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哀恸!袁隆平逝世!

2021-05-22 19:21:12来源:福建共青团

打印 字号: T|T
 
       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悉,“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袁隆平(资料图)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把水稻比作核武器,对手是饥饿,他赢了。
 
       数十年来,袁隆平获得的各类荣誉数不胜数。他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十几年前就拿到了世界粮食奖、沃尔夫农业奖,习近平总书记向他颁授“共和国勋章”,还有一颗小行星以他名字命名。
 
       “我有两个梦”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8人“共和国勋章”。袁隆平名列其中。
 
        就在这一天,距离北京1600多公里的湖南省衡东县,在一片稻田里,袁隆平拿着一株水稻仔细观察后,面带笑意地说道:“开花开得很好。”这片稻田是“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田,目前处于扬花时期,田中的双季晚稻有望突破亩产1000公斤大关。
 
        “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还得继续干活。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搞科研的人要有使命感,有胸襟。”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获得国家最高荣誉,袁隆平向记者表示,“这对我既是鼓舞也是鞭策,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在获得“共和国勋章”的前一天,袁隆平出现在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引发全场沸腾,学生们激动不已地喊出:“袁院士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开学典礼上,袁隆平在讲话中再次提到了他多次谈及的两个梦想:“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袁隆平超级稻第四期攻关示范片,袁隆平在查看水稻生长情况(2013年8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摄
 
        “禾下乘凉梦”他还做过,“我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一串串葡萄那么饱满,籽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大家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那个梦真是太美了!梦见禾下乘凉,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候。这个梦我做过两次呢。”
 
       “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也寄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袁隆平这样勉励同学们。
 
        “中国杂交稻研发走在了世界前面,小麦也跟了上来,超级小麦、超级玉米、超级马铃薯正在不断攻关。中国的科学家就应该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袁隆平表示。
 
       不停歇的“90后”
 
        为了实现这两个梦想,袁隆平不曾停歇。
 
       1974年,袁隆平科研小组培育的第一个强优势高产杂交稻破土而出。多年来,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产量。
 
       据统计,从1976年到2018年,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约85亿亩,增产稻谷8.5亿吨。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约8000万人口。
 
       “我们国家人口多、耕地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产。高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袁隆平告诉记者。
袁隆平(资料图)
 
        不仅让中国人吃得饱,袁隆平还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够远离饥饿。他曾笑称,自己愿做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
 
       《杂交水稻简明教程》,这本袁隆平写于1985年的书,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目前已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截至2018年底,杂交水稻已在海外40多个国家成功试验示范,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2018年,海外杂交水稻推广面积超过700万公顷。
 
       “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谈及即将到来的国庆时,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翻天巨变的袁隆平感慨万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中国真正富强起来了,现在我们能够抬得起头,挺起了腰杆。”
 
       在获得“共和国勋章”的10天前,袁隆平迎来了自己的90岁生日。他笑称,自己已经从“80后”升级为“90后”,未来要健康快乐超百岁,就像超级稻攻关一样,不断超越新目标。他的生日愿望是希望今年的示范田实现亩产1200公斤,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2020年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迎来晚稻测产,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此前的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进行测产验收,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早稻加晚稻实现了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
 
       这是袁隆平团队在屡破超级稻单产700公斤、800公斤、1000公斤、1149公斤等世界纪录后,再次刷新纪录。
 
        “非常满意!”几天后,袁隆平还很兴奋,“第三代杂交稻又是新的突破,平均亩产比现有的高产杂交稻增产10%~20%。”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全面建立起粮食科技创新体系,深入推进水稻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水稻种业科技工作者们,在杂交水稻前沿不断创新,也不断刷新亩产产量世界纪录。
       2020年9月27日,农民操作机械在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盐碱地水稻基地收获水稻。徐钦摄
 
       1973年,在各国普遍认为自花授粉的水稻没有杂种优势的情况下,袁隆平带领研究组成功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育成具有根系发达、穗大粒多等优点的强优势杂交水稻。世界首次。
 
       1996年开始实施的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在基础理论和品种选育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分别于2000、2004、2011、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的“四连跳”。随后,超级杂交稻最高单产突破每公顷18吨,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2019年10月,兼有三系不育系育性稳定和两系不育系配组自由等优点的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公开测产,亩产达1046.3公斤,又是世界领先……
 
在2020年11月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第二天,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袁隆平又提出两个新的短期“小目标”:一个是争取早日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2000公斤,一个是希望将目前实施的“三一工程”升级为“两一工程”。
 
       “三分地养活一个人变成两分地养活一个人。又多了。”袁隆平说。
 
       袁隆平毕生的梦想,就是消除饥饿。正如2004年《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中所说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人物小传
袁隆平(资料图)
 
       袁隆平,1930年9月生,江西德安人。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
 
       2019年8月,8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公布,袁隆平位列其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