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纪念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文萃

2021-06-09 17:05:55来源:中国科举博物馆

打印 字号: T|T
        在1000年前的今天
        1021年1月18日(农历1020年闰12月3日)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出生
      王安石(公元 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后,曾任地方官。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地主的反对。后辞官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甚巨。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敏而好学,进士及第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王安石因生性倔强,时人戏称“拗相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文宦游南北各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解。因此,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他于二十二岁中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北宋嘉佑三年 (1058)任支度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
▲北宋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
 
两知金陵,除弊立新
 
       神宗即位(1067),王安石出任江宁(今南京)知府, 旋被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场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 到加强。但由于司马光等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新法在推行中屡遭阻碍,宋神宗也时有动摇。熙宁七年,王安石被迫辞相,再任江宁知府,次年二月复任宰相,不久又因维护新法得罪了神宗而 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被朝廷封为“荆国公”。后人称其王荆公。
 
      熙宁七年(1074年)十一月十一日,王安石左迁江宁知府,第二次知江宁。其间,王安石在江宁府任上做了两件很有历史影响的大事。
 
▲今玄武湖风光
 
       第一件事,奏请废江宁府的玄武湖(后湖)为田。王安石本着新法中农田水利法的精神,认为玄武湖仅仅是“前代以为游玩之地,今则空贮波涛,守之无用”。向宋神宗上了《湖田疏》,提出排泄湖水,改为良田的建议,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据《金陵览古》载,在王安石倡导下,江宁府民众“开十字河,立四斗门,以泻湖水。跨河为桥,以通往来,(玄武湖)岁久湮塞”。得良田两万亩,由官府贷耕牛和种子,分给“无置锥之地”的贫民耕种。后人在《玄武湖志》中赞其事:“荆公此举……殷殷以绥怀贫乏,遏抑豪谀,为言不可谓善政。”
 
        据元代《至正金陵新志》载,直到一百七八十年后的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还有“拨后湖田(为泻湖所得)七千余亩,创义社,立规式,支助贫士之结凶不赡者”的景象。
 
        后人为纪念王安石,在明城墙内玄武湖公园北湖环湖路“后湖映月”观景处,立有王安石握卷远眺石像,比邻汉白玉壁上镌文,以志其“泻湖为田”。
 
▲玄武湖王安石雕像
 
         第二件事,编纂《三经新义》。王安石变法,由于思想界意见分歧,各说其是,亟须寻求变法的思想和理论依据。同时,为了替新法全面推行网罗人才,也要求对传统的经义有权威统一的解释。现实的需要促使《三经新义》尽快应运问世。王安石在这一时期,为使“学者归一”,就和其子王雱等人对《周官》《尚书》《诗经》做了新的注释,编纂成《三经新义》。王安石以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见解,发展了汉唐以来的章句注疏,经朝廷批准刊布全国学馆,成为当科举入仕的必读教材。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囍”字由来
 
        相传,某些汉字的来由与我国一些名人有关。双“喜”字即其中之一。这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造的字。据说王安石23岁那年,赴京赶考,路经马家镇马员外家,见门上挂一盏走马灯。门楹上贴着一幅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一时无法续对下联,就匆匆离去。
     到了京城,主考官面试时现场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马员外家门前的上联来对,主考官赞叹不已。返乡路上,王安石又用主考官出的对联作为下联对上了马员外家门楹上的上联。
      马员外立即唤出女儿与王安石相见,原来对联是马员外为择婿而出的。数天后,王安石与马家小姐喜结连理,正在拜天地之时,有差人来报,王安石金榜题名,中了进士。一日之内双喜临门,王安石喜不自禁,趁酒兴连写两个“喜”字,贴在门上。从此,双“喜”字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