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审知对福建文教事业的贡献

2020-09-03 20:29:25来源: 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

打印 字号: T|T
      2016年 3月6日,由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主办,福建福州实验小学协办的《王审知对福建文教事业的贡献》研讨会,在福州实验小学“学术报告厅”召开,省、市文化教育部门领导、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参加研讨会,这也是福州首次举办“王审知对福建文教事业贡献”的研讨会,特别对当今社会文化教育方面具有极大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出席研讨会的有:福州市委原常委、本会顾问王爱平,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文史专家卢美松,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陈及霖,师大历史系博士生导师、考古专家欧潭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获奖专家、本会会长王忠义,福建省民政厅社团办原主任、常务副会长王和炎,福州市民政局社团办原主任、副会长王孔平,世界王氏网站站长、本会顾问王亦鸣,福建省商务厅原处长王永和,福州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文史专家萧忠生,福州市社科院研究所原所长张忠松、福州作家协会原主席黄安榕,福建省地方志辅导处处长刘祖陛,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教授刘湘如,福建师大教授徐心希、戴显群,福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黄荣春,福州实验小学副校长王强等共一百多人参加此盛会。
联合国获奖专家王忠义会长主持会议
  一千二百多年前,王审知兄弟由“光州固始”率军南下,拜剑开疆,一统全闽。他们用中原河洛文化、农耕文明和修齐治平的仁风德政与治世方略,改写了福建这一乱世蛮荒之域战乱频乃、民不聊生的历史,开创了闽地历史新纪元,使之成为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昌盛,文风蜚声四海的“海滨邹鲁”。王审知作为闽国的创始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保境安民,省刑薄赋,发展生产,促进文化教育和城市建设,使福建在五代群雄纷争之中,保持长时期的安定繁荣,为两宋及以后福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王审知在开创福建的过程中功勋卓著,泽被八闽,被尊为“开闽第一”、“八闽始祖”,是开发和建设福建的第一大功臣。其重教兴学之举,史称“八闽文学之盛为十国之冠”。 
会议场景
  王审知重视发展文化事业。特别重视使用人才,到福建以后,安置了大批的中原流民,特别对文人业士的重视与爱惜,专门设招贤院等机构来接待他们。当时避乱入闽的有唐相溥之子王倓、唐相涉从弟杨沂、唐知名进士徐寅,还有中原学士杨承休、郑璘、韩偓、归傅懿、杨赞图、郑戬等,王审知聘任他们做闽国官员,发挥他们的才干;王审知对福建本土知名文人也非常尊重并礼聘他们做官,如任翁承赞为相,黄滔为节度推官等;王审知对义存、师备、神晏等宗教界名士也十分尊重并交往密切。王审知重视文教、爱护文人,使当时福建特别是福州地区文教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陈衍说:“文教之开兴,吾闽最晚,至唐始有诗人;至唐末五代,中士诗人时有流寓入闽者,诗教乃渐昌,至宋而日益盛。”
福建福州实验小学副校长王强发言
  王审知重视发展文教事业。在福州建“四门学”(高等学府),以教闽中之秀者,选知名人士黄滔等担任“四门博士”。还号召各地广设庠序,在福州、泉州设招贤馆,到处招聘贤能之士。在王审知的倡导下,当时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乡僻村间设有私塾,“幼已佩于师训,长者置国庠”,使福建落后的教育事业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迨至宋代,闽境已成文风昌盛之地,才俊辈出之乡,状元亚魁、进士及第超于中原,名臣贤相、仁人志士辈出。《十国春秋》称:“此乃审知兴教之功也”。
       王审知造福八闽之千秋业绩.万古流芳。时至今日,福建及台湾人民和海外闽籍后裔,依然还享受着王审知励精图治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千百年来,人们用不同方式,追思他们的业绩,缅怀他们的功德,弘扬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历世不辍。
       会后,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会长王忠义、顾问王爱平向福州实验小学授予“王审知文化研习基地”的牌匾。
       会长王忠义、顾问王爱平为“王审知文化研习基地”授牌给福建福州实验小学
集体合影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最新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