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良、王艮是同一人的考证

据江西吉水王氏族谱记载:十七世祖钦止,明艮,字止斋,明洪武元年戊申(1368)元月十五日寅时生,建文二年庚申(1400)殿试高中榜眼,并名誉状元,因忠于建文,不愿服从朱棣而饮鸠自尽,卒于京。归葬带源高园岺,终年34岁。父其尹,纬绎,娶宋氏,生四子:长钦止(王艮)、次钦良、三钦所、四钦若。
根据以上资料,结合我沅邑王氏族谱的记载,2017年11月28日,族长王国钦集结各支房代表33人就沅江王氏寻根问祖进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
一、沅江王氏二世祖良公即吉水县太原王氏十七世王艮,我沅邑王氏出自吉水县太原王氏,其理由是:
1、王良、王艮是同一个人,众所周知,同属科考,进士虽有多人,但状元和榜眼只有一个,不可能有两个。吉水谱载王艮为明建文庚辰榜眼,并非虚伪;沅邑族谱记载王良为明庚辰榜眼,没有理由否定,充分证明王良、王艮是同一个人。
2、王艮在建文辛巳年自杀时并未身亡。所谓王艮在建文辛巳年北师渡淮,因忠于惠帝而饮鸠自尽,卒于京的记述不合情理。忠君自杀的事件可能有,但其结果自杀未成。试想,建文辛巳年,北师渡淮,要进京,尚有长江阻隔,未到清君侧之际,用自杀的方式表明忠君,无意义,不会得到社会认可,也不会名垂青史。但用虚张声势的自杀来茵花自己的身份,为以后当惠帝逃亡时称其贴身护卫,或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事实上,王艮的忠君自杀已经得到惠帝的赞赏,并为此大做文章,命礼部侍郎王观谕祭厚葬故里,有司沿途公祭等,都证明忠君自杀却有其事,但死人的事是没有的。
3、王艮改名王良,是为了隐居沅江,在历史上明成祖对惠帝的搜寻是很认真的,事实上对王艮自杀事件的追查也是不遗余力的,但都无结果。朱棣死后第三年其孙宣宗接位,不得不在宣德元年通过大赦对此不了了之。王艮于大赦之年而被恢复榜眼的名位,并被命为楚北嘉鱼县令,时王艮已52岁,深感仕途之艰险,遂改名王良,南渡洞庭隐居沅江。这种推断与沅邑王氏族谱中有关
“王良……建文庚辰榜眼,宣德元年,奉檄宰楚北嘉鱼县,解组隐居沅江西门”的记载,完全相吻合,也符合历史事实。
二、王艮的父亲其尹于洪武十五年逝世,也是虚构的,这种虚构是为躲避明成祖的追捕,实想如果其尹在洪武十五年去世,当下长子钦止(王艮)才十五岁,第四子仅四岁,四个儿子均未成人,由一个寡母带着四个未成年的儿子,居然四个都有出息,一个成为榜眼,其余三个都是郡庠生,没有父亲的支撑难以想象的。由此可证明其尹没有死,而是一直守护在王艮的身边。当王艮于大赦奉檄宰楚北嘉鱼县,便随子,也改名开甲隐居沅江西门。这样的推断也是符合历史的。
综上所述,我沅江始祖开甲公就是吉水带源十六世祖其尹;迁沅江二世祖王良就是吉水带源十七世祖王艮无疑。至此,我沅江王氏500多年来24代子孙寻根问祖的梦终于变成现实,应当大喜大庆。
湖南沅江市十九派嗣孙心定(80多岁)谨记
2017年11月29日
2021年4月27日再公布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