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宜延长睡眠
立冬节气已过,此时正是人体修复、养生的好时节。古人云:秋收冬藏。这个时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渐渐变得缓慢,我们应顺应自然规律,多注意收敛、收藏。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冬季要“藏精气而不外泄”。那么在生活中,立冬后怎样养生呢?
养生重在养“藏”
其实,跟很多动植物会在冬季休眠、冬眠的道理一样,人们也要遵守“蛰伏闭藏”的变化规律,采取以“伏藏”为主的冬季养生保健方法。中医理论认为,每日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利于人体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如果衣着过少、过薄,室外温度又较低,容易感冒,继而耗费阳气。那么,人体就会逐渐失去新陈代谢的正常活力。所以,立冬后的日常起居重在“养藏”。
天气越来越冷,防寒保暖提上日程。特别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对后背的保暖。因为从中医角度讲,背脊由督脉所生,总督全身诸阳,背部受寒容易引起阳气虚衰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骨性关节炎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立冬后还应注意对膝关节的保健。首先做好关节的保暖防寒,其次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跑等。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运动贵在持之以恒,而非一味追求强度。
饮食进补宜“温补”
立冬后进补不仅能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使气血充盈,有助于改善畏寒的身体情况,还能有效调节体内的新陈代谢,使能量最大限度地储存于体内,为来年的身体打下基础。
此时,人们的饮食进补应以温补肾阳为基本原则,即少吃生冷,不宜燥热。可多食用一些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生姜当归羊肉红枣汤、莲子桂圆银耳汤等。同时,要多吃新鲜蔬菜,避免各种维生素的缺乏。
老百姓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这一点是符合中医养生保健理论的。因为天气寒冷时,多数人都会增加红肉的摄入,但对于脾胃虚弱者而言,肉类食品很可能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而多吃萝卜有助于脾胃消化。
总之,立冬养生的核心就是要注意敛阴护阳,不过也因人而稍有差异。食有谷物、鱼肉和蔬菜之分,人也有男女老幼之别,而体质有阴阳虚实和寒热之辨。本着遵循人体自然生长变化规律,中医学的养生基本原则可理解为青少年以自然生长发育为主,中年人以调理为主,老年人以保健为主。(北京市隆福医院治未病科医师王小星)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