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新|名门世泽 两晋家声 首届中华王氏当代书画篆刻名家提名展

王树新
王树新,别署邛斋,70后,贵州三穗人,现居广州。临池三十余年,沉迷各经典碑帖,尤擅小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近年部分赛事成绩:
全国第二届楷书作品展入展(中书协)
全国第二届书法临帖作品展入展(中书协)
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作品展入展(中书协)
麻姑山全国颜体书法大展一等奖(最高奖,江西书协)
荣宝斋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荣宝斋)
“南京人杯”兰亭会第四届全国书法跨年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兰亭会)
“京古斋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书法导报,开封书协)
首届“董子杯”全国书法大展三等奖(河北书协)
“汝帖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河南书协)
首届“麦华三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提名奖(广州文联)
首届“华珍阁”杯《金刚经》全国书法作品大展能品奖(华珍阁)
“风骨陕西书院奖”全国书法大赛入展(陕西书协)
首届赵州桥杯全国楷书作品展入展(中国楷书研究院)
首届“戴河生态园杯”全国书法大赛入展(秦皇岛经开区书协)
“中国梦 翰墨朝阳”第三届全国书法大赛入展(北京书协)
首届“沈尹默杯”全国书法大赛入展(上海书协)
第五届“林散之奖”全国书法双年展入展(江苏书协)
第二届“中原水城杯”全国册页书法作品展入展(河南睢州美术馆 )
广东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奖( 最高奖,广东书协)
“红棉杯”广东省青年书法篆刻大赛入展(广州文联)
广州市第二、三届“珠江钢管杯”书法篆刻大赛优秀奖(广州书协)
第三届羊城青年书法篆刻大赛三等奖(广州青年书协)

邛斋笔记数则
文|王树新
其一 论取法
世人论学书,皆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何谓“上”者,多推魏晋,唐以降或中或下是也。今书坛得道君子,常谓“上溯魏晋”,似无称魏晋则非书法也!余少时亦深以为然,以钟王小楷启蒙。然至今日或不敢同之。何哉?书道至于唐后,笔法结字皆成体系,宋元明清渐入精细。后人顾钟王小楷,当得自然古拙之意味,康南海更推北碑雄强,所谓“魏晋高古”,或始出于此。然魏晋古则古矣,书必上乎?明清近则近矣,书必下乎?余意以为若书难分上下,莫如求雅。夫雅者必寡见,俗者必多见。当世小楷,习钟习文者众,钟者古,文者近,若非厚重则尖薄。余取其中,习松雪《汲黯传》数年有矣,其书遗唐人风,不类松雪它书,法甚于钟,笔丰于文。雅俗余不辩,以为寡于钟文也。于是早晚习之,取其字法,观左右上下关系,去松散之病;仿其笔法,下笔行收沉着入纸,防纤弱之虞。今视之,似得五分,尚余五分可追也。

其二 论临帖
临帖,可分目的与阶段而述之。就目的论,专精、博涉或抄帖。欲专精者,深入研习某家某帖,须亦步亦趋,无我有他;欲博涉者,汲取诸家诸帖之要,旨在知其独有处而得之,有他亦有我;仅抄帖者,取其文字而已,有我无他。若论阶段,初学者,笔法、字法根基至要,务必通关,所谓实临精临,形神皆似。唯求其似,方得拜与前贤门下,纵死千年何妨?待根基已固,欲丰满羽翼,则可意临。笔法、字法皆已自如,亦得些许面目,唯上升突破而已,因之学有取舍,此时临帖实有再创作之意矣 。
或臻牛叉境界者,帖取随意,笔下文字同,形神面貌全然不同,此乃创作,无关临帖,所谓抄帖是也。

其三 与书友论学书散句
书法美可谓多样性,不可非黑即白,学书者务存辩证理性思维,有容。
笔法有法,至简至完备皆可为笔法。行百里路,六七十里折返,未得真章。学书求透彻通达,何来“钻牛角尖”?当世无“钻牛角尖”精神,得半桶水而沾沾自喜者众,鬼画桃符堕江湖者愈众!
勿向目中唯余钟王者讨教唐以降诸书,一叶障其目,其悲不自知。
至高之法,为知其法,亦知其无法。法之繁简、有无,法之魏晋至明清皆能自如者,得真法。

其四 答书友问钟王
学书,务知专精与博涉。守一家一帖者,若生迷惑,实可拓宽视野。钟王胜在拙趣质朴,钟字用笔结字尤存古意,二王尚可言“妍”。总而论之,魏晋小楷与隋唐以降楷书之“工”、“巧”多有不同。凡世事,欲得其解,皆可寻其参照物,择其对立面,树侧证。欲知拙朴,务知工巧;欲知天然,务知安排。因之,习钟王者,隋唐以降,可择一二家,深入临习若干日月后,再回顾钟王。此时手法、眼界必大不同!

王树新作品欣赏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