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伯远帖》,东晋王氏家族唯一存世真迹,网友:神品!

魏晋时期的书法在整个书法史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光彩照人。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问题,存世的魏晋墨迹已寥寥无几。比如我们熟知的正书之祖钟繇,书圣王羲之,他的书法真迹都没能得以保存到现在,实在是令人惋惜。但庆幸的是,王珣的行书真迹《伯远帖》却历经千余年保存到了现在,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魏晋时期书法的潇洒风流。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王珣及他的传世墨迹《伯远帖》的风采。


说起《伯远帖》,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的作者王珣。王珣是谁?这么说你可能就清楚了,王珣生于永和五年,是东晋开国元勋王导的孙子,书圣王羲之是他的堂叔(王导是王羲之父亲的堂哥),比王献之小五岁。怎么样,感受到琅琊王氏家族的实力了吧,可以说当时的王氏家族无论是在政界还是书法界都是名门望族。就是这么一个书法世家,只有《伯远帖》的真迹流传到了现在,名副其实的东晋王氏家族的唯一存世真迹,堪称神品。


《伯远帖》是王珣问候亲友的一封信件,整体行笔自然流畅,隽秀典雅,娓娓道来,毫无造作之感,堪称早期行书的经典,历来被奉为稀世珍宝。董其昌曾这样评价:“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清人这么形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乾隆把《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贴》、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并藏在养心殿,并御书匾额“三希帖”,这就是鼎鼎大名的《三希堂法帖》。

因首行有伯远而字,所以被称为《伯远帖》。整篇看来完全的王氏书风,行笔自然流畅,妍美且不失古朴,和王羲之比较,笔画较瘦硬,结体相对而言比较外放,特别是笔画较少的字,更显得潇洒舒展。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