姜晓华已经是一名教授中华韵的老师。

▲1962年,王明中在古巴艺术学院与小学员合影
“10年前,一次学习完中华韵之后,我开车送王老师回家。路上,王老师说我学得不错,悟性又高要不要试试当中华韵老师,开班授课。当时我第一反应是拒绝的。但王老师有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当了老师会更加钻研学习中华韵,和他一起帮助更多身体亚健康的人。”

正是在王老师的鼓励下,她才开班授课。10年间,她带了不少学 生。“有学员说自己练了之后哮喘好了,手脚不冰凉了,我真的很高兴很有成就感。看到每个学员的气质、体态都很好,我自己打心眼里高兴。学生是我站在舞蹈室里的动力,就像王老师说的,要把中华韵传播出去。”

▲上世纪70年代摄于温州工人文化宫
目前学员已达十余万人
杭州、上海、北京都有所发展


▲2014年中华韵千人展演
中华韵以健康为目的,以舞蹈为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严谨的科学性、高雅的艺术性、广泛的群众性,融健身与艺术为一体塑造靓丽的身姿体态,展现高雅的气质风采,科学健身、美学塑形,提升全民身心素质,让“健康、快乐、美丽、风采”伴随一生,益寿延年。王明中近四十年坚持不懈的探索研究、不断完善,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实了中华韵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与欢迎,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健康、快乐、美丽、风采,增添了诸多的自信与快乐。

▲2017年7月4日温州大剧院105期“艺路同行”中华韵峥嵘岁月40年艺术沙龙现场
目前,中华韵健身艺术在温州盛行,仅温州就设立了8个中心教学点,另外,还和数百个机关单位开展合作教学,学员已达十余万人。而且中华韵还走出温州,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有所发展。2017年9月12日,中华韵北京教学点中科院班正式开班授课。此外,中国人民大学教职工学了3年中华韵,今年该校将在学生中引入中华韵。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