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记忆」山东最早的女共产党员——王辩

王辩,字惠琴,又名黄秀珍,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人,1906年出生在一个封建书香门第之家。是山东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上世纪20年代山东学生和妇女运动的引路人之一。

王辩
积极宣传革命,投身妇女运动
王辩的父亲王翔千是山东党、团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山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山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王辩自幼受到其父的熏陶和影响。

王翔千
1917年,王辩随父亲王翔千来济南读书。五四运动中,她与同学们一起积极参加游行、请愿,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思想更为开阔。1920年秋,王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受五四爱国运动的潮流冲击,女学生们毅然举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破除旧思想、旧制度、旧文化。
1921年秋,王辩随同父亲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她是第一个参加的女同志。在此过程中,她更加积极地学习、宣传共产主义理论,极力为争取妇女自身的解放而斗争。她带头放脚、剪发,是山东第一个剪发、放脚的女子,此事成为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她冲破学校禁令,公开社交,发动女生走出校门,上街示威、游行,参加反帝斗争。有时星期天她还和男生到大明湖游泳。她这种争自由求解放的斗争精神,得到了进步师生的赞扬,都称她是“反封建礼教、求自由解放的闯将”。在王辨的影响下,有些女同学也开始放脚、剪发,有的登报声明解除婚约,有的远离家乡到外地从事革命工作,为女师建立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奠定了群众基础。
从事革命工作,成为山东第一位女团员、女党员
1923年11月,经王尽美、王翔千介绍,王辩、侯志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了山东第一批女团员。随后,王辩担任了女师团支部宣传委员。1924年,王辩、侯志光荣地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成为山东最早的两名女党员。她们入党后,经过一段艰苦细致的工作,先后发展了牛淑琴、于佩贞、朱岫容、王兰英等为党员,成为女师的骨干和核心,为山东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24年国民党改组,国共合作,王辩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在此期间,为了更好地发挥妇女的作用,决定成立一个妇女组织,经党组织批准,在王辩等人的筹备下成立了“山东济南妇女学术协进会”,王辩担任负责人。以团的外围组织形式,团结引导女青年积极参加党、团组织领导的各种社会活动。
1924年秋天,在王尽美的领导下,成立了“山东国民会议促进会”。王辩她们也积极响应,于1925年2月成立了“山东女界国民会议促进会”,王辩担任执行委员。1925年夏,王辩在济南女师毕业后,到济南竞进女校任教员。她经常与其它女同志一起深入到鲁丰纱厂接近工人群众,开展妇女工作。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她和同志们一起,发起了支援上海“五卅惨案”中英勇斗争的工人兄弟姐妹的万人大会。她亲自写传单、登台演讲,揭露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和青年学生的罪行,号召工人、学生和市民团结起来进行斗争。

中共济南地方组织在三合街活动地点旧貌
1925年6月,王辩(1924年10月起已化名宫琦)接任济南团地委书记。7月,山东国民党召开省代表大会,王辩当选为候补委员。8月,王辩被山东推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妇女代表。由于军阀张宗昌疯狂镇压,根据组织安排,她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被调往团上海市委,与向警予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
赴苏联留学,革命认识不断升华
1925年11月初,王辩被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深造,与邓小平、左权、傅钟等同志在一个班里学习。此时的苏联,经济十分困难,学员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都表现得非常坚定和乐观。一次,有位苏联教师问起王辩等人:“这样艰苦的学习生活,你们能适应得了吗?”王辩回答说:“艰苦的生活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斗志,激发人们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们是来学习革命理论的,再苦的生活也不怕,中国人是能够吃苦的!”

莫斯科中山大学旧址
除生活艰苦外,学习任务也很繁重。共有十多门课程。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得大家有些喘不过气来。但是,王辩一直坚持认真刻苦地读书,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此期间,她目睹了苏联十月革命后崭新的变化,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了更深的体会,思想理论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和飞跃。王辩等人参加了苏联庆祝十月革命、五一劳动节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等活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王辩等留苏学生和友好的苏联人民一起举行了示威游行,愤怒声讨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暴行。
1927年6月初,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王辩等留苏学生提前毕业回国,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王辩等回国学生先到武汉,后又到了上海,受到周恩来同志的接见。
从事地下工作,经受严峻的考验
1927年10月后,王辩先后到广州、上海工作。1928年1月,党组织委派王辩到芜湖任安徽省委宣传干事。由于芜湖互济会被破坏,而遭到国民党的逮捕。后被押送到安庆。在狱中,王辩经受了两年半的严峻考验,1930年夏才被营救出狱。
1931年春,党组织分配王辩和她的爱人赵志刚一同去沈阳,在满洲省委文书处工作。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东北三省,中共满洲省委不久就遭到了破坏,王辩和赵志刚转移到安东(现在的丹东)独立开辟工作。为维持生活,赵志刚贩卖干鱼之类的杂货,王辩做糕点沿街叫卖。两人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仍旧坚守岗位,利用一切机会开辟党的工作。王辩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生下了第一个男孩,但不久就夭折了。

赵志刚
1933年,王辩夫妇和满洲省委重新取得联系后,回到沈阳的地下省委交通处工作。满洲省委建立吉东局后王辩夫妇被派往吉东局工作。1934年2月,吉东局书记孙广英派赵志刚、王辩夫妇二人到穆棱县一处很隐蔽的小房子编印《反日报》,他们既是记者,又是编辑,身兼多种工作,采编、刻印、发行,都是自己干。
为了掩敌人的耳目,赵志刚白天卖菜,晚上印刷党的文件和宣传材料。5月的一天,由于敌人的发现,赵志刚被捕。王辩在房东及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将赵志刚营救出来。入冬以后,城市和铁路的一部分党组织被敌人破坏,其中也出现了叛徒,根据满洲省委指示,王辩夫妇和女儿回到赵志刚河北老家。因为旅途困顿,她不满周岁的第二个孩子生病夭亡了。她的两个孩子相继夭折,作为母亲的王辩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王辩和赵志刚进关后在赵志刚家乡河北省住了一个时期,1936年又到北平参加推动学生救亡运动。
从事基层工作,为党无私奉献
抗战爆发后,1937年秋天,王辩夫妇和董昆一同志一家奉党的指示回到了诸城县相州镇从事抗日工作。
此时,诸城党的组织瘫痪。王辩等人回来后,先是成立了“中共诸城临时特别支部”,赵志刚任书记。他们积极开展工作,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相继发展了一批党员,成立了相州支部,由王辩任书记。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大北杏村,由赵志刚、董昆一介绍王尽美的长子王乃征入党,随后又发展了一批党员,并经临时特支批准,成立了北杏支部,王乃征任书记。1937年12月,在赵志刚等人领导下,成立诸城府前小学党支部。
1938年1月10日,青岛沦陷。国民党诸城县政府的官员和当地驻军早已闻风而逃。赵志刚、董昆一、王辩等特支成员抓住时机,发展壮大全县党组织。12月下旬,成立了中共诸城临时县委,赵志刚任书记,董昆一任副书记,王辩、王乃征、王少云等3个党支部的主要负责人为临时县委成员。时临时县委辖相州、北杏、府前小学3个支部,共有党员十几人。
中共诸城临时县委成立后,积极发动各派武装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来。按照省委指示,赵志刚和董昆一率领一部分党员和进步青年参加了游击队,并离开了诸城。王辩带着孩子留在家乡继续发动群众,团结进步的妇女青年,不断向解放区输送力量,形成了一个党的隐蔽的敌占区联络点。
1940年,山东分局书记朱瑞让赵志刚把王辩接到解放区。王辩在党校学习了几个月后,被分配到沂南县沂蒙导报社当记者。她经常接触一些劳动模范和民兵战斗英雄,更愿意和普通老百姓交朋友,每到一处都和劳动妇女在一起,同吃住同劳动。她深入了解民情,帮助妇女解决长期以来受到的封建束缚,发现长期落后的山区还存在着的一些包办婚姻、童养媳等封建陋习就进行教育和妇女解放的宣传,并帮她们出主意,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1946年,王辩当选省妇联理事兼保育部长,她却从未到妇联上班,还是在基层找一点具体工作去做。王辩在基层群众工作和妇女工作中勤勤恳恳,不畏艰难困苦,取得了很大成绩,曾受到党组织的表扬。
建国后,王辩先后在山东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工作,任北京图书馆苏联图书室主任。1978年离休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关心党史工作,先后抱病撰写了《从“五四”到山东党组织的成立》《济南八年》《白山黑水》《我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前前后后》《青年拓荒者—记王尽美同志建党初期活动》等十几篇回忆文章,共计20余万字。她在从事有关党史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正如她自己写的一首自励诗中所写的“烈士碧血映长空,流芳万古青史中。后死真诚传遗迹,敢差毫厘误视听?”那样,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求真去伪,为党流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她处处以党的利益为重,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坚持党性原则,不计个人得失,对革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她是齐鲁大地的巾帼英雄,是我们潍坊人民的骄傲。
作者:温桂鹏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